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对于学生来讲跟年轻人赚钱是一个道理,考试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考的好理直气壮,踹门撬锁,飞檐走壁,说话嗓门都要大一圈;考不好偃旗息鼓,夹起尾巴好好做个人。中国的考试文化上千年经久不衰,如果要从小学算起,直至博士毕业,上考场的次数没有千次也有百次,正所谓千锤百炼方成栋梁之才。考试考不好,你就没有没有一个美满的童年回忆;考试考不好,你就没有一个随心顺意的年;考试考不好,你连个满意的媳妇你都讨不上。考试真乃一个人童年的好剧本。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善于考试的人,至少从小学能记事起我从来没有考过满分,考满分之后的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也未曾有过。不过我也没考过鸭蛋,但是因为考试挨揍倒是有的。我记得住的人生当中的第一场考试,是小学一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考了个98。其他都不记得,要不是老师发试卷,我那天都不知道我曾经考过试。那是我学生职业生涯离满分最近的一次,可惜,随着年级越来越高,个头越长越大,这分数却是离满分越来越远,越来越低。小学当中的考试比较随性,没有太多的压力,只是想能多考一点,万一考个九十几分,也好回去在爸妈和小伙伴面前显摆几下。记得有一次,估计是三年级的冬季期末考试,翻来覆去自己的铅笔盒里也没有一只像样的笔,只看到一个红色的圆珠笔芯,没办法自己就用红色圆珠笔芯答了语文试卷。过了几天来学校拿家庭报告书,语文老师特意走到我的面前郑重的跟我说:“李建国,你用红色笔答,我用什么笔改啊?”那时,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红色的笔是老师专用的。记得三年级的暑假期末考试我考的不错,具体分数不记得了,就记得语文和数学(那时候也没别的科目)都考了90分以上。显然,这是奥特曼赐予我的力量。哎呀,那个暑假真舒服,见人就喊,哪里人多就往哪钻,就等着问,期末考了多少啊?我一般都是用电影《太后吉祥》里陈佩斯的那个调调回答的,真是幸福的分数啊。从此以后,我是再未翻身。真应了那句话,满招损,兼受益,可是我觉得我压根还没满啊。记得有一次,好像是三年级的时候考了个69(数学),被我爸批了一顿,我也觉得丢人,伤心的留下了眼泪,这是唯一的一次因为考试分数低而流泪(其实后面还有比这更低的)。
到了初中,全镇的人都到了一个学校,那才是华山论剑,五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俗话说,当海水退却,你才会知道谁没穿裤衩。初中三年的考试,我基本上没找着裤衩。不过,我记得当我确定不读六年级,直接读初中的那个暑假,母亲很不放心,于是整个暑假都在给我开小灶。母亲是高中毕业,参加了三次高考还是没能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他的数学功底很不错,整个暑假都在给提前预习初中数学的书和习题。我也在初中的第一次考试中让老师眼前一亮,不过这亮也就是流星的亮,没撑到期末就露出原型了,裤衩都没找着不是。初中我的成绩很稳定,一直是全年级前150名,未来高中基本是乡下高中的苗子,老师对我的评价也很客观。你家这个孩子很老实,成绩很稳定,还不错。果然,我也不出所料,精准的考上了新袁中学(一所乡下中学,考大学基本无望)。
当然,我也没去那个中学,最终在我的“努力”之下,还是去了县里的一所二流高中(具体原因已在其他博文里讲述,在此不表)。在这里,踢足球,聊QQ,打台球,我算是过上了城里边人的生活。成绩还是那样的马马虎虎。从高一到高二,成绩基本上能维持在班级10名左右。但是在高中,我对一门课算是开了窍——政治。我不记得那位老先生的名字了,但是他的政治课就是故事课,恁是将我吸引了过去。从此,我觉得政治也没那么难,还是挺有意思的。高二要分科,我自己毫不犹豫的选了文科。我记得当时分科前的最后一次考试,我的物理考了整90(不过我记得是老师核错了分,但是我也没好意思强迫老师纠正他的错误)。很多同学问我,你怎么选文科啊,物理这么好。其实我心里最清楚,那时候化学确实快跟不上了,而物理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过,有这个假的分数,我也可以昂首挺进文科班啦。到了高三上学期,我才像王满银那样突然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境遇。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从那时起开始早起跟着那帮好同学去早读和认认真真的上晚自习。那一年是我考试的高光时刻,基本上稳定在班级的前三名(虽然班级整体成绩不那么理想),地理、历史和语文都很不错,基本上把小学、初中缺的荣誉证书都补上了,可惜那时候确实也不在乎这一张纸的认可了。但是数学和英语一直就成了我的弱项,一直到高考都是如此,导致我的高考成绩虽然考了个班级第一,但是还是不理想。
最难忘的还是高考,我现在的邮箱名里还有我高考的分数,确实是刻骨铭心,忘不掉。高考虽然考的不是很好,特别是数学,一言难尽。想起那时候,高考的那几天很兴奋,伙食也确实好,大家排队进食堂吃那种农村遇大事才会有的十大碗(苏北的一种宴席),鱼肉丰富,很爽。但是心里压力确实也很大,三天两晚的高考基本上都是到夜里11点以后,甚至12点才能入睡,翻来覆去。记得晚上住在下床的刘鸿儒还会打着电筒看书复习,想起来他要比我刻苦得多,态度也要端正的多。这也要感谢那几年他对我学习态度的示范和引领。那时候,他家比我家还要艰苦,农村的孩子都早懂事,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高考完,查完成绩,自己觉得没戏,虽然考试那几天立誓再也不想参加高考了,考多少就多少。但是成绩出来的一刹那心头还是涌起一万个不甘心。所以,准备卖掉的书桌,自己又重新收拾了一下,搬到了隔壁的泗阳中学准备再战。同时,我也在班主任房老师的指导下填二本的志愿,虽然差点分,但是,他还是鼓励我试试,万一行了呢。我就选了一个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下的最冷门的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碰上那可贵的运气。所谓学校和专业,我都无法选择,只能期待被别人选择。这种感受真的很不好,但是也无可奈何。大概10天左右,填最后一批的大专志愿的时候,我也耷拉着脑袋去了,准备继续填。一到教室,房老师高兴的跑过来告诉我,系统里面没有看到你的名字,你很有可能被淮师录取了。当时我就想,既然碰上了我就去,这是缘分,我也可以逃离那折磨人的高三生活。所以,我到现在都非常感谢当年淮师的收留。
后来就是考研和考博了,我还是继续我拉跨的考试之路,考研报的是浙江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不是因为多喜欢,只是因为不考数学。结果也可想而知,我的竞争力非常一般,虽然勉强过了浙大的线,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也被提前告知不能去参加复试。果断调剂,折腾了几天才在同学的提醒下,填写了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自然地理专业。但是人家也不愿意要我,因为我的第一志愿是人文地理,而且没考数学。情急之下,我给他们的老师打去了电话,再三哀求之下,才同意我去试试。结果又是一个收留,这两次收留让我感激不已,确实给了我希望,让我更加努力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但却是也让我深深的感觉考试能力的薄弱真是让我无比煎熬。
最不甘的考试那要属公务员考试了。我那时是淮师地理系的学生会主席,我也进入学校的选拔名单参加省里的选调生考试,全校就十个。我也倍加珍惜,好好复习刷题。考完研距离这个考试也就一个月多一点,我当时觉得时间还比较充裕。学校也很贴心,安排车送我们到南京林业大学旁边的林业大厦住了下来,便于我们到南林考试。可惜的是,我的成绩比复试线差了0.8分而没能进入复试名单。那段时间考研成绩没有出来,选调生考试又名落孙山。真正是让自己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现在想来,如果我真的侥幸考上了,我估计我也就不会是今天的李老师了,可能是哪个单位肚大腰圆,皮白肉厚的小科长了。当然,我觉得现在的环境更适合我。
从考博开始,我的考试要轻松了很多。因为,考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虽然英语能力一般,但是我自认为我的专业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在考博的专业复习和导师面试的过程中他们对我的专业素养是认可的。我也如愿考上了北师大和南大,当然最后我选择了南大。因为这,北师大的老师很生气,我确实也很愧疚,自己辜负了人家的厚爱和关心。但是,这是没有中间路线可选的,你只能二选一(当时考博都是考试,你可以报多家,只要你能够协调好时间),坚定了就不能回头。
人生路很长,回头来看,考试让我疲惫不堪。但我觉得选择要比考试更重要,选适合自己的路,选适合自己的方向,选自己喜欢的工作,路边风景很好,也很吸引人,但是邓丽君告诫我们,路边的野花还是不要采。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