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年轻朋友们,当夏日的炎热渐渐退去,秋风吹起的时候,你是否曾留意过街道两旁或校园里的一种奇特树木?它的树冠上,仿佛同时上演着两场盛宴:一场是金黄璀璨的“烟花秀”,另一场是挂满无数“小灯笼”的喜庆集会。微风拂过,还会传来“沙沙哗哗”的清脆响声,仿佛在演奏秋天的乐章。
这棵树,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栾树。它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着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一座藏在身边的“绿色宝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植物学的大门,开启一场关于栾树的奇妙探险吧!
一、初见栾树——秋日里的“魔术师”
首先,让我们像认识一位新朋友一样,为栾树建立一份详细的“个人档案”。
● 中文大名:栾树
● 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这是它在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身份证”,由拉丁文写成,避免了俗名混淆的麻烦。)
● 家族门第:无患子科、栾属。提到无患子科,你可能有点陌生,但它的“亲戚”里可是有我们熟悉的荔枝和龙眼哦!是不是瞬间感觉亲切了许多?
● 生活习性:落叶乔木或灌木。这意味着它懂得享受四季的变化:春天发芽,夏天繁茂,秋天变色,冬天则脱去叶子,休养生眠。
● 身高体型:栾树可以长得很高大,最高能超过15米,相当于5层楼那么高!它的树冠呈圆球形,枝叶舒展,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是夏日里为我们遮阳的“天然空调”。
● 栾树的四季时装秀:
○ 春之绿装:春天,栾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叶子是独特的“羽状复叶”。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根叶柄上,像羽毛一样对称地长着许多小叶片(通常是7-15片)。这些小叶片边缘有锯齿,显得十分俏皮。
○ 夏之金花:到了夏末秋初(7-9月),当大部分春花早已凋谢,栾树才不慌不忙地开始它的盛大演出。它开出密密麻麻的鲜黄色小花,组成巨大的圆锥形花序,远看就像一座座金色的宝塔,或者像在树顶炸开的金色烟花,灿烂夺目。这也是它“栾华”这个别名的由来——“华”在古代就是“花”的意思。
○ 秋之彩果:最精彩的部分在秋天!栾树的花谢了之后,会结出非常奇特的果实。它的果实不是一颗颗的浆果或坚果,而是一种叫做“蒴果”的干果。每个蒴果有三片果皮,像吹胀的气泡,组合起来活脱脱就是一个立体的小灯笼!果初为粉色或淡红色,成熟时变为红褐色或橘红色。这些“小灯笼”成串地挂在枝头,能持续很长时间,即使在叶子落光后,依然点缀着冬日的天空。当你捡起一个掉落的蒴果,轻轻一捏,它还会像小气球一样“啪”地裂开,里面藏着几颗圆溜溜、黑亮亮的种子。
○ 冬之风铃:冬天,枯黄的叶子落尽,但那些干枯的蒴果依然顽强地挂在枝头。风吹过时,果荚相互碰撞,发出“哗啦哗啦”的清脆响声,仿佛在为我们讲述秋天的故事。这也就是它“摇钱树”美名的直接来源——听起来就像铜钱摇动的声音!
二、栾树的“家族”与“领地”
栾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生树种哦!它的老家就在中国和朝鲜半岛。在我国,它的“家族领地”非常广阔,从东北的辽宁,到华北、华中、华东,一直到西南的云南,许多省区都能看到它野生的身影。
栾树生命力极其顽强,不挑土壤,耐旱也耐寒。它的树冠大,遮阴效果好;根系发达,不容易被大风刮倒;而且它对城市里的“敌人”——比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灰尘粉尘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是名副其实的“空气净化器”。它的枝叶还能分泌杀菌物质,帮助我们减少空气中的细菌。
正因为这些优点,栾树成了城市绿化的“超级明星”。它被广泛用作行道树、庭院树和公园里的景观树。春天嫩绿可爱,夏天浓荫蔽日,秋天更是“一树三色”:顶部是鲜红的“灯笼果”,中间是金黄色的秋叶,下层可能还有残存的绿叶,色彩层次极其丰富,堪称园林景观中的“魔术师”。古人用“绛霞烛天、丹缬照岫”(意思是:红色的云霞照亮天空,红色的画卷映衬山峦)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栾树的花是优良的蜜源,为蜜蜂等昆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它的木材黄白色,质地易脆,虽然不适合做承重的建材,但可以用来制作一些小件家具或器具。
栾树是一位地道的“中国土著”,原产于中国和朝鲜半岛。在我国,从东北的辽宁,到西南的云南,大部分省区都能看到它野生或栽培的身影。它不挑地方,耐寒、耐旱,还能忍受贫瘠的土壤,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让它成为了绿化环境的“优等生”。城市里的“环保卫士”和“颜值担当”。
三、绿色宝库的秘密——栾树的药用价值
作为一名从事天然药物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最兴奋的部分来了!栾树不仅仅好看、有文化,它还是一座真正的“绿色宝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这,也正是无数从事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的同行科学家们正在潜心研究的领域。
1. 中医智慧:清肝明目的“栾华”
在中医宝典里,栾树的花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栾华”(“华”在古代就是“花”的意思)。它被收录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权威著作中。
● 功效:中医认为,栾华性味苦、寒,入肝经。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多泪等眼部疾病。想象一下,在古代没有眼药水的时候,智慧的古人可能就会用栾树的花来煎汤或者清洗眼睛,来缓解红眼病之类的烦恼。这是多么天然的“眼药水”啊!
2. 现代科学的探索:天然活性成分的宝库
那么,栾树为什么能有这些功效呢?这就要请出现代科学了!科学家们通过高科技手段,从栾树的不同部位(如花、叶、果实、种子)中,提取并发现了多种天然活性成分。
●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栾树中含有黄酮类、甾醇类、酚酸类等化合物。这些名字听起来可能很复杂,但它们很多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宝贝”。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就以其抗氧化、抗菌消炎的活性而闻名。这很可能就是栾树花能“清热”、“消肿”的科学原理所在!
● 药理活性: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发现栾树的提取物展现出抗菌、抗炎、抗氧化甚至抑制肿瘤细胞的潜力。当然,这些大部分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需要经过极其漫长和严格的临床实验,才能开发成我们能够使用的药物。但这扇充满可能性的大门已经被打开,未来的药物也许就藏在这棵常见的树木里,等待着你们这一代人去发现呢!
四、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从“大夫树”到佛珠
如果我们能乘坐时光机回到古代,会发现栾树可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它在中华文化里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它在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已经闪耀了几千年!
1.“大夫树”——古代身份的标志: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有一本叫《白虎通德论》的书里规定:皇帝的陵墓可以种松树,诸侯的陵墓种柏树,而士大夫(古代的一个官职等级)的陵墓,则可以种栾树。所以,栾树在古代是士大夫地位的象征,被称为“大夫树”。唐代诗人张说在诗里写的“风高大夫树”,指的就是栾树。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古墓旁看到栾树,就知道这里安息的可能是一位有学问、有品德的官员哦!
2.“摇钱树”——名字里的美好寓意:“摇钱树”这个称呼,既形象又充满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形似:一串串红色的蒴果,像极了古代的一串串铜钱。
● 声似:秋风吹过,干燥的果荚哗哗作响,声音清脆,宛如摇晃钱币时发出的声音。
● 神似:栾树生命力旺盛,种子繁多,象征着子孙繁衍、财富滚滚。所以,古人认为种植栾树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3.佛家之缘——栾树念珠:栾树的种子黑色坚硬,大小均匀,非常适合用来制作佛珠(念珠)。宋代的本草学家寇宗奭就记载过,长安山中的栾树种子被人们带到京城,做成念珠。想象一下,古代的僧侣和信徒手中捻动的,可能就是一颗颗栾树种子,这是多么奇妙的连接啊!
4.神话传说——古老的记载:栾树的名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奇书《山海经》里就出现了!《山海经·大荒南经》里说:“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意思是,大禹治水时的一座山上,有一种红色的石头长出了栾树,它的根是黄色的,枝是红色的,叶子是青色的,各位天帝还来这里采药。看,早在几千年前,栾树就和“药”联系在一起了!
从神话到礼制,再到佛教,一棵树穿越千年,承载了如此丰富的文化记忆,是不是让你对路边这棵常见的树刮目相看了呢?
结语:发现身边的科学,成为下一个探索者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的栾树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了。现在,当你再次走过栾树下,听到秋风拂过树梢传来的“哗哗”声,你还会只觉得它是一棵普通的树吗?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写着自然的进化奇迹;每一朵花,都藏着中医的古老智慧;每一颗“小灯笼”里,都回荡着千年的文化故事和现代科学的无限可能。
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位最伟大的老师,它将知识、美和历史,慷慨地赐予我们身边的每一株植物。而栾树,正是其中最绚丽多彩的篇章之一。希望这篇文章,能像一把钥匙,为你打开一扇通往药用植物学和大自然奇妙世界的大门。不妨在这个周末,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去街道,找一找这位熟悉的“陌生人”,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它的叶、花、果,去聆听它“摇钱”的声音。也许,下一个从植物中发现神奇药物、造福全人类的伟大科学家,就是你呢!
* 思考与探索:
在你生活的城市里,栾树通常被种在什么地方?你能根据文章的描述,准确辨认出它吗?
除了栾树,你还知道哪些兼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常见植物?(比如:银杏、桂花、金银花……)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科学小实验,探索栾树的某种价值(如:抗菌、做染料),你会怎么设计?
参考文献:略
《中药大辞典》:栾华
【拼音注音】Luán Huá
【出处】出自《本经》。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
【生境分布】多生于杂木林或灌木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四川、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原形态】栾树(《正字通》),又名:木栾(《梦溪笔谈》),石栾树、黑叶树、木栏牙、山茶叶、软棒。落叶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暗黑色,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时呈2回或不完全的2回羽状复叶;小叶7~15,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7.5厘米,宽2.5~3.5厘米,基部钝形或截头形,先端短尖或短渐尖,边缘锯齿状或分裂,有时羽状深裂达基部面呈2回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大,长25~40厘米;花淡黄色,中心紫色;萼片5,有小睫毛;花瓣4,被疏长毛;雄蕊8,花丝被疏长毛;雌蕊1,花盘有波状齿。蒴果长椭圆状卵形,边缘有膜质薄翅3片。种子圆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化学成分】果实含甾醇、皂甙、黄酮甙、花色甙、鞣质和聚糖醛酸。皂甙中分出了栾树皂甙A和B。干燥种子含水分9.4%,粗蛋白17.5%,卵磷脂磷酸0.045%,淀粉7.0%,灰分9.0%,脂类20.9%。种仁含油38%,皂化后分出甾醇和棕榈酸。叶含没食子酸甲酯,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性味】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
【注意】《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使。"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目痛泪出伤毗,消目肿。"②《唐本草》:"合黄连作煎,疗目赤烂。"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栾华
【拼音注音】Luán Huá
【英文名】Flower of Paniculate Goldraintree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采收和储藏】:6-7月采花,阴干或晒干。
【生境分布】1.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疏林中。2.资源分布:常栽培作庭园观赏树。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东北自辽宁起经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均有分布。
【原形态】栾树 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小枝具疣点,与叶轴、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叶丛生于当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为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50cm;小叶纸质,(7-)11-18片,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对生或互生,卵形、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10cm,宽3-6c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至近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齿端具小尖头,上面仅中脉上散生皱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脉腋具髯毛,有时小叶背面被茸毛。花杂性同株或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长25-40cm,密被微柔毛,分枝长而扩展;苞片狭披针形,被小粗毛;花淡黄色,稍芬芳;花梗长2.5-5cm;萼裂片卵形,边缘具腺状缘毛,呈啮蚀状;花瓣4,开花时向外反折,线状长圆形,长5-9mm,被长柔毛,瓣片基部的鳞片初时黄色,开花时橙红色,参差不齐的深裂,被疣状皱曲的毛;雄蕊8,在雄花中的长7-9mm,雌花中的长4-5mm,花丝下半部密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花盘偏斜,有圆钝小裂片;子房三棱形,除棱上具缘毛外无毛,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蒴果圆锥形,具三棱,长4-6cm,先端渐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网纹,内面平滑且略有光泽。种子近球形,直径6-8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栽培】1.生物学特性:耐寒,耐旱,稍能耐阴,耐瘠薄的土壤,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良好。深根性,萌蘖力强。2.栽培技术:以种子繁殖为主:9-10月种子成熟,于蒴果未干时采下,晒干,经水选后干藏,一般发芽率70%-90%。种子有来年发芽的习性,秋播,让其自然越冬,春季发芽。或将种子与湿砂混拌,放背阴处低温处理,来年春季3月取出,用温水催芽,播后发芽整齐。苗高5-10cm时间苗,以每10m2留苗100株左右为宜。一年生小苗来年春季移植,培育3-4年养成大苗出圃。
【化学成分】叶含槲皮甙-2〃-没食子酸酯(quercitrin-2〃-gal late)。
【归经】肝经。
【性味】苦;寒。
【注意】《本草经集注》:决阴为使。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主目赤肿痛;多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1.《本经》:主目痛泪出伤眦,消目肿。2.《唐本草》:台黄连作煎,疗目赤烂。
——摘录 《中华本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50577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