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有一场“那些年,我们一起听的情歌——中外经典爱情主题音乐会”。
我们全家与好友一家相约,去听“基因三重奏”的音乐会。对于60后的大人们来说,那些情歌的歌词已经模糊不清,但情曲的旋律依然萦绕在心。两家的孩子们都偏好乐曲,一个喜欢打架子鼓,另一个喜欢弹钢琴,虽然没有心爱的“她”陪伴,但都欣然同赏。
担任本场音乐会演奏的基因三重奏组(DNA Trio)成立于2005年,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他们是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大学和研究生同学。之所以起名叫“基因”,是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的音乐天分都是先天注定的,音乐的直觉和悟性存在于人们的基因内,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形成,那种骨子里面的音乐元素不可复制,也不会磨灭。因为共同的基因,三人外形不同,性格迥异,却配合默契。六年来,他们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了一系列精彩而新颖的室内乐音乐会,受到了广泛好评。他们还参与了许多大学和艺术院校的交流演出,介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品,并重新编配了许多声乐、器乐作品,让这些学院派的经典作品更能够被业余听众接受和欣赏。本场音乐会曲目中也包括由基因三重奏改编的经典欧洲歌剧中的爱情咏叹调。典雅的室内乐与时尚的流行曲有机融合,让我们一起品味一个的怀旧和浪漫的温馨夜晚。
基因三重奏 选自网络
主要曲目由两位青年新锐女作曲家周静、陈欣蕾主笔,将流行情歌中最经典的旋律重新设计与组合,让听众感受一首首崭新作品带来的激动,又重温一段段耳熟能详的动人旋律。当天晚上,才气横溢的周静到了现场,也坐在观众席上聆听。
音乐会开始,第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就令人陶醉。好友拿起钢笔,在附有曲目单的贺卡上奋笔疾书。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我悄悄地对先生说:“瞧,他在给夫人写情诗呢!”出人意料的是,写完之后,他把贺卡送给了我们夫妇俩,上面是他的诗“消逝的初恋”,字迹潇洒飘逸。我笑着说,你应该送给夫人呀!他说:“这是前几天写的诗,她早就看过了。夫人不是初恋,是成熟的爱情。令人高兴的是,她看了诗没生气。喜欢怀旧,说明人真是老了。”身旁眉清目秀的夫人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好友行伍出身,雷厉风行,外表硬朗,却有着侠骨柔情。
演奏间隙,与以往严肃音乐会上很少与观众互动的惯有模式不同,儒雅的张佳林和活泼的张精冶分别与大家分享部分作品背后的趣闻和故事,以及他们对这些作品的感悟。张佳林说,这场音乐会曲目多元化,但并非是刻意追求所谓的“跨界”。“音乐本身并没有界,只有演奏形式的区别,音乐传达的内容与情感没有界限。这场音乐会上没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界限,只希望能带给武汉观众一个很好的视听体验。”宋昭长发飘飘,虽然不说话,但他的体态语言最丰富。他用那把意大利Michele Dobner大提琴,将一首首情歌演绎得深情款款,如泣如诉。
曲目单上只有英文,我记下了曲目的中文名。最喜欢的是马斯卡尼的“间奏曲”,而“广岛之恋”形成了音乐会的高潮。演出进入尾声,我在手中的贺卡上写了几句祝福的话,送给好友夫妇。他们是第一次来琴台音乐厅,于是我提议给他们拍照留念。那天晚上,音乐厅流光溢彩,格外美丽。好友伉俪相依偎,在镜头里笑得很甜蜜。
流光溢彩的琴台音乐厅 选自网络
走出音乐厅,灯光渐渐熄灭。在夜深人静的月湖之畔,我们两家人依依惜别。寒风阵阵,心中却漾起一股暖流。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家人依然沉浸在音乐会的讨论之中。跨过白沙洲大桥,穿过市区,车向武昌方向驶去。
感谢先生预先订票,辛苦驾车,在情人节前夕的那个夜晚,让我们一起欣赏那些情曲。
中外经典爱情主题音乐会曲目单
1.Moon (月亮代表我的心 ) 唐尼曲 周静编配
2.Back (再回首) 卢冠廷曲 周静编配
3.Nostalgia (外面的世界、不再让你孤单、爱的代价) 齐秦 陈升 李宗盛 曲 陈欣蕾编配
4.Game and a dream (一场游戏一场梦) 王文清 曲 周静编配
5.Flower (花之歌,选自歌剧《卡门) 比才 曲 基因三重奏编配
6.The Glance (传奇) 陈欣蕾 李健 曲
7.Sea (听海) 涂惠源 陈大力 陈秀男 曲 周静编配
8. Hey Jude (嗨,茱蒂) 麦卡特尼 曲 周静编配
9.yellow submarine (黄色潜水艇) 麦卡特尼 曲
10.Since that day (自从那一天,选自歌剧《路易斯》) 夏彭蒂埃 曲 基因三重奏编配
11.Intermezzo (间奏曲,选自歌剧《乡村骑士》) 马斯卡尼 曲 基因三重奏编配
12. Smooth Criminal (犯罪高手) 迈克尔 杰克逊 曲 周静编配
13. In the Love (如果爱) 陈欣蕾 金培达 曲
14.Hiroshima (广岛之恋) 张洪量 曲 周静编配
15.Willing (我愿意) 黄国伦 曲 周静编配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罗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18-53762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