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法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xuxia126

博文

一只苍蝇的死(外一篇)

已有 4148 次阅读 2012-5-3 08:3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苍蝇, 天花板

一只苍蝇的死

10点钟就上床睡觉。似乎有点早了。
可家里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已经躺在床上了,我也只好从众,丢下还没有看完的书本,挨着一个男人躺了下去。
天气似乎还有点躁热,盖被子热,不盖又有点凉,开着空调盖被子的话感觉应该刚刚好,可我又舍不得电费,真是左右为难,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不得入睡。
先把自己静下来,心静,自然就睡得快一些。我这样想。
可越静,窗外轰隆轰隆的车来车往的声音似乎就愈发响亮起来,我竟然可以听得出过去的是一辆货车或者是小客车。
虽然有限速的标志和禁止鸣喇叭的规定,但总有些司机在夜深时将这些规矩抛在一边,没有警察管和抓,听车过的声音就知道几乎没有少于80km/h的车速的,也有一些司机耀武扬威般按着喇叭呼啸而过的。让人心中一紧。
关紧了窗,窗外传来的噪音小了些,但却听见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向我靠近了,嘤嘤嗡嗡的,打开灯一看,一个绿头苍蝇在我的头上盘旋。
他已经熟睡了,刺眼的灯光惊醒了他,问:做什么?
我说:有一只苍蝇!
“神经病!”不知道是骂苍蝇还是骂我,翻个身又睡去。
我又将苍蝇赶到天花板上躲起来,关了灯。心中暗想:你若乖乖地停在那里不做声,我便不理会你了。你若是再惹我睡不着觉,别怪我不客气!
它似乎了解我的心事,安静了好一会。
我也渐渐想着心事准备入梦了。
也许天花板上不那么好玩,也许它也不喜欢总呆在一个地方,飞来飞去本就是它喜欢做的事,飞的时候嘤嘤嗡嗡叫也是它最快乐的呻吟,压抑了好一会,终于还是按奈不住内心的渴望,不管我怎么想,它又开始在我的头上盘旋了。
我不能让它一而再再二三地打扰我的睡眠,我想我对它还是应该有办法的。它要是知道我对它的决心肯定会后悔自己的选择,或者在那里趴着,或者飞的时候不出声音,或者趁我出去的时候也跟着溜出去,那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强者总要展示它强势的一面,有机会的话。
我悄悄下了床,跑到阳台上轻手轻脚拿了放在那里的拍子,又悄悄关上门,在黑暗中等待了一会,先用耳朵寻找它可能躲藏的方向,突然打开灯,刺眼的灯光使它不知所措,我想它肯定是乱了方寸,开始乱飞乱撞了,就连声音也似乎有点颤抖了,没有了嘤嘤嗡嗡的节奏感。我的眼睛追随着它飞行的路线,快要接近一面墙的时候,我挥起了手中的拍子,“啪”地一声,墙上留下了一滩污迹,它顿时毙命,尸体掉在地板上。我用拍子铲起它,将它丢进马桶内,按了一下按纽,它顺水而下。我也深深地松了口气。
关灯。睡觉。盖上被子,竟然不觉得热了。
这一夜,竟然很安然。
心里有个苍蝇的时候,总是难以睡得着的。
我以自己的积极的行为造就了它死亡的事件,虽然没有法律上的后果,但对于它来说,确实是难以预料的事实。

苍蝇也有存在的理由(写于2006-10-31 21:29:47,既然被刘立老师发现,索性放在这里,让大家看看我的矛盾与冲突)

苍蝇也有存在的理由,这句话我对你说过吗?
我今天又说了,并且是在思修的课堂上,当着160多位同学的面说的.他们能理解么?
思修,我又上了.从它单独作为一门课我上过,现在它和法律基础合在一起我又上了,因为临时要顶替一个要生孩子的同事.我多么善良啊,虽然我内心很不愿意接这个苦活,要重新备课,又是大教室上课,我得歇斯底里地喊.可有什么比孕育一个新生命更伟大的事情呢,我是为了这个孩子才接的,累点,我认了.
讲到尊重,将到尊重自然,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苍蝇.
苍蝇就一定要讨人厌么?
恩,那是讨厌苍蝇的人的想法,绝对不是苍蝇或者喜欢苍蝇的动物的想法.
有没有想过,少了苍蝇这世界会怎样?人会这样问.但苍蝇也会问同样的问题,不信你看见它从你身边飞过的时候,肯定问过你这样的问题,你以为你是人你不屑回答..
其实苍蝇对你更不屑呢:哼,我们的世界,少了人又怎样呢?
认真想来,人的世界少了苍蝇还真不行,不然,人怎么分辨得出哪里臭,哪里脏,哪里有细菌病毒?可苍蝇的世界里没了人,其不是更快活?

尊重苍蝇,它们与你同在!

 

图片来源网络,非作者拍摄。非盈利性使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1287-566336.html

上一篇:妈妈学外语
下一篇:幸福的流浪猫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14 刘立 李学宽 曹聪 张天翼 陈永金 王春艳 郑融 张玉秀 卫军英 陆俊茜 曹文得 郭敬颖 dulizhi95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