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亮
丰富人格,走向成熟——听国科大马石庄副校长报告
2012-9-7 22:45
阅读:3461
标签:哲学, 人文, 道理, 体验, 平凡
 上一篇整理了上午王所长的报告,下午来了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国科大马石庄副校长给我们做报告(上一场报告火的我没挤进去,不过幸运的是自动化所又给我创造了一次听讲座的机会)。马校长给我们做的题目是《感性的人与能动的实践》,一看就觉得高深,事实是,我人文素养不高,我也只能感受到马校长思想的一点点。
     马校长谈了人生的意义,人活在社会面临的一些哲学层次的问题,以及近一百年来不同时代年青人的社会环境。很多问题马校长谈得非常好,在此我说说令我感受最深的两点。
     第一个,马校长回忆了他知青下乡插队到高考进北大那几年的经历,评价那段经历给他的影响特别大。他说他光凭一条踏实,就受到了农民的好评,得了二等,而好多比他高比他大的人才得六等,七等评价。后来他回工厂实践,白天上班,晚上自己点着灯学习,工友们都睡了,他一直在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最后一门考试,他忘了带准考证,结果老师不让进,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老师,告诉了她他的情况,然后这个老师对监考老师说,他是那个考场最有希望的人,一定要让他进去考,才得以完成考试,最后进了北大。他说,这三件事中,和他接触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他现在早已记不清他们的模样,但是对他的影响却是一生的。在平凡中,普通中,他学到了人生的一条哲学。自己走过的路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学会在平凡中,看到闪光点,给自己一个很好的体验。想想,我们身边有多少的人总是抱怨自己所处环境之差,总是抱怨我们身边的亲人不够牛,身边的老师不够牛,身边的同学不够牛,而不是主动去寻求提升自己。其实,哲学是普适的,牛顿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可以解释月亮绕着地球转的原因,却是在苹果树下发现的,并没有飞上月球,也没用着一手握着月球,一手拿着地球去思考。同样,农村的生产活动也会给人带来很多思考,并不是坐在中南海才会顿悟人生。很多人抱怨条件不足,其实是不主动的行为。
    第二个,马校长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你的父母活着,爱养育你的人,爱养育过你的土地,做他们高兴的事情!多么朴素的道理!我们总想着干点大事,为人民服务,热爱自己的祖国。很多时候,我们志存高远,却难以脚踏实地。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干革命的毛主席一列除外)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服务好父母,给他们一个交代,热爱自己的祖国,可以从热爱自己的家乡做起。当然,爱父母并不是说非要一直呆在他们身边(否则这是一个极端),我觉得爱父母,首先是要一直让父母为你感到心安,要么你现在就混得不错,父母很开心,要么你还在努力,能让父母看到希望。我倒觉得在父母年轻(以现在的标准55岁以前)时,可以好好出去闯闯,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物质保障。我的爸爸妈妈就支持我出去闯一闯的想法,不过他们的条件是,我要过得幸福。马校长给我举了一些极端的例子,和一些准极端的例子,从中得出结论,无论处境多么困难,都不要走极端,想想你的父母的余生该怎么过?!很朴实,因为真实的道理不需要繁华的理论,就是一个字:爱。马校长说,人成熟的第一个标志就是:认识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作为一个儿子(女儿)。作为儿子(女儿),你需要让父母放心,开心。
     感谢马校长作为一位长者,一位学者给我带来的思考和道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朱新亮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4028-61030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