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正常的学术?
(王德华)
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怨声不断,有日趋严重之势。不管是发愁怎么花钱的,还是发愁怎么找钱的,不管是政策受益者,还是制度受损者,不管是院士,还是年轻学者,不管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都似乎有一肚子的苦水,有满腹的怨恨。我相信这都是真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抱怨的内容不同而已。经费管理,绩效考核,学术评价,院士评选,国家奖学金评选,项目申请,职称晋升,成果申报,研究生毕业,学术论文署名… …等等,回顾这几年我国学术界的问题,也一直都是这些问题。
我自己在这些年的学术发展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不少方面也是渐感心衰力竭,无能为力。我在给研究生授课的时候,在跟自己研究生交流的时候,多次提醒说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年轻人要看远一点,不要被眼前的一些不正常所迷惑。作为研究生,学术眼光要看到国际学术界,一定要知道哪是正常的,哪是不正常的,哪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那些是随着发展会逐渐消失的。很失望,多年过后发现收效不大。大家对于未来,似乎不感兴趣,都是冷笑对待,更多地专注于当前,关注现实。现实很容易改变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现实让他们变得很实际,很物质,很短视,也很自我。很多很多的无奈,一次一次的受挫,自己坚持下去的力气就少了很多。也经常会问自己:还有必要坚持吗?需要坚持什么?大环境适合坚持吗?
心理动摇是难免的,但职业操守要求自己还是要尽量坚持学术规范。放弃很容易,放手很容易,一旦放弃了,放手了,似乎也就轻松了。我担心的是,会是真的轻松吗?如果学生出现情况,心理上还轻松得起来吗?要坚持这些,需要什么样的内心支撑呢?答案很简单:需要职业操守,职业精神,职业规范。每个职业有行规,有标准,每个人至少应该遵守行规,坚持标准。这应该是最低要求。现实是这些基本要求却成了对一个人的最高要求,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真的不敢想象,没有学术规范的学术界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子,没有学术规范意识的导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没有学术规范意识的博士生们将来如何在学术界表演?
所以,我还是坚持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思想意识受文化的影响,受传统的影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学术文化呢?
每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思想上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听着一个一个学术演讲,有时候就会走神。一个人回到房间坐下来的时候,思想就更是乱了。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每个报告人都对自己的研究那么投入,对自己的结果和发现那么有感情。报告人用短短15分钟或20分钟,甚至墙报的简介2-3分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们报告自己的研究发现和自己的学术见解。这里讨论的都是学术,展示的都是研究结果和发现,没有听到CNS的讨论,没有听到IF的讨论。讨论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科学问题,科学疑问,科学争论。会议期间坐在报告厅里,咖啡时间排在等咖啡的队列里,晚上的墙报展示时间游走在每个展板前,感觉自己更像一个过客来体验一个正常的学术氛围是什么样子的,正常的学术交流是什么样子的。
学术报告的舞台上,有著名的学者,有刚出道的研究生,有血气方刚的青年学者,有温文尔雅的老学者。学术平等,人格尊重,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不管你的报告做得如何,你的英语表述是否地道,总会收到同行善意的赞美,也会有对结果发现的质问。
渐渐地,一些当年叱咤风云的领军学者不再是学术研究的尖头兵,他们更多的是对新发现的欣赏和对基本概念的规范、建议和评论。同时,当年充满稚气的年轻学者,这些年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开辟了自己的学术领域,延续了自己学术家族的学术传统。你会看到导师对自己学生的爱护和支持,每当自己的学生做报告的时候,坐在后面的导师这个时候一定会坐在前面,给学生鼓励和信心。我观察到导师脸上的微笑,也看到学生报告后的眼神会投向坐在前面的导师。导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学生一定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厅里,没有一个学者会懈怠,会大意,会随意。大家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严肃。学术人一定知道学术声誉的重要性。
学术研究在深入,学术领域在拓展。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有时尚的科学问题,有传统的科学问题,看不到某个领域一窝蜂的追风情况,更多的是学术积累,思想和理论的成熟,家族的扩大,问题的一步一步深入。有些研究很基础,有些很传统。可以感受到大家关心的是学术问题,感兴趣的是自然现象。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擅长,自己的思考,一步一步找出问题的答案,逐步深入下去,拓展开来,这就是正常的学术。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发现中,乐在其中,享受着科学的发现。这就是正常的科学氛围。
担心发不了分数高的文章?担心拿不到国家奖学金?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忧虑这个,忧虑那个,怎么做好学术?学术界有些规定和要求是必须的,有些规范是必要的。但是,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学术评价和考核导向,一切以功利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一定是偏离了正常的学术轨道,偏离了正常的研究生培养轨道。这样的文化蔓延开来,学术界是看不到未来的。这样下去,我们与国际学术界的正常轨道会越来越远。
一点即时感想,记下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