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连书老师给出了2010年中国大学前100名的排名,其中本科一项(本科生培养),研究生三项(研究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本科的比重似乎有些太少。我觉得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分开来排名似乎更科学一些。本科一项中,最高的是北京大学24.73,最低的是南方医科大学4.29,不知道为什么分数差了这么多。这么排下去,等到了我工作的这样的学校,恐怕就剩个鸭蛋了。如果是从教育质量来说,这实在是个可怕的结果。如果以北大的结果按照100分算的话,那么本科教育及格的学校似乎才仅有5%,中国的本科教育质量实在堪忧。
最近,对于教育规划问题的讨论是越来越热烈,政府也举行了第四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让中国的教育来一个华丽的转身,中国政府给中国教育开了一张超级的支票。对于未来十年,中国教育能否实质性走好,有人唱好,有人唱衰,分歧很大。原因很简单,一是当前的教育已经是金絮其外,败絮期内,问题交织的非常严重;二是以前的三次教育改革的结果虽然出了一些成绩,但是本质上并没有提高,政府的许多许诺并没有兑现。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也并不太看好这次改革,原因也很简单,一是教育的问题就是当前这一批人弄的,难道开一次会就能能力大增么?二是当前的这一批人还要在教育界呆着二三十年,说十年以后就能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点不现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一身疾病的教育十年后就焕然一新,活力无限,让人难以相信。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中国政府对于一些教育问题的回避,和对于教育规划步骤的不确定。规划中虽然有了许多进步,提出了许多不错的目标,但是却缺乏关于教育原理和内在逻辑的详细考虑。感觉什么都要做,但是不清楚要一步一步的做什么,从哪里入手,到哪里结束。听闻下半年会建立一个推动教育改革的国家机构来实质性的推动教育规划的落实,但是希望不要成为第二个教育部评估的案例。
虽然不乐观,但还是需要不断的思考。这里简单的讨论了一下高校改革的一些基本的步骤,算是抛砖引玉,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改革步骤的讨论。
第一步,我认为是各个高校的定位问题。高校的定位不明确是当前高校建设和取得进步的顽疾,似乎除了一些大学要建设一流大学以外,其它的学校都不太清楚要干什么,似乎是等着几十年以后办一流大学吧。抬高一根手指的同时,也压低了其他的九根手指。 中国的大学的分类需要考虑中国自身的实际,对于大学要明确发展方式和办学目的。一是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划分,一是从服务国家和服务地方来划分,一是从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来划分。强化职业性教育,强化师范教育。不要把学校弄得四不象,而是要明确每一所高校的义务和责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在每一类中也要突出每一所学校的自身特色。
第二步,我认为是教育经费问题。教育经费信息要公开,要给出每一项的来龙去脉的说明,实现经费的听证制度。
第三步,我认为要逐步取消各种教育工程。工程性的思想本质上就是教育官员好大喜功的体现,也是计划经济思想的延伸,虽然有短期的效益,但是长期必然导致教育界的各种两极分化的现象。
第四步 ,我认为是重视高校专业课的建设,这个事情我一直在强调。专业课的上课学生最好不要超过30人,而技能型的课程最好不要超过10人,否则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只有这样,成绩才能重在平时,而不是考前搞突击。
第五步,我认为是高校行政人员的精简问题。中国高校的行政人员冗余适由高校的行政化性质决定的,有很多行政职务是根本没有意义的,应该彻底清除。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教育就必然会被行政绑架。按照现在的高效的一般情况,减下三分之二根本不是问题。
第六步,我认为是高考改革问题。高考选拔必须要坚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高考必须和大学合二为一,推进大学的自主招生。实现学生和高校的彼此选择。
第七步,我认为是教师的培养问题。大学老师基本在校教书30多年,所以入门关、培养关和退出关都要把握好。增强大学老师的知识底蕴,提升大学老师的教学能力。
第八步,我认为是高校教材的建设问题。中国的高校教材基本上老旧现象严重,而且教材的视角也比较单一,写作方式也缺少定性的剖析,和国际上的教材比起来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无论是专业性还是普及性都差的太多。教材最好能够分出主教材和辅教材,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第九步,我认为是教育辅导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一方面要提高自学能力,一方面要多与教师沟通,学习才会更有效。建立有效的教育辅导机制,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第十步,我认为是教育法规制度的完善。最终实现依法治教,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抓住关键,以点带面而不是一枝独秀是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关专题:一流大学之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34676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