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有感于科技的人文关怀

已有 4561 次阅读 2014-3-5 09: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这样一个微博说某电话预约出租的乘客问出租司机为什么不装当下打的火热的两款叫车软件?司机说他装过只不过卸载了,原因是某天他接了一单,但是在预约地点接乘客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个老大爷也在打车,但是由于司机已经接单不能违约,也没法拉那个老大爷,但是司机一直耿耿于怀,于是乎,卸载了。

可以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身处科技和信息的蓝海之中,但是对于那些非技术流而言,他们可能会被这些新鲜的科技撇在身后,从而无法享受这些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于是乎,我就在想在发展科技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更加强化科技的人文关怀呢?

以前我们说数字鸿沟,后来是知沟,现在应该是技术鸿沟了吧。在技术上贫乏的人们会越来越成为技术贫民,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维持着日常的生活。而如果科技发展的同时人文关怀不足的话,科技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一文不值,甚至是导致他们更加贫困的诱因。

发展的差距和不均衡性也会导致技术使用的差异。虽然现在火热的微信已经有数亿用户,但是在贫困地区和技术贫乏的地区人们可能还不知道微信为何物,前不久一个为自己父母手绘微信操作流程的消息让人们体会到了孝道,但是也可以让人们理解和知晓农村地区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不敏感和不熟悉,同时还体现出了技术发展中应该具备的人文关怀。

在我们探讨网络,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也许广大农村仍然依靠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就是普及率极高的手机,可能其在技术落后地区的首要应用仍然是电话和短信,而不是像城市中的我们一样,把它当作移动终端。那么这些新技术在发展和普及中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其人文关怀呢?

也许用人文关怀这个词在这里有些大,但是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技术贫乏者对该技术的应用,或者说如何让该技术覆盖到尽可能多的用户。除了铁杆的技术控之外,非技术控人员如何能够更好地享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还拿开头的例子来说,如果让出租司机通过卸载的方式来实现其人文关怀,可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773169.html

上一篇:以科普为名的微信公共账号
下一篇:公民科学素养、美剧和新锐科普网站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3 彭思龙 王荣林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