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sacniu 生命经由我们活出。

博文

青岛开益书店--开卷有益

已有 3800 次阅读 2011-5-17 19: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青岛, 火车站, 商业街, 理发店, 生活区

    应该是在前天,周日,我和ss去了青岛老城区,从火车站还要往西。之所以从青岛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是因为要品尝一下那里的一家小吃。结果,到达目的地之后,饭店还未营业,下午四点,时间也尚早,于是我们就沿着郓城南路往上走,随便逛逛。
    初夏的青岛老城区,弥漫着详和与质朴的气息,没有繁华商业街的金属味道,却完全有生活区的恬静闲适。转眼间,我们被一家书店闪亮了眼睛---开益书店。在远离商业街的地方,老城的生活区突然冒出这样一家书店,我们都觉得奇怪。书店门面不大,装饰也很朴素,显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如果不是“开益书店”四个字,绝对想不到那是一家书店,是理发店、小饭馆到是有可能。我当时就对ss说,能在这样一个远离商业气息的地方有一家书店,要么它特别的有特色,要么店主人不是为了赚钱,纯粹出于心情、爱好、或是别的情愫。带着这样的猜测,我们走进了这家小小的书店。
    书店不大,30、40平米的样子,书整齐的排列在两侧的墙边,门对面的墙上也排列了一排,店主人也在店门的正对面守着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两侧书柜之前的区域也整齐的码放好了各种杂志。店里小小的空间被店主人打理的紧凑不失秩序,哪怕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也让店主人充分的利用了起来。淡淡的清香,缓缓的音乐,伴随着下午的阳关,弥散在小小的书店里,给以平和与安宁,少了些急功近利,多了些人文关怀,少了些曲折幽怨,多了分和气温暖。
    被小店井然有序的格局与舒适平静的氛围触动之后,不自觉的打量起了店主人。一位脸上带着书卷气质的女士,看不出年龄,但可以确定很年轻,正安详的坐在位子上,沉浸在她面前的书中,仿佛我们的到来打扰了她的阅读。她没有招呼来到店里的顾客,依旧看着书,平静而美好,一如小店的装饰风格。我仔细寻看排在书柜上的书,希望知道这是一家偏好怎样口味的书店。结果我发现了很多自己没有读过也从来没有看过的情感类小说,也有很多名作的精装版,很少看到炒作无度的畅销书,如果用“小资”来形容书的品味或许有些不当,但是用“小众”来形容还是说的过去。我想,书籍的范围是这样的狭窄,那她这里的顾客群也是比较固定了,就是很“小众”的一群人喜欢这样的书籍类型和内容。
    是啊,“小众”就是另辟蹊径,保持特色,从不高、大、全,做到小众里的最优,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大众”。从纷繁的世界中来到这方小众的世界里,心境一下子平静了好多,身上的担子顿时减轻了好多,或许自己做事情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是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这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就是一个店、一个人的生命。生命之所以鲜活就是在于他的从不雷同。我们习惯了用多条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所思所想,无形中的压力承担了很多;我们习惯了统筹兼顾,面面俱到,时时感到压迫。如果简单明确的原则活着,或许人生的味道更浓,标准少了,现实就丰满了。
    在离开小店时,我上了两本书马丁·范克勒维尔德的《战争的文化》,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谁说“小众”里没有大智慧,这两本介绍世界大势的书与情感类小说格格不入,但他们的的确确是从开益书店购买的,从一位优雅的女士那里买到的。
    临别,女主人给了我们一张手工的名片。小小的名片再次让我们惊讶,她的字迹清新、隽永,上面只写了“开益书店,地址和电话”,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过多信息,一如小店的风格简约不简单、简单不孤单!是为记。
 
   

开卷有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322-445162.html

上一篇:贵州山区周明道老师,奉献一生,积劳成疾,天妒好人!!
下一篇:杜克海不是第二个潘晓
收藏 IP: 121.249.204.*|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