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鹏
拨开抑郁的迷雾 精选
2014-10-31 09:04
阅读:10261

2006年央视春晚,小崔,白云,黑土。

白云:“小崔,怎么地了,几年没见,听说你咋抑郁了呢?

这里所说的抑郁是一种情绪,还是抑郁症呢?一些外源性的压力刺激而引发的一过性抑郁情绪,与临床上诊断的抑郁症到底有什么区别?“神经病”指的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同时除了抑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遇到的不良情绪还有哪些?这些情绪反应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意义是什么?到什么程度才是临床诊断标准上的抑郁症?哪些人群是抑郁症候群的易感人群?造成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原因都有哪些?对抑郁情绪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遇到一些压力应激时,可以有哪些自我调适的方法?遇到一些心理危机时,该怎么及时处理?第49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洪炜,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医院教学科主任王健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公务员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与媒体一同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拨开抑郁的迷雾。

抑郁症 ”与心境障碍

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很多人不幸因为患了抑郁症而走上了轻生的道路,让人震惊。同时也有资料表明,尽管很多人没有走到很严重的这一步,但是实际上受到抑郁情绪困扰,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压力,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什么是情绪?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从心理学的概念来讲,情绪是涉及到客观事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的体现。大体上情绪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正性情绪,比如喜悦、幸福感、成功等都是和正性情绪相关的。另一类是负性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有什么作用呢?情绪不仅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就像心理研究当中提到的“依恋”或者是“信赖”等等都伴随着经验的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长期困扰着我们的情绪看作是一种不良的反应。而公众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神经病”是一种贬义词,这与学术上所讲的神经系统的疾病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神经系统疾病不是“神经病”。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叫做精神疾病或者说精神障碍。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抑郁症被称为“心境障碍”,过去也被称为“情感性格精神障碍”,它指的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患病率:0.083%;抑郁性神经症:0.311%)。它可以分为双向障碍和单向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具体表现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混合发作、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从发病机制上,抑郁障碍被分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性抑郁障碍和反应性抑郁障碍。

抑郁状态(发作)的特点包括:情绪低落(抑郁心境)、兴趣丧失,意志活动减退、精力下降、负性自我评价、精神运动迟滞,思维迟缓、自杀倾向、昼(晨)重夜轻和躯体症状。

躁狂发作(状态)的特点包括:心境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 精神运动性兴奋、 躯体症状(睡眠减少、性活动亢进)以及其他表现(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自我评价过高,鲁莽行为等)。双向障碍则是指躁狂与抑郁障碍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

抑郁症的鉴别与影响因素

抑郁状态是指由一组症状(ICD-10要求至少4个以上)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抑郁发作的主要临床相。仅有个别症状(如心境低落,或思维迟缓),不能诊断为“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的典型症状包括: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下降以及稍做事情即感觉明显的倦怠。其他常见症状还有思维或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伴体重变化。

ICD-10将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组,即典型症状和其他常见症状。ICD-10诊断要点之症状学标准要求典型症状至少2条以及其他常见症状至少2条。

符合症状学标准的症状中,如果有以下症状中的4条,则构成“躯体综合症”,即兴趣和乐趣丧失,对愉悦环境丧失反应;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晨重晚轻节律;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明显下降,性欲明显下降;体重下降(1个月内下降5%以上)。其病程标准则要求符合症状学标准的临床相持续存在2周以上。轻、中、重度的标准也有差别,轻度:2条典型症状+2条其他症状;中度:2条典型症状+4条其他症状;重度:3条典型症状+4条其他症状(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者属于重度抑郁发作)。

在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中首要的是生物性原因,父母一方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抑郁症的发病率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患抑郁症的发病率高2—3倍。其次是心理因素,很多有抑郁的人都有异性人格,这种人一般都是完美主义者,非常脆弱的,往往童年期有精神创伤。最后是社会因素,比如气候和生活事件的影响等。

雾霾会影响心理因素吗?

《中国日报》的记者在采访王健主任的时候问到是否听说够“雾霾抑郁症”这个词汇。通过查阅文献,王主任发现有2007年有一篇文章谈到欧洲雾霾时人的心情不好,因空气污染,14%的欧洲人心情严重烦躁,一半以上的人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心烦体验。同时他也推测中国的雾霾对个体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负性情绪的体验可能会因为雾霾这种生物性压力源而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为了验证上述推测,他们选用国际知名问卷的部分条目,消除反向提问,另外增加了个别反映社会功能状况的条目,采用四级评分的方式针对雾霾编制了一个心理评定工具,评估雾霾这种极端天气对个体的情绪体验、生理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该调查对2014年2月26日至3月4日持续雾霾天进行问卷调查,本次收回有效问卷1145份。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抑郁症状阳性人数百分比最低,约18.5%;恐惧症状阳性人数最高,约24.5%;焦虑、社会功能损伤及躯体等症状阳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0.6%、20.5%、19.6%;五组症状阳性人群所占比例平均20.74%,与总分阳性人数百分比20.5%基本一致。这表明我们雾霾天气的确为国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功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性影响,应得到重视进行进一步研究。其研究结果发布在3月12日的《健康报》上,相关的学术论文正在撰写中。

抑郁情绪的应对

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对人类来讲幸福不是常态,而痛苦恰恰可能是常态,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一辈子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痛苦,而这个痛苦又分两部分,一部分叫痛,一部分叫苦。抑郁症里有一些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很容易产生痛苦的抑郁体验。而苦往往是很多抑郁情绪的根源。因而痛苦是常态,难以全消除。痛(pain)与苦(suffering)不同,人们只能接纳痛,努力减少苦。

另外一个假设就是言语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痛苦之源。言语有正性一面,也有负性一面。由于文字表达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有时候说的话跟我们想表达的相差很多,这个时候就会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往往带来问题。

语言、认知与我们的生活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能障碍或心理僵化是人类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人类心理问题的核心根源来自四个方面,缩写为FEAR:Fusion with thoughts(认知融合)、Evaluationof experience (评价经验)、Avoidance of experience (回避经验)以及Reason-giving for behavior(行为归因)。

表1:抑郁的认知心理学模型

表2:抑郁的心理病理模型

表3:抑郁的心理治疗模型

尼克胡哲与海伦凯勒的经验表明:

  • 接纳而不逃避:愿意面对、接受悦纳

  • 不受评价限制:觉察语言、拉开距离

  • 融入当下生活:减少评价、感知生活

  • 觉察自我对话:自我觉察、积极对话

  • 清晰概念自我:清晰角色、清晰定位

  • 选择价值方向:梦想理想、重点方向

  • 瞄准目标前行:承诺行动、小步前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大鹏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8399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