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玉
铁轨上的青春记忆 精选
2025-5-22 09:46
阅读:886

 

坐在高速行驶的复兴号上,那段在绿皮车厢里摇晃的岁月,又会不经意地撞进我的记忆。

1997年的列车时刻表上,北京到昆明是57个小时的距离,却承载着我整个硕士生涯的迁徙轨迹。

当年,我硕士研究生考到了云南昆明,从祖国的大东北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就一个想法:我要飞的远远的,只是没想到,有这么远,离家将近4000公里。上学期间,家乡已经是开始下雪了,而春城的空气里却飘着小草割过的清香,寒假回家,恰似穿越一样,我又从绿油油的菜花地回到了白雪皑皑的黑土地。

那时的我,一路绿皮车厢的硬板坐过来,看到延途小贩贩卖的食物,也是第一次吃到了荸荠,才知道这东西吃起来是那么的脆甜,也第一次看到头顶土篮的妇女卖的火腿,才知道肉还可以这么腌着吃,更是见到了白白的折耳根一股熏人的鱼腥味道,而如今这些都成了我的餐桌最爱。57个小时的硬板坐下来,两条腿肿得像大象腿,那我也不敢轻易起来活动活动,就怕一起身位置就没了,那时的我,有多傻。同学里,我的家是最远的,一路上,我会陪他们一站又一站,他们也在一站又一站陆续下车,直到最后两位同学也是到北京就到家了,我呢,则需再签转北京到长春的火车,这一段就别想有坐票了,一路又是10几个小时从北京站回长春,有时会遇到西安起点上车的西工大的学生,我会蹭坐一小会儿,同龄的我们一路聊着彼此的学校,那时的我们分享的不只是座位余温,还有对未知的雀跃与憧憬。

多年以后,昆明至北京的高铁只需11个小时便可穿越四季,我却常常在耳畔打着那铁轨的节拍,我也会常常在梦里,回到那让我思念的第二故乡,那些绿皮车厢里压皱的时光,早已被岁月装订成青春的画册,当年用力挣脱的风筝线,如今也在记忆里系成了蝴蝶结,成为我内心珍藏的礼物。

当年那一代的我们,大都有过那一段绿皮车缓缓驶过的痕迹,那不仅是一个青年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个时代特有的集体记忆。如今坐着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手里拿着矿泉水,我依然会想起绿皮车厢连接处摇晃的暖水瓶,和那些浮在车窗上永远年轻的、热切的求知面孔。

就像那茶卡盐湖的星空倒影,我们总要先跋涉过漫长黑夜,才能看见银河在脚底舒展的模样,而今想来,支撑57小时硬座的不仅是年轻的身体,更是对知识最虔诚的朝圣之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春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5975-148668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