吕秀齐
写在“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结束之际
2015-12-30 23:43
阅读:3275
标签:2015中国科学传播

上午参加了九三北京市委科技服务委的年终总结会,有市科协的社员透露说晚上将召开“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揭示2015中国科学传播相关的“三大榜单”。其中的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很可能有我党两位老师入选,其中有我的“气象大使”朋友朱定真(前几天都入围15名科学传播人物了)。


于是,晚上一边看《芈月传》,一边打开有人发过来的链接,在手机上看了腾讯的发布会直播。果然,我党的两位科普大咖——气象局的朱定真高级工程师和北大的马冠生教授入选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两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院士陈君石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 另外6人分别为:北大的饶毅,中山大学的李淼,农大的范志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邓涛,黑龙江的知名校外辅导员李光,新疆地震局的吐尼亚孜•沙吾提副局长。

作为科协圈内人, 隐约记得参加过点赞活动 (每天类似的事情比较多,记不太清楚了),具体评选过程不是太清楚,但人物肯定首先要有人有单位推荐,然后才能进入公众评选和专家评选程序。这个很重要。

首先看十大科学传播人物,都是专业人士,说明科普的主力军是科技工作者,是专家。入选的十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陈君石院士、马冠生教授,还有范志红,都是搞食品方面的专业人士,这方面进行科学传播最容易获得关注度;饶先生我们都熟悉,他很早就在互联网乃至新媒体上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参与创办的《知识分子》微信号我也关注了,有些东西对普通百姓略嫌高深,但科学传播是分层面的;搞物理的李淼在微博上有几十万粉丝,我很早就关注过,是个很会讲科普的天才人物,确实有一定影响力;王乃彦院士和李光辅导员是因热衷青少年科普而入围,而精通维、汉、英三语的吐尼亚孜•沙吾提是少数民族科普达人的代表。。。

对专家们参与科普表示敬佩,应大力宣传;向那些原本默默无闻,坚持为科普长期付出,作出成绩、做出名气的科普大咖们致敬。

作科学传播相比科研,要付出更多,得到的未必那么多,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但也是可以出名的(尽管有时出名不一定是好事)。


相比于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的揭晓,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和十大科学流言的揭晓可能受到更多的关注。“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包括: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公布、“我们恨化学”广告被批判、“阳光动力2号”中国巡游让公众直观体会未来能源应用、MERS疫情传入中国之际科学传播减少大众恐慌、《三体》获雨果奖、火星发现“卤水”、放开“二孩”政策落地、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悟空”寻找宇宙暗物质引大众好奇。

 
“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内蒙古风电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草莓农残超标可能致癌?”、“儿童定位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自制水果酵素能瘦身美容?”、“55度水杯是温水神器?”、“跑步比久坐死亡率更高?”、“2030年太阳将“休眠”?”、“天津爆炸现场氰化钠可能导致毒雨?”、“火腿培根是致癌物与砒霜同列?”、“使用植物油做饭可致癌?”等入选。

呵呵,关于“我们恨化学”传播事件,还有“自制水果酵素”有关的流言等,俺都专门写过博客。说明俺等也是热点科学传播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科学传播的对象是广大公众,重在科学,重在传播有效,重在高关注度,故有影响的事件必须贴近生活,所以,无论是评选出的十大传播事件,还是十大科学流言榜,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可以看出,十大科学流言中,与吃喝有关的占到一半,共5条,其余5条与我们的健康生存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面对公众的科普,要做到关注度高,有效传播,一定是围绕与大家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接地气儿话题。

典赞·2015中国科学传播由中国科协主办,北京市科协承办,评委会委员由知名科学家、科学传播研究专家与资深媒体人共同组成,应当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今晚的发布会也被媒体形容为“科学传播盛宴”。通过这项活动,也反映了政府的引导方向,科学传播必须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必须依靠科技工作者,必须立足百姓关注的话题。

2016,争取围绕俺感兴趣、认为别人也有可能感兴趣的科学话题多写些科普,不为别的,就图高兴。科普,首先靠兴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秀齐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94697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