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entblog

博文

2026年广州国家实验室-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公告

已有 253 次阅读 2025-11-12 20:1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广州实验室于2021年5月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解决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关键核心科学和技术难题,组建综合创新研究平台和设施集群,打造应对呼吸系统疾病领域预防、预警与防控的关键科技力量,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广州实验室积极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按照“核心+基地+网络”的布局,汇聚组织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建立“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出了以新冠药物来瑞特韦、甲流药物昂拉地韦、超快速PCR扩增仪等为代表的多项重大成果,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护航人民生命健康。 

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和储备战略科技人才,探索以重大任务和目标为导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2026年招生信息如下: 

一、招生院系、专业和计划数 

1.招生院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招生专业:生物学(专业代码071000) 

3.招生计划:拟招生5人,已招收直博生1人。拟招收课题组及研究方向如下: 

(1)胡苹课题组:再生医学 

(2)董颖课题组:免疫受体与免疫反应的调控 

(3)熊小哲课题组: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 

(4)侯宇昕课题组:呼吸道病毒致病机制研究 

(5)张满课题组:已招收直博生1人 

课题组负责人简介见实验室官网https://www.gzlab.ac.cn/recruit/mentor.html。 

实际录取人数可根据可用计划数和生源情况进行调整。 

二、考生报名 

1.考生应符合《复旦大学202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规定的报考条件。请按照学校招生章程规定和《复旦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的要求,在2025年12月10日前完成报名。网上报名时,“研究方向栏”填报“广州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方向代码14复旦定),“指导教师”栏填报“博士生指导小组”。 

学校招生章程:https://gsao.fudan.edu.cn/79/3c/c15015a751932/page.htm 

学院选拔办法:https://life.fudan.edu.cn/81/aa/c28139a754090/page.htm 

2.请将电子版材料按材料清单顺序合并为1个PDF文档(不超过30M),2025年12月15日前发送至实验室招生邮箱(student@gzlab.ac.cn),邮件主题及附件名标注为“考生姓名+申请复旦大学联培项目+XX课题组博士生”。 

3.请于2025年12月15日前将纸质材料寄送至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星岛环北路9号广州实验室A栋6005伍老师,联系电话:020-62689091,邮编510000。 

三、考核和录取 

本批次招生按照《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规定,由广州实验室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组织考核,单列排序,按照考核结果和师生互选情况择优录取。 

四、相关说明 

1.培养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课程学习阶段主要在复旦大学完成;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阶段主要在广州实验室完成,实验室在广州提供集中住宿和学习的相关条件。 

2.学生在复旦大学注册学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要求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发放复旦大学博士毕业证书和广州实验室联合培养证书,对达到《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授予复旦大学博士学位。 

3.本批次招生工作未尽事宜以《复旦大学202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规定为准,由广州实验室和复旦大学进行解释。 

五、联系方式 

1.广州实验室 

联系人及电话:郑老师/伍老师020-62689091 

邮箱:student@gzlab.ac.cn 

实验室网址:https://www.gzlab.ac.cn/ 

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人及电话:戴老师021-31246510 

邮箱:yqdai@fudan.edu.cn  

广州国家实验室2025招聘公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5155-1510002.html

上一篇:共绘“芯”蓝图|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诚邀参加第十八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
收藏 IP: 140.250.1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3 0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