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翰墨中的君子自省
2025-7-7 20:52
阅读:418

2025070732145.jpg

翰墨中的君子自省

——论“谨言慎行”书作与儒家实践理性 

郑兄近日创作的草书作品“谨言慎行”,既是传统书法的艺术表达,更是跨越学科的精神求索。作品视觉语言极其凝练。四字“谨言慎行”以雄浑豪放之姿矗立于纯净素白之间,笔法间激荡着潇洒风骨,每道转折顿挫皆蕴藏生命之律动。字迹之后,灰环云纹载龙腾虎啸:龙喻言语之周流须受规束,虎显行为之勇猛需有制衡。古典纹样以虚影姿态与现代墨象共鸣,工科特有的克制秩序与人文含蓄于此奇妙交融。整幅作品气象肃穆,笔笔如君子端冕垂绅,恰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笔墨中的生动映照。

“谨言慎行”一语,源自《礼记·缁衣》古训:“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孔子于《论语》中更将此道层层剖析:所谓“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乃因“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言语出口便成重诺,君子岂敢轻发?此非畏缩,实为对“言思忠”的敬畏。更可贵者,其“慎”非止于自守,《论语》早已点明:“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真正的谨慎,在于闻过则喜,从善如流。

儒家君子之道,正在这言行相顾的辩证统一中成就其大。“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直指心口如一的道德高度;“君子有九思”中,“言思忠,事思敬”更将言语置于与行为同等的伦理天平。孔子斥“暴虎冯河”之莽勇,赞“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审慎,实为“谨言慎行”在实践智慧中的升华——它既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更是安邦济世的方略。

郑兄身为科学探索者与育人者,此作别具深意。实验室中每一份数据的严谨表述,课堂上每一句真理的审慎传递,无不是“谨言”的现代注脚;科研之路的步步求证,育人责任的躬身践行,恰是“慎行”的当代表达。此四字墨痕,既是对传统君子之道的守望,亦是对当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无声期许。

笔底风雷藏静气,行间规矩见真淳。“谨言慎行”四字,透过千年文脉的墨香,依旧闪耀着儒家实践理性的光芒。它提醒我们:在众声喧哗的时代,真正的力量往往蕴藏于那份“临事而惧”的敬畏与“好谋而成”的智慧。郑兄此作,不仅是书斋雅趣,更是穿越古今的精神坐标——于无声处,指引着当代君子在言语与行动中,成就那份不朽的端庄与重量。 

愚夫 谨评 

乙巳年月于泉城

 

相关博文:

      古意新生:论隶书“元亨利贞”之金石气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9275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