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byang 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供职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博文

电梯的秘密

已有 4369 次阅读 2009-12-14 20:5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电梯的秘密

1
  下班等电梯。我在14楼按好下行键,电梯2显示在16楼,电梯1和3都在1楼。我以为电梯2会载我下去,结果电梯2径直绕过我直接下去了。而电梯1和3依然在1楼。
  这个电梯怎么这么笨呢?我想,自己总不能等电梯2下到1楼后再上来接我吧?于是,我决定做个实验。
  我按了上行键。奇迹发生了!电梯3上来了。此时电梯1依然在1楼,而电梯2运行到8楼。真是不知道这个电梯程序怎么设计的,应该修正一下了。
  不一会儿,电梯来了,我按1,电梯犹豫了一下,上行灯灭了,然后载着我下去了。
  
2
  有好几次,我站立在电梯里做白日梦。过了几分钟,发现自己还在14楼。
  见鬼了?不是,我忘记按1楼了。
  
  3
  楼下的网络公司占据了5层。他们的员工都是西装革履,不像我们出版社穿着那么随便。有一次我乘错了楼层,到了网络公司的楼层。真吓人!一整层没有分割,密密麻麻的小隔间。大概有上百个员工。
  有时候,看到他们的员工从7楼到8楼都要乘坐电梯,觉得很奇怪。因为电梯有时候是很难等的。有一次,同事告诉我,他们的考勤机在通往电梯的门口。为防止有员工上班时从旁边的步行楼梯溜出去,他们的步行楼梯是锁住的。
  要是发生意外,比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看管步行楼梯钥匙的人又不在,锁住的大门多影响逃生呀。
  
  4
  我曾经想买个电梯房,但是最终买了一个没有电梯的多层房。
  我买房那时候,房价还不高,多层的电梯房普遍比多层房贵,因为地价不很低,电梯房的造价在售价中占的比例大。那时,电梯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呢。
  而现在,电梯房大多比多层房便宜了,因为现在地价贵、房价高呀。同样100平方米的电梯房要比多层房少10几平方呢。要是在上海,这10几平方就价值几十万了。
  
  5
  我家住在顶楼,没有电梯,每天上上下下倒也锻炼身体,要是买个家具、电器什么的就够送货的难过了。
  装修阁楼的时候,送瓷砖的不肯送上楼,要送得另交钱。3块钱一箱,15箱就45块。我恁是没要送,自己搬了,1个小时不到也就搬完了。现在的劳力真是够贵的。
  
  6
  香港的鬼故事有不少发生在电梯里,因为电梯是一个幽闭空间,容易让人恐惧。
  有时加班晚了,进入电梯,真还有些怕兮兮的。
  电梯有电话,说是有事故了可以打。有时有想打的冲动,但是总是没有事故发生。
  有时报纸上会说上海的老房子有些电梯会发生特别事故,比如打不开门,或是突然快速下坠几层楼。还是快速下坠比较刺激,可能会有濒死般的特殊感受吧。有时候,在市里的老楼里乘电梯,就幻想电梯下坠。好像有些变态哦。
  
  7
  电梯最早来源于人们的吊篮。就是古代在二楼的人懒得下楼去拿东西,就放一个吊篮到一楼,把东西拉上来。或者是修房子的时候,可以把工具或建材用吊篮拉到房顶上。
  后来,有人受到启发,觉得可以用这个东西拉人到楼上。最早的拉人自动楼梯就是个大木箱子,用人力或畜力拉动绞盘,绞盘再把木箱子往上拉。
  第一次的电梯公演在100多年前的世博会上,那时的人把电梯当作玩具,乘坐电梯比现在的人乘坐过山车还开心。
  
  8
  现代摩天大厦最大的制约因素不是建筑能力,而是电梯。
  试着想想,一座几千米高的千层大厦,得多少部电梯才能让其中的员工在上下班时间同时进出呢?可能都得排长队了,比挤公交车和地铁还可怕。电梯占用的空间是很吓人的。
  我们10来层的楼下到底层都要几分钟,要是千层电梯也是这个速度,上到顶层还不得几个小时。上海金茂大厦的电梯已经很快了,如果中间不停站,据说不到1分钟就可以上到80层。就按这个速度算吧,未来的千层大厦到顶层也得十几分钟。然而,从顶层直达底层只是理想状态,中途肯定有停的,要是层层都停,这个电梯一天也难以到底。像我们公司楼那么笨的电梯程序,时间问题就成了超高楼的致命问题。
  
  9
  讲个有关电梯的荤段子。
  女生“准备好了吗?
  男生:“好了。”
  女生:“上不上。”
  男生:“上。”
  女生:“快点嘛。”
  男生:“你不要性急。”
  女生:“快进来。”
  男生:“马上就进。”
  女生:“你真慢。”
  男生:“那我搞快点。”
  女生:“你还不进来,我都快晕了。”
  男生:“哎呀。搞错了。你上我下呀。”
  以上对话发生的场景是:女生等在电梯里,男生在楼道里向电梯口奔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850-278631.html

上一篇:奇特的烟圈大炮
下一篇:电影发明简史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