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期盼》
—— 致凤凰山区的土地与乡亲
我行走在,这
层峦叠翠的褶皱里。
群山如沉默的父亲,以黛色
勾勒坚韧的脊梁。
森然的林木,是它
亘古的呼吸,深绿、浅绿
流淌成,一道
守护大地的屏障。
啊!白墙,黛瓦
散落山脚,像
遗落的星辰。
它们紧贴着,大地温热的胸膛,
与蜿蜒的河,宁静的湖
一同,倒映着
山居的岁月悠长。
田垄,这大地的调色盘啊,
黄绿交织,或覆着银霜,
低语着,时序的流转。
云霭拂过,柔和的光
为这幅“绿富美”的画卷,
投下静谧的注脚。
我看见,钢铁的骨骼
刺破浓荫——
通信塔,这倔强的桅杆,
终于,将信息的海
引渡到这,被遗忘的港湾。
电流,这无声的血液,
沿着高耸的脉管奔涌,
为沉睡的山坳,注入
苏醒的渴望。一条小路
蜿蜒,倔强地
伸向湖的深处,
仿佛要缝合,隔绝的伤。
土地,袒露着
它深沉的肤色——
那一片醒目的红褐啊!
像大地袒露的伤口,
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
激荡起,关于价值的
深沉回响。
多彩的田野,铺展着
“土特产”隐秘的乐章,
是种子,在土层下
酝酿着突围的方向。
然而,绿意盎然的画卷下,
潜流,在暗涌:
分散的屋宇,像星辰
散落银河。诗意栖居的背面,
是“微血管”的梗阻——
村小的钟声,如何
精准抵达?卫生室的白墙,
能否覆盖每一缕炊烟?
垃圾的归途,蜿蜒而沉重,
零散的水源,渴望着
清澈与恒常。未硬化的“小路”,
硌疼了,日常的脚步。
富饶的山林,蕴藏着
沉睡的金矿。
但传统的犁铧,翻耕着
零星与粗放。
深加工的链条,断裂在
丰收的门槛上。
拳头,在哪里紧握?
品牌,如何走出大山的重围?
森林的呼吸,本可疗愈
疲惫的魂灵,
康养的足音,却缺少
落脚的温床。
“绿水青山”啊,何时
才能化作,乡亲手中
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铁塔与电杆,拉近了
物理的距离。
但数字的沟壑,更深——
屏幕那头的光,
如何照亮,留守的眼眸?
新业态的风,能否
吹进,习惯的门窗?
乡愁的归巢,需要
更温暖的枝桠——
教育、医疗、那看不见的
软环境,是筑巢的泥浆。
古老的乡约,与现代的潮汐,
在村口,碰撞、低语,
寻求着,和解的桥梁。
建设!建设!
在天赋的肌理上精雕细琢!
让硬实的村路,延伸成
幸福的动脉。
让清澈的水流,润泽
每一个清晨。
在青山的怀抱里,
探索适度的团聚,
让管网的血脉,更畅。
污水,也要找到
生态的归途,微小而顽强。
服务啊,请流动起来!
像山间的溪!
让数字的翅膀,驮着
知识、问诊与买卖,
落到田间,落到灶旁。
村头的古树下,广场上,
让邻里的话语,重新
温暖,让文化的光,
把公共的空间点亮。
白墙!灰瓦!
是山乡的胎记。
新建的屋檐,请继续
低语这古老的诗行。
拒绝突兀的“瓷砖”,
让新颜,融进
青翠的画卷,永不褪色。
深耕!深耕!
这垂直的山野!
精选一两种希望——
高山米、林下菌、云雾茶……
从土壤的改良,到舌尖的醇香,
到品牌,那闪亮的勋章!
给山野的珍馐,盖上
“山地认证”的印章!
红褐的沃土啊,请科学地
孕育,金色的宝藏!
唤醒!唤醒!
沉睡的森林之王!
铺就轻盈的步道,
让脚步亲吻,大地的芬芳。
让康养的呼吸,在此
深深吐纳,
让童稚的眼睛,在此
认识叶脉的乐章。
湖光山色间,让
半山的民宿,如蜂巢
悬挂,有管家的暖,
有山歌的甜,有
“吃住行游购娱”,
一串完整的山野诗行!
编织!编织!
文脉与土地的丝线!
让非遗的鼓点,在梯田回响,
让森林的舞台,上演艺术的华章,
让山地的节气,成为
沉浸的剧场。
让静默的风光,流动起来!
让沉默的农田,成为
欢聚的厅堂!
数字的根须,要扎得更深!
覆盖每一寸田埂。
培养“带头人”,点亮
屏幕后的眼睛。
让电商的河流,畅通无阻,
让智慧的平台,触达
生活的,最后一米微光。
乡风啊,文明的暖流!
制定山林的公约,
守护水源的清澈。
“新乡贤”的智慧,“最美”的光华,
在公共的炉膛里,煅烧
新的道德与风尚。
让守望相助的温情,
重新,在邻里间流淌。
筑巢!以柔韧的枝条!
召唤——
退休的智慧,归巢的翅膀,
创意的星火。
提升村镇的学堂与病房,
让外来者扎根,让游子
望得见归航的帆樯。
为宁静的山村,注入
不竭的,创新的泉源!
啊!山居的美,
在叠翠间错落的屋宇,
在湖面倒映的澄澈天光,
更在——田垄整齐、生机勃发的
彩色大地之上!
建设,是一场永续的雕琢,
在青山的画布上。
唯有敬畏这天赋的肌理,
让“硬骨”与“柔情”并进,
精耕“土特产”的沃壤,
深掘生态的动能,
才能让电波的信号,
成为希望的鼓点,
让信号塔下的村庄啊——
既深扎传统的根脉与灵魂,
又能乘着时代的季风,生长!
最终,在层峦叠翠里,
我们将看见:
生态、生产、生活,
如藤蔓般交织、融合。
本土的风骨,与现代的便利,
如和弦般共鸣、交响。
农民富足的笑靥,与
永恒的绿水青山,
交相辉映——
一幅真正“宜居、宜业、和美”的,
山野新画卷,
在时代的地平线上,
徐徐铺展,光芒万丈!
相关博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9469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