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华
过年
2011-2-4 00:42
阅读:8956
标签:山东, 过年, 过门钱

 

 

过年

(王德华)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

先给大家拜年!

 

记忆中在老家年三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贴春联。贴春联活动,在农村里很讲究门户,一个家族的年轻人往往集中起来,叔叔大伯家一家一家帮着贴春联。小时候我是我们家的代表,每年都是要参加这种活动的。贴春联,老家还有一项内容是贴“过门钱”。过门钱是贴在门框的正上方,窗花檐上,福字上,喜字上,“出门见喜”上等。五颜六色的过门钱在风吹下飘摇着,十分漂亮。我喜欢看那种美丽的风景。

 

除夕夜,祭祖是最重要的内容。每家都会将祖先请回家过年。请祖先的传统有很多,有的村里是到祖先的墓前,摆上祭品,燃放鞭炮,将祖先请回家,将牌位摆上供桌。也有些村里是在大年三十傍晚,本家族的男性成员列队去村外墓地的方向,集体下跪,燃放爆竹,将祖先请回家。那个时候,家族兴旺的很是光彩和自豪。到了初一下午,集体将祖先送回去,场面十分热闹。

 

夜幕降临每家都忙着包饺子了。年夜吃饺子是最重要最享受的了。女孩子多的家庭,在自己家的饺子包完后,母亲会安排到叔叔大伯家去帮忙。那气氛和和美美,乐乐融融。

 

除夕夜,女性成员负责把饺子包完后,后面的祭祖敬天和燃放鞭炮烟花辞旧迎新的事情是男爷们的事情。除夕夜是男性成员劳动的时刻,所以从小就跟着父亲夜里起来一起忙活,我一般是帮着烧火、煮饺子。然后跟着父亲给祖先磕头祭拜,给上天磕头祭拜。敬天祭祖后,家里人就可以吃饺子了。吃完饺子,可以守夜,可以继续休息。午夜过后,吃过年夜饭,就是燃放爆竹辞旧迎新了。这也是小时候最兴奋的时刻。父亲将准备好的竹竿拿出来,将在炕头上烘着的鞭炮(怕潮湿影响声音效果)取出来,拴在竹竿上。我在院子里举着鞭炮,父亲用香点燃后,他燃放具有伴奏作用声音更响的爆仗,随着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父亲点燃的爆仗也升天巨响,这样“噼噼啪啪嗵”、“噼噼啪啪嗵”的节奏很是悦耳。等到天蒙蒙亮,就开始给家族的长辈们去磕头拜年了。

 

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清楚的,年龄大了会愈加留恋。每每想起,都是一种幸福。

 

好几个春节都没有在家过了。今年年三十一大早就把新买的春联贴在门两边,福字贴在门上,今年还第一次贴上了家乡的财神。当家的认真准备了年夜饭,我跟儿子喝着葡萄酒,享受着过节带来的温馨。不时地回着充满手机的贺年短信,很失望地看着已经日益失去刺激兴奋点的春晚。除了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外,似乎脑海里没有留下什么可以值得回味的节目。

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五彩斑斓的烟花映照下,辞旧岁迎新春的气氛走向高潮。跟儿子走下楼,到规定的燃放烟花爆竹处,点燃鞭炮烟花,清除旧年的尘埃和乌云,希冀新年风调雨顺,全家安康。

在城里过年,少了很多味道。尽管父母的照片就在眼前,也免去了祭祖的礼节,更没有地方去烧纸。细想起来,更有回味的还是老家传来的节日味道,电话那头才是真过年呢,那才是团圆过年的味道,那掉渣的大饽饽,家乡味十足的鸡白菜,传统的香菜梗瘦肉丝(老家小炒)。屋里水缸里漂着的水灵碧绿的菠菜,门上飘着的过门钱,窗户上的剪纸,还有大门口对面墙上的“出门见喜”。当一顿美餐、一身新衣服、一角年钱,都成为往日的回忆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进步了,心里是满足了还是贪婪了?脑子出了问题还是产生了新的欲望?时代变迁,形式理念都在变,变是万物之理,不变的应该是内涵。

 

 

 

 

 

俺家的财神爷

 

 

 

 

(上面是我拍的照片)

 

 

 

春节挂“过门钱”看来是是山东的地方传统吧

 

 

 

 

 

(注:过门钱照片是网上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41010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