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 精选

已有 6317 次阅读 2014-4-5 11:12 |个人分类:人生漫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清明, 2014, 寒食

梨花风起正清明”

(王德华)

 

今年北京的春来的早,还早不少。有趣的是,去年的春天来得有点晚。这就是大自然的节奏,想快就快,想慢就慢,生灵们奈何不得。谁知道谁在后面操纵大自然时钟的速度呢?

春来冬去,花开花落。生命有萌动,有繁盛,有枯萎,有萧条。人们终于开始明白了尊重生命的内涵。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国家降半旗为平民设立全民哀悼日,到对马航失联航班搜寻的永不放弃,显示了政府对大众生命的尊重,使得人们对生命开始有了新的理解。这些年来,灾难事故似乎一直不断,经常有无辜伤亡。

又到清明,梨花盛开的季节,“梨花风起正清明”,也真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几天北京天气好,园区里有两棵梨树,正值花盛期。“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话说得人心里乱乱的。古人的诗句有时代的内涵,今日读来却是另一番感觉,尤其是身在外而没有尽孝的儿女们。听着《梨花又开放》,心里更是一种莫名的伤感。

清明节,按照老家习俗,是要到墓地里去给亲人的坟头上添新土,插上松柏的新枝。祭奠亡灵,是最难受的。所以就有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说法。这就是那种特别的心痛,那种真的不愿意去触及的心痛。尽管每年的一些日子,这种痛会自然发作,那是不得已,总得熬过去。我有时也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一个人跪在父母的墓前,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站得起来。

细想起来,小时候盼望的清明节,打秋千、五彩蛋、踏青,今天却成了最不愿意过的一个节日。最不愿意,也是必须要过的一个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追思逝去的亲人,祭奠逝去的亡灵。

经常看到电视上为亲人祷告的镜头。小时候,父亲在祖先的牌位前,坟墓前,总是唠唠叨叨,听不清在说些啥。小时候,也不是很理解。活着的人对过世的人,会唠叨什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直心存疑惑,解不开答案。

有一天似乎突然明白了。那是一种心理需要,一种心灵寄托。应该跟自言自语差不多吧。有时候,会有很多话想对父母倾诉,就是想诉说,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一个场合。这种感觉变得很严重了,心里就有些难受了。终于到了墓碑前,就有了这么个一个机会,也就会认认真真倾诉,那是一种情不自禁。

在父母的墓碑前,只要开始烧纸钱,姑姑就开始唠叨,姐姐们总是忍不住,也跟父母诉说着,说着说着,就会不自觉放声痛哭起来。哭过了,爬起来,抹一抹泪,心理就好受多了。每一次祭奠,每一次的合着泪水的诉说,是一种内心的需求。

我们需要有这种机会,心理上需要这种倾诉,需要这种发泄。失去亲人的心痛,思念亲人的情怀,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前些日子,高中好友的老母亲走了。好友说,他陪母亲走过了最后的九天九夜,感叹生命既坚强又脆弱,感慨活着真好。我说,你比我孝。我是独子,但都没能赶上见父母最后一面,也没能听最后一次嘱托,是终身的遗憾和悔恨。

又是清明,又是思念。

 

 

 

 

 

 

 

(研究所园区的梨花。 2014.4.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782249.html

上一篇:赏花人与采花人
下一篇:踏青赏春随想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33 罗汉江 刘庆宽 李学宽 焦飞 王善勇 王小平 杨正瓴 彭真明 肖海 武夷山 李健 张珑 王琛柱 龚直文 郑永军 陆俊茜 张忆文 王春艳 肖振亚 廖晓琳 庄世宇 谢强 吴斌 徐耀 李志俊 曹广福 鲍博 孙永昌 陈永金 孟津 wgq3867 zg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