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之后,"抗菌"成了全民刚需。然而,当你在电商平台搜索“抗菌产品”,会看到“纳米抗菌”“99%抑菌率”“防霉防潮”……等词高频轰炸。但你是否想过:
宣称“抗菌”的冰箱,为什么冷藏室依然发霉?
标榜“防臭抗菌”的袜子,穿了之后还是臭气熏天?
花高价买的“防霉涂料”,梅雨季墙面依旧长满黑斑?
这一切的根源,是行业长达20年的“语言混乱”,“抑菌”、杀菌、“抗菌”、消毒、灭菌混用,玩文字游戏,甚至伪科学术语泛滥。
用科学定义守护健康,才是对抗菌最大的尊重这一切,随着T/CIAA 101-2021《抗菌专业术语》这场“行业普通话革命”的打响,都将会得到改变。T/CIAA 101-2021《抗菌专业术语》将首次构建起中文抗菌术语体系。这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行业术语的"模糊地带",颠覆你认知的三大真相:
1️⃣ 术语终结者:标准首次统一了"抗菌""抗细菌""防霉"等28个核心定义。例如明确"抗菌率≠抑菌率",前者要杀灭微生物,后者只需抑制生长,商家再也不能玩文字游戏。
2️⃣ 检测照妖镜:首次将"最小抑菌浓度(MIC)""杀菌率(KR)"等实验室指标纳入标准。消费者从此告别玄学宣传。
3️⃣ 产业链革命:覆盖从抗菌母粒到智能卫浴的45类产品定义,连生物安全柜、光催化抗菌等前沿技术都有明确定义。某知名家电品牌工程师透露:"以前上下游沟通像鸡同鸭讲,现在全行业有了统一语言。"
【写在最后】当抗菌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这场由标准引发的行业地震,终将让伪概念产品无处遁形。正如参与起草的专家所言:"用科学定义守护健康,才是对抗菌最大的尊重。"
T/CIAA 101-2021《抗菌专业术语》 为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CIAA)提出并归口制定的第一项抗菌基础团体标准。
该项团体标准界定了抗菌专业常用术语和名词,并给出了定义和解释。
该团体标准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起草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科先行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润河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北京艾斯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天佑晶创科技有限公司、同曦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海鸥冠军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河南舒莱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泉州市隐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雅洁五金有限公司、恒洁卫浴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护童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纳美科技有限公司、南德商品检测(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爱丽纺织技术检验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瑞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奥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万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禾素时代抗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洁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台山市誉美厨卫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威露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苏达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玫瑰岛卫浴有限公司、地平线控股(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妙抗保国际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山柠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露露乐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顺德怡瑞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瑞康日用品有限公司、南昌大学、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埃欧孚(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工微所科技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团体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包括郑苏江、谢小保、陈健、张迎增、刘晓青、田甜、吴永鑫、魏国、李毕忠、何秀琼、陈广川、万新明、罗梅芳、杨奎彬、李建军、吴生英、赵华伟、林国栋、张复全、利浩添、蔡雨冬、黄洪强、苏隽、张闯、姚玲、关红艳、陈小光、唐海波、方澄、罗俊华、顾学斌、周国敏、马正升、凌贯、吴学众、陈仁琦、徐伟、王威、赵磊、程晔、张国清、沙伟、王雷、赵永建、张萌、张增峰、骆爱华、朱艳静、徐燕君、张阳、汪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