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儿时手中蒲葵扇,一味活血排毒药

已有 1827 次阅读 2024-5-15 07:37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MVIMG_20240329_113407.jpg

蒲葵又叫扇叶葵、葵树、华南蒲葵等。蒲葵不仅是绿化带观赏植物,而且还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热带植物。记得小时候夏天爷爷奶奶手里的那把老蒲葵扇,就是采摘它的茎叶加工制成的。在我老家鲁西南农村,人们习惯称之为“芭蕉扇”。每到盛夏酷暑,一把结实耐用的老蒲葵扇是再寻常不过的物什,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人手一把,须臾不离。查阅《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中药权威工具书,发现蒲葵竟然还是一味中药材,其叶子、根及果实均可入药,有收敛止血、抗肿瘤等功效。

 MVIMG_20240329_113335.jpg

《中药大辞典》:蒲葵

【拼音注音】Pú Kuí

【别名】扇叶葵(《广州植物志》),蓬扇树(《广西中兽医药植》),葵扇木(《陆川本草》)。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叶、种子或根。

【生境分布】栽于庭园或宅旁。分布我国南部。

【原形态】大乔木,高可达20米。干有密接环纹。叶大,阔肾状扇形,直径达1米以上,深裂至中部以下而为多数2裂的裂片,裂片披针形,先端下垂;叶柄长,平凸状,下部有逆刺2列。圆锥花序长,疏散而广歧,生于叶腋内;佛焰苞棕色,筒状、革质、2裂;花小,淡绿色,无柄,长约2毫米;萼与花冠分裂几至基部;雄蕊6,花丝合生成一环;子房上位,3心皮。核果椭圆形或矩圆形,状如橄榄,长约1.8厘米,熟时黑色。花期春、夏。

【化学成分】种子含酚类、还原糖、鞣质及甘油三酯。

【性味】《陆川本草》:"平,淡。"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涩,平。"

【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叶柄:于新瓦上煅灰冲服,或炒香煎水饮,能治血崩。"②《陆川本草》:"止血。治外伤出血。"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葵树子抗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复方】治疗各种癌症:葵树子(干品)一两。水煎一至二小时服。或与瘦猪肉炖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MVIMG_20240329_113440.jpg

《全国中草药汇编》:蒲葵

【拼音注音】Pú Kuí

【别名】扇叶葵、葵扇叶

【来源】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 Brown,以种子及根入药。秋冬果熟时采收种子(葵树子)晒干;根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甘、涩,平。

【功能主治】种子:抗癌。用于食道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白血病。根:止痛。制成注射剂治疗各种疼痛。

【用法用量】种子1~2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MVIMG_20240329_113454.jpg

《中华本草》:蒲葵叶

【拼音注音】Pú Kuí Yè

【别名】蒲扇、败扇、故蒲扇、败蒲扇。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剪下叶片,切碎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于庭园或宅旁,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

【原形态】蒲葵,乔木,高达20m。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lm以上,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阔4-4.5cm,先端长渐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长达50cm;叶柄长达2m,下部两侧有逆刺。花序呈圆锥状,粗壮,长约lm,总梗上有6-7个佛焰苞,约6个分枝花序,长达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长10-20cm。花小,两性,黄绿色,长约2mm;萼片3,覆瓦状排列;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3裂几达基部;雄蕊6,花丝合生成一环并贴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由3个近分离的心皮组成,3室。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长1.8-2.2cm,径1-1.2cm,黑褐色。种子椭圆形,长1.5cm,直径0.9cm。花期4月。

【性状】性状鉴别:完整干燥叶大,形如扇,直径可达lm以上,掌状深裂,直达中部,裂片条状被针形,宽约2cm,至顶端渐尖,深2裂,分裂部分长达50cm,下弯;具长叶柄,可达lm余,平凸状,下部边缘有2列倒钩刺。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汗。主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各家论述】论蒲葵叶灰止血,利小便功同蒲黄:张石顽:“蒲灰止血、利小便,与蒲黄不异。汗即血之液,放取多曾沾汗之旧扇烧灰,主治睡汗,同气相求之妙。”(《张氏医通》)。

——摘录 《中华本草》

 MVIMG_20240329_113233.jpg

《中华本草》:蒲葵根

【拼音注音】Pú Kuí Gēn

【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据上所述,其原植物即为今之蒲葵,或称葵扇。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之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Latania chinensis Jacq.]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于庭园或宅旁,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部。

【原形态】蒲葵,乔木,高达20m。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lm以上,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阔4-4.5cm,先端长渐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长达50cm;叶柄长达2m,下部两侧有逆刺。花序呈圆锥状,粗壮,长约lm,总梗上有6-7个佛焰苞,约6个分枝花序,长达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长10-20cm。花小,两性,黄绿色,长约2mm;萼片3,覆瓦状排列;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3裂几达基部;雄蕊6,花丝合生成一环并贴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由3个近分离的心皮组成,3室。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长1.8-2.2cm,径1-1.2cm,黑褐色。种子椭圆形,长1.5cm,直径0.9cm。花期4月。

【栽培】1.生物学特性:喜高温、高湿气候,能耐0℃左右低温。喜光但能耐-定的荫蔽。宜选择水分充足、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平地或坡地栽培。2.栽培技术: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采收果实,浸水,去果皮,洗净阴干待播。秋冬季或春季播种,播前用沙床层积催芽,待果核发芽后,于苗床上点播或撒播。待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按行株距27cm×20cm分床。育苗2年后,按行株距2m ×1.5m开穴定植。3.田间管理:定植后,每年松土、除草、培根2-3次,并可用各种物料覆盖地面,以利保湿和抑制杂草生长。每年施肥l-2次,以施氮肥为主。4.病虫害防治:绿刺蛾和灯蛾,为害叶芽和嫩叶,可用 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性味】味甘;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止痛;平喘。主疼痛;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制成片剂、注射剂使用。

【各家论述】1.《南方草木状》:“蒲葵似栟榈而柔薄。可为扇笠,出龙川。”2.《西溪丛语》:“李商隐诗云: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看南塘移树时。蒲葵,棕榈也。晋阳秋,谢太傅乡人有罢中宿县诣安。安问归资,答曰:唯有五万蒲葵扇。安乃取其中者执之,其价数倍。又王羲之见老姥持六角扇买之。因书其扇各五字。老姥初有难色,羲之谓曰:但云右军书,以求百金。姥从之,竞买之。乃二事误用也。”(引自《群芳谱》)3.《清稗类钞》:“蒲葵为常绿乔木,叶作掌状分裂,酷类棕榈,惟蒲葵裂片颜尖,其基部连接不分,棕榈则否,以此为别。其材为用至广,叶可制扇,名葵扇,俗称芭蕉扇,行销极广。”

——摘录 《中华本草》

MVIMG_20240329_113346.jpg

 IMG_20240409_122025.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34131.html

上一篇:园林绿化带里的中草药:桃金娘
下一篇:蒲葵子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收藏 IP: 120.230.19.*| 热度|

22 高宏 张晓良 许培扬 宁利中 孙颉 朱晓刚 刘进平 杜占池 王从彦 汪运山 徐长庆 李学宽 张忆文 胡泽春 崔锦华 农绍庄 杨学祥 刘跃 王安良 钟炳 郭战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