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华
时代进步了,学生也进步了 精选
2016-7-10 14:26
阅读:11421
标签:研究生, 师生关系, 真诚, 研究生培养, 尊重

时代进步了,学生也进步了,是好事

(王德华)

     

这几天北京持续高温,高温都在36度以上,闷热。

天热,心烦,焦躁。说是心静自然凉,在这个天,要静还真难。一活动,浑身是汗。即使身静,心也难静。想想堆成山的事情,答应的事情完不成,新的事情又一件接一件,还有自己想做的事,想看的书,还有网络、微信,还有那么多没用预期的事情,怎么能做到心静?所以就明白了平时唠唠叨叨给学生说的话,为什么学生们不愿意听。

难道就不能心静了吗?好像也不是的。关掉网络,放下手机,拿起一本喜欢的书,喜欢的杂志,想读的文献,慢慢进入书里,进入到文字里,过后感觉心是可以静的,就是需要进入角色,暂时忘掉其他事情,也就是说专心致志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容易进入角色的,也容易静下心来。

师生是分不开的一对儿,没有师,也就没有生,反之亦然。师生矛盾就一直有,永远有。虽说师生两者的目标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如大学老师希望学生们把所讲的知识融会贯通,自己课下多下功夫读点课外书,考试有个好成绩,将来个个有出息。研究生导师希望研究生们努力工作,珍惜机会,基础知识面扎实宽广,专业知识深入精通,思维敏捷,专心、热爱、高效,敢于做探索性的工作,做出好科研成绩,发表好论文,找个好工作。但是,老师们所希望的,都是理想化的,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很多方面与老师们的希望是相悖的,这个时候冲突或矛盾就是难免的。如果老师放任不管,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学生就会抱怨老师不负责任,枉为人师。如果老师们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有些学生又会抱怨学生没有了自由,抹杀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导师布置一个探索性的课题,研究生嫌未知太多了,不愿意做,或做不出来。导师给一个简单的课题,研究生也会抱怨课题没有水平,低水平重复,做出来也发不了好论文。所以,老师有老师的说法,学生有学生的说法。导师有导师的烦恼,研究生有研究生的苦闷。这个时候好像谁都想不起教学相长,也记不得因材施教。

前些日子看到一句话,说上一辈的人不适应、看不惯年轻人的做法和想法,就是压制了年轻人的发展和创造,意思是年长的人必须想办法适应现在的年轻人,要看得惯他们的言谈举止,尊重他们的选择和个性。我当时愣了半天,脑子里瞬间空白,等回过味来后,自己在想这些年做的说的是不是都是错的?错在哪里呢?在几十年的研究生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强调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建设和积淀,也有些时候很明确很直接地指出学生的一些说法、做法和认识是错误的。我是觉得导师跟研究生之间,最最重要的是坦诚,是真诚,是相互信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师生关系就打了折扣。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就这么做了,实话实说看来也不是一个优点啊?很严重的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坦诚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真诚也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呢。好歹导师有多样性,研究生也有多样性,所以即使我有过失,至多也就限制了我自己的研究生的发展,扼杀了我自己的研究生的创造力,对整个学术界不会有什么影响。不管怎样,在很多方面,研究生也是导师的老师,所以作为导师,很多时候对学生是心存感激的,感谢他们在自己最黄金的年龄能陪伴自己一起走过几年的时光,感谢他们经常分享他们的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思维和新的见解。跟年轻人在一起尽管有时候会倚老卖老,更多的时候是心理年轻,也看到新的希望,对生活也会更加热爱。

所以,时代进步了,大学生们进步了,研究生们进步了。这是好事。

我们不能总是对研究生们说,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那些艰苦的日子,这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想想我们做研究生的时候,确实跟现在是大不一样的。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来,也没有现在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点数高,但记忆中的研究生阶段是很忙碌的,几乎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周末,加班熬夜是经常的事情,当然都是自愿的。那个时候,好像也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更不懂得什么是生活质量,也没有条件讲究生活质量。当时既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活动,没有现在这么多诱惑,社会节奏也没有现在这么快,每天的生活内容很简单,记得当时连流行什么电视剧都不知道。能去看一场电影,与同学聚会,都是很奢侈、很隆重的事情。对于导师安排的事情,一点都不敢马虎。导师要召见,要汇报工作,心里会很紧张,有时候担心没准备好,除了实验数据还要把参考文献都带上去见导师的。

现在的学生懂得了生活,知道了劳逸结合,知道了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知道了亲情友情同学情,知道了尊重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知道了要做自己的主人,知道了要愉快地生活,健康地生活。这就是进步。

   每天上下班也会经常遇到农民工朋友们。我在想,如果有一天,农民工也有这个意识,拿着体面的工资,知道尊重自己,知道有尊严地活着,知道劳逸结合,知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怎么做才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真的好,知道了下班后也会洗个澡换上干净衣服回家,知道了不能凑付着吃顿饭,凑付着住在路边的帆布棚里,同时也知道遵守交通规则,尊重自己的生命,那我们这个社会是真的进步了,应该就是另一番样子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98977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