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
To Make Paper or to Make sense? 精选
2011-9-13 23:34
阅读:6807
标签:创始人, 统计学, paper, 屠呦呦
    近日,我们实验室创始人八十大寿,海内外的很多弟子都回来庆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统计学和遗传学著名教授,北卡州立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主任曾昭邦。 
     在我们实验室教授的邀请下,午宴过后曾教授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与我们座谈,当时很多同学还都是晕晕乎乎的,整整一个下午。今天一大早,又打电话过来要参加曾老师的讲座。我马上赶到实验室,原来是我们的一些硕士和博士向曾老师报告工作,请求他提建议。 
     又讲了一个上午,每个人都用已准备好的ppt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曾教授对于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毫不保留地指出了很多问题。他是我们学校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77级校友,曾经还留校任教过,后来去的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对他来说整个会议室都是师弟师妹。他没有直接批评我们,只是间接地说目前国内的研究做得都太浮躁。他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只是这么的罗列结果,应该要深入思考Make sense.一时让报告人无言以对。
      私下里我们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一位博士终于说出了心声:其实我也想Make sense,但是我现在缺少的就是paper,要毕业啊,我们make的就是paper! 原来如此。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make paper, 什么时候make sense?如果只make paper 注定一辈子忐忐忑忑都在追求SCI。但是如果早点静下心来,真正的去make sense, 虽然有些辛苦,短时间内可能没有别人那么风光。但是一旦有所发现,便受用一辈子,如此作为科研者才能获得自由。引领创新,而不必随人马后。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最近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的屠呦呦教授。 
     已80岁高龄的她,履历非常平凡,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青蒿素。也许我们完全无法相信,能得到如此大奖的一位科学家,没有出洋留过学,没有在国外顶级杂志上发表过科研论文,没有获得过任何大奖,甚至她也许不会用英文交流。她默默无闻地工作,不争名不夺利,从一开始就是认认真真地make sense. 有的是脚踏实地科研态度和执着精神,实在令人敬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科研无远虑,忧虑一辈子而没有自信——在这里提醒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7699-4860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