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梦想只会在坚持里成长——在2025级研究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精选
2025-9-18 11:46
阅读:1635

各位领导,各位导师,各位新加入地测大家园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地测学院一名普普通通的硕士生导师。感谢学院给了我这次现眼的机会,我等了这次机会整整十年了。十年的工作经历加上23年的求学经历(从幼儿园开始算),这三十多年的经历让我对于科研,对于学术有了一些自己的体悟和理解。33年听起来时间很长,但时光如白驹过隙,细细品味却也不得不感叹时光匆匆。我记得我在2017年的一篇博客当中曾经这样感叹当时32岁的自己:“一转眼三十有二,32岁你们都在干什么?32岁的刘彻已经做了大汉皇帝16年了。他的爷爷的爸爸,刘季同志32岁还在做着亭长,偷鸡摸狗,口若悬河,连个老婆都没有;32岁明英宗朱祁镇已经开启了他的第二个皇帝任期;32岁我们亲爱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已经死了13年了。看到他们的英雄事迹,我心里舒服了很多。恩,32岁的我在21世纪的今天才刚刚成为纯正的中年油腻大叔。有人叫我欧巴,着实不敢当,因为本人没有那么长的腿”。

好了,不谈岁月蹉跎的过往。今天,站在这里还是要给大家分享点科研人的经历和感受。对于这些我还是有些经验可以分享的。首先请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你觉得做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有标准吗?

我觉得有。

但是不是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能做科研或者科研做不好?也不是,因为这一所谓的科研人员标准准确的讲是内化的基本素养不是外在要求。历史上阴差阳错,混迹于学术圈,将学术圈混成娱乐圈的大牛多得是。但是今天为什么要提,是因为但凡成就一番事业的科研大牛都有一些共性的基本素养,如果你对不上,甚至你有一些小毛病与其相悖,你又有一颗拯救地球的心,那还是听我帮大家梳理一下:

科研人员需要四个最基本素养,这第一就是:

第一、你需要有朴实而坚毅的性格

科研不是演戏,不需要哗众取宠,不需要流量,所以科研人员显然不能用娱乐圈里的那一套方法去做。朴实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要求我们不要说假话。现在因同行评审造假、数据造假、结果不能重现等等被撤稿的事情太多。有身败名裂的,有富贵险中求,一招得胜,鸡犬升天的。为的是什么?出名!学术圈出名与娱乐圈有点像,开会的时候我看到同行的大牛,也会投过去两个暖暖的小心心。我不是爱他,更不是想娶她,是因为我对ta们的学术观点很赞同。这种情感是纯粹的,朴实的,也是共生的。但是有的人出名是为了拿钱,这就有娱乐圈的味道。为什么要数据造假,学术不端,无非就是为了名利二字。身处洪流之中,我们这小小的个体应该怎么做?这让我想起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被罢免其参加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资格时候的表态发言的17个字:“此心可鉴,真情不变,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希望大家未来都能做个有骨气的学者。

科研需要坚持,甘坐冷板凳。论文发表了需要坚持,基金中了需要再接再厉,实验失败、论文悲剧、基金流产你还得锲而不舍,犹如《摔跤吧,爸爸》里面讲的,梦想只会在坚持里成长。我不太赞成逃避科研的人,不管什么原因,其实核心还是自己妥协了、投子认输了,老子不干了。这是懦弱中的自我解嘲,它不可能成为你未来成长的阶梯。坚持梦想,不断努力,决不妥协才是科研精神。成果发表自然不会想到坚持,那时只有美美的幸福和憧憬。遇到挫折的时候,你可以哭、可以浪、可以六亲不认谁也不理,但是哭完了你必须得重新挑战失利,挑战困难。坚持读文献,像你追求爱情时那样执着拿下她;坚持参加学术报告与会议,像找父母要生活费那样锲而不舍;坚持论文发表,像做美味佳肴一样搞定它。

第二、需要举一反三的逻辑思维习惯

科研不是改试卷,科研的核心在突破。别人的提法和思路是成熟的,那你就要继承和发扬。继承容易,但贵在发扬。新的思路的出现,往往植根于你长期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积淀和对大量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我是做盐渍土改良实验工作的,我们经过连续三年的动物粪污添加改良实验后发现,土壤中的盐分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而且增加得很明显。当时课题组的小伙伴们都蒙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科研失败案例吗?但我没有这么想,我让学生回去把我们带回来的有机粪污样品进行盐分含量检测。检测后发现有机粪污中的盐分含量比原土高很多。这就很明显了:我们的实验是在往盐渍土里面加盐,当然会出现盐渍化加剧的趋势。这是一个反常规的发现和认识,可以用清晰的结果数据告诉当地的农场主,不要轻易的向盐渍土种加大量的有机粪肥,这样会产生明显的次生盐渍化。着不但不是一个失败的实验,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认识和发现。这的发现需要有举一反三且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作为支撑。

第三、要有一颗挚爱的心

没有兴趣,你坚持不了科研。因为你的科研路上绝不会一帆风顺。你看到的电视新闻里那些穿着整洁的白大褂,拿着移液枪的科研人员;那些西装革履,自信的上台领奖的科学家,我告诉你那都是骗人的。你看到的都是他们功成名就之后的样子。在此之前,默默无闻,熬夜实验、无数次的挫败与退稿,你肯定没有看到。科研人员长期面对的常态是失败而不是成功,这需要一颗挚爱之心。没有兴趣引领的科研肯定会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毫无悬念的选择离开。我们有时候很欣赏别人论文里美妙的图片、恢弘的数据。原因是什么?因为人家有的时候为了表达一种全新的数据形式,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一门语言和软件,长期去积累数据。不能将科研等同于完成任务,那样出来的成果不是有瑕疵就是会出现结果有误之类。我有一个师兄叫吴立,现在在安徽师大。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方向,更不是一个导师,但他的身上有一种科研兴趣所萌发的精神气,我很欣赏。他有几个绝活:每天坚持看文献,记住,只要www还在,他就会看;听歌只听仓木麻衣,这个爱好我很想咨询一下他,和第四纪是不是有关系。永远一双棕绿色的解放胶鞋,这个谈不上美观,因为人家压根不在乎穿什么,在乎的是几天脑子里收获了什么。他的兴趣就是科研,吾爱美女,吾更爱科研。科研就是和尚尼姑历险记,中途掉下去了,那就还俗吧,野和尚、野尼姑之流终会出事。一颗挚爱之心是坚持科研的最大动力。黄埔军校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此门横批:革命者来。科研需要你们有一颗炽热的勇于变革的心。

第四、一副好身板

调研需要好身板,做实验更需要,熬夜写论文、写报告那就更是了。现在科研大部分都是坐着的,一个个站起身来都一个动作——捂着腰,龇牙咧嘴。散会的时候从后面往前看,简直就是一帮老头老太太在参加传销。没有好的身板,科研是难以为继的。有的时候看到英年早逝的科学家,真是心情沉痛,王如松先生、李小文先生、黄大年先生。。。。等等,太多了,看到科学网上不断报道的消息,甚是惋惜。听说施一公先生经常是一夜把论文搞定投出去。我很佩服他的能力,但是还是提醒他需要注意身体,细水长流才正道。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台》上讲到嬴政的父亲(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功回到秦国继承王位这一段故事总结道:一个人的成功要四行,(简称人生四行),第一、自己要行。人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实力,这是基础;第二、要有人觉得你行。需要有人欣赏你,金子需要发光,但没有太阳照永远发不了光。第三、说你行的人也要行。欣赏你的人,也是高人。不但能帮助你,还能给你指路。第四、身体要行。秦始皇的爷爷安国君(秦孝文王)和父亲异人(秦庄襄王)分别是3天和3年。秦始皇在位37年,在位时间长才有可能统一六国,兼并天下,成为第一个当皇帝的人。

有此四条,保你是个合格的科研人员。

 最后,借用抖音上的一些流行语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去发现与创造。但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个人很难在青春的时候去享受青春,也很难在经历美好的时候知道这就是美好。在座的你们不是我,却又像极了读书时候的我。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我想叫醒你,把当初我听不懂话告诉你;但你们也在看着我,想把你们眼中的老师告诉我。

所以,我不再留恋过去,因为对过去我无能为力;你们也不要太奢望未来,因为未来过于你过于虚无缥缈。人应该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因为现在的你就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这些话是说给你们听的,其实也是讲给我自己的,我们大家一起共勉。

 

谢谢!

该讲话稿根据以往博客的旧文改编而成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建国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9327-1502506.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