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不可推卸的责任:下一代人的问题是上一代人造成的 精选

已有 10503 次阅读 2015-11-29 13:11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 责任, 职业精神, 师生, 职业规范

不可推卸的责任:下一代人的问题是上一代人造成的

(王德华)

 

前些日子面对部分学生的现状,写了几句随感,有不少同感者,也有不少朋友提出质问和反对意见,甚至认为这是误国误民的言论。一个话题引起讨论,争论,是很让人喜悦的。学者,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正是我们希望的。一个声音是很可怕的。不同的声音,会引起一些新的进一步的思考。

链接:做人听父母的,做学问听导师的

 

昨天我把今年10月份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整理了一下。没想到,针对“静下来、钻进去”这个题目竟然有这么多朋友发表观点。

链接:静下来、钻进去才能做好的科学

 

关于当今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态度,只要是践行者,每个人就会有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好的时候,会很享受。情绪差的时候,一些小事也会有聚集效应,短时间内会胸闷头大。

老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所以,我总是觉得,不是一个博士毕业的人就可以走上讲台的。在讲台上,就有了一份责任。一个人面对众人,心里一定是要有责任感的。如果随意,可能会浪费了学生的大好时光,日久天长也会耽误了学生的青春年华。

那么,面对一些现实情况,一些很让人伤脑筋、不愉快的现象,该怎么做呢?既然是身为老师,该说的一定要说,该做的一定要做。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是有职业要求的。但是,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地位的不同,人格的平等,就使得这对矛盾以各种形式出现。认真了,就受累了。不认真,就会出问题。教师说自己现在是弱势群体,学生更是一肚子苦水,满腹冤屈和抱怨。

 

我在一次给研究生做报告时说,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走过来了,开始明白了一些道理,开始说给你们听,希望你们尽量不要去重复我们当时的那些错误,避免一些遗憾。我们往往在年龄大了,才明白自己当年的那些叛逆行为,那些针刺心口窝的话对父母是多么得不敬。我们也有做父母的时候,有说是有儿女方知父母恩。同样,往往很多年后,我们才意识到当年导师的一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也后悔当时没有听导师的劝。这就是生活。人一出生,就向着一个终点走,身体的长大、变老是挡不住的,这是一条单行道。很多年很多年的经验是什么呢?父母的话,老师的话,总有听的,总有不以为然的。有些受益的,有些是需要在生活中碰壁才开始明白的。所以,很多的错误在一代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重复出现。等你们做了父母,做了导师,你们还会重复我今天的话,重复那些让你们讨厌极了的大道理。

一代一代重复,面对同样的困境,说着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时代,有时候只是换了一个形式而已。

有时候,我也在想,什么都温顺好吗?好坏之分,实难说。这就是个性了。世界上各色人都存在,千差万别的个性也存在。强求统一,是有些违背天性了。我们也知道,社会必须有规范,行业必须有行规。入圈,守规矩,是社会所要求的。作为个体,要明白这个理。张扬个性,一定是在规范之内的。

人生路上,有些弯路应该是必须走的。那么,哪些弯路是人生道路上必须要走的呢?谁也不会有个统一答案的。

父母和老师,喜欢唠叨,以为自己经历了,有说的资格了。可是年轻人往往不买账,不喜欢听,不喜欢絮叨。他们喜欢独立,喜欢探究,喜欢去自己体验。很多事情是不可以亲自体验的,只能靠理性去判断。

问题又来了,作为老师和父母,该说哪些事情呢?该什么时候说呢?

一次跟年轻朋友聊天,说到今天的一些年轻一代的所谓不好的行为。年轻人说了一句:我们年轻人身上的这些问题,都是你们这一代造成的。听了这话,当时还是愣了一下。转而思考,这道理是对的。如果说下一代人出了问题,责任一定是在上一代人身上。作为父母,作为幼儿园老师,作为中小学老师,作为大学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和学生的各个方面。这个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所以,有一次一位老师反驳一位滔滔不绝申诉当今年轻人的各种恶习时说,他们这一代这么差,正说明你们这一代做得也很差。他们是你们教育出来的,他们这么差,你们还能好到哪里去吗?

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好事。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积累久了,就更难解决了。如果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吞下恶果,那代价就太大了。

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更重要的还有家庭教育。做老师需要学习,做父母同样需要学习。教会孩子和学生知道和遵守社会规矩是第一重要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939612.html

上一篇:静下来、钻进去才能做好的科学
下一篇:科普文章:布氏田鼠的生存智慧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41 武夷山 蔡小宁 李学宽 赫荣乔 李东风 姬扬 李竞 王涛 王国强 黄永义 陈志勇 喻海良 王春艳 谢平 文双春 陈楷翰 农绍庄 吕洪波 陆玲 李志俊 唐常杰 姚伯元 陈南晖 毛秀光 梁进 陆俊茜 李土荣 白龙亮 汪晓军 曾泳春 张海权 彭真明 shenlu wangqinling zjzhaokeqin wgq3867 biofans neilchau lrx taoshl ccc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