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地球日说树

已有 2571 次阅读 2014-4-23 08: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422日是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greencity”(绿色城市)。说道绿色城市,可能涉及到的有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而这些绿色涉及到的应该是一种理念,也就是低碳、环保。其中还有一个绿色,那就是覆盖地球陆地的树木,这也应该是绿色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绿色的基础部分。

树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如果没有树木,可能我们呼吸的氧气会越来越少,大气中氧气中的浓度也会越来越低,最后被完全消耗光。另外一方面就是树木也有滞尘的作用,记得曾经在公益广告中看到过一棵树的滞尘量,同时网络上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探讨不同树种的滞尘量问题,可以说有了树木空气中的尘埃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随着大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高楼大厦林立,也挤占和压缩了城市的绿地面积,而树木也成为珍惜的绿色资源;道路两侧,小区内的绿地,公园等区域也植上了观赏用的树木,而这些树木有些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的。几年前退耕还林政策让一些贫瘠的农业用地变成了林地,农民们也响应这个号召种植了一些树木,当然国家还给一定的补贴。随着树苗的长大,一些倒卖树木的人开始打起了这些退耕还林的注意,他们收购农民种植的树木,转手卖给城市,用来做各种绿化。可以说农民为城市的绿化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虽然这些途径并不是合法的。

以前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着实让人感受到黄沙漫天,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出去走一圈,回来一身黄色的尘土。而为了治理沙尘暴,我们开始植树造林,通过树木的防风固沙作用遏制沙尘暴的南下,以前回家的路上看到过一个标语,“坚决把风沙遏制在张承地区”,北京周边的区域也确实为缓解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作出了贡献,北京也免去了忍受春秋季节黄沙漫天的惨痛经历。可是近年来雾霾成为了人们的心肺之患,除了燃煤、机动车制造的PM2.5之外,遏制风沙的树木是不是也减缓了PM2.5的消散程度呢?很多人说晴天要靠风了,而这些防护林的目的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是防止刮大风呢?由于北京的区位是一个倒C型,而在这个倒C型的周围种植了很多树,那风自然是刮不大的,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成立,期待着更多的探讨。不过网上一查,还真有人这么说,不过没有得到印证和证实。

北京种植了很多会产生飞絮的树木,实际上这些飞絮是这些树木的种子,虽然现在已经有了规模化的苗木培育基地,这些飞絮已经不再需要了,但是树木也有自己繁殖的期望吧,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而每年春季4-5月份,这些飞絮就会随处飘飞,一方面可能会影响交通安全,另外一方面有些人还对这种飞絮过敏。而为了缓解这两方面的问题,听说(从广播节目中)有关部门正在给这些树木做绝育,我勒个去,绝育!也就是通过“物理阉割”的手段让这些树木失去生殖能力,说白了就是不在产生飞絮。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境地了,连树木都不放过。人家一方面要释放氧气,增添城市的绿意,另外一方面又要面临着绝育的风险,这年头做树也不容易。我想说的是应该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可以通过其他途径防止树木的飞絮到处漂浮,另外研发新药或者让患者戴口罩,而不是给树木做绝育,万一哪天树木集体反抗,不在释放氧气怎么办?有些人对花粉过敏,我们也没有说想办法让花儿不产生花粉,有些人对鱼虾过敏,我们也没有说想办法消灭鱼虾啊,可是树木为什么要偏偏面临着绝育呢?

地球日虽然是一年一次,每次的主题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善待地球不一定非要选在地球日。而善待地球就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从对自然的尊重中获得和提高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根据人们的意愿改变自然规律,这其中就包括保护好地球上的树木,珍惜身边的绿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787643.html

上一篇:加拿大的科学新闻(1870-1920)
下一篇:科学沙龙及其他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3 尤明庆 赵斌 袁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