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玉
深夜书灯和中年酒局 精选
2025-9-29 06:39
阅读:2590

 

最近,常有人笑我:看书哪有喝酒有意思啊?

这问题像极了中年酒局上的劝酒词。但对我而言,深夜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与酒杯碰撞的清脆,都是岁月馈赠的不同乐章。

中年人的酒桌渐渐学会了断舍离,以前那些凑数的局、记不住脸的局,就像衣柜里三年未穿的旧衣,早该清理,以前的不醉不归,不尽兴,不算饮酒,现在也无需为戒酒而想无数招数,顺其自然,放下也可,拿起也行。

而对于书,我却总是舍不得扔掉,即使看过或用过,所以,每当搬家时,所有那些搬家师傅们都会问:你是老师吗?仿佛只有老师才会有那么多书,他们盯着满墙书柜的眼神,仿佛在审视某种不合时宜的癖好。

其实这些书和酒局一样,都是中年人的社交货币,只不过我们开始用更精明的算法进行兑换。

我的母亲爱看书,小时候,别人家见不到的儿童杂志,母亲都给我们订好,又时常带我们去书店,所以,我们家总有杂志和书看,我家三个孩子的书房里,也永远站着沉默的卫兵——那些塞满书的柜子,那些家里没有书柜的,让我们不能理解。母亲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逛书店的习惯,而我们的下一代则继承了我们家族的特殊技能:在书店里能像植物般安静生长,每到一个城市,也会留出时间逛一下书店。但如今我的阅读场景已变成候机厅的电子书、深夜失眠时的购物车点击,纸质书也成了奢侈品。

现在出版的书多得像中年人的微信群消息,良莠不齐,而我学会了考量自己有限的时间,渐渐地用考古学家的耐心来挖掘经典。现在更多的时间是精读佳品,更像是品鉴红酒般捕捉那些令人颤栗的瞬间:可能是一段颠覆认知的理论,或者某个直击心灵的比喻,让我想为之一吐为快。

前不久,重读《瓦尔登湖》,突然发现梭罗在150年前就写透了现代人的焦虑——这种跨越时空的会心一笑,就像是一位心灵挚友,比任何酒局都更醉人。

已近中年,突然发现,中年人的时间就像沙漏一样,每粒沙子落下时都在问:你确定要这样度过?当我在深夜为工作焦虑下单买书时,当我在飞机上压缩阅读进度时,其实是在践行最朴素的生存智慧:把有限的生命兑换成最值得的精神体验。那些被翻旧的书脊,终将成为抵抗岁月侵蚀的铠甲。

中年的我,依然保持着对书籍的挚爱,也未曾戒断那杯中之物。只是读书的光阴渐长,而饮酒的辰光渐短——这或许是岁月默许的约定。毕竟,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终将渐行渐远;而另一些人、另一些事,却会在时光里愈发醇厚,愈久愈浓。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春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5975-1503964.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