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类球核:从猜想到证实(1)兴奋
2025-8-16 20:34
阅读:1033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2019年初当我看到Cd疑难文章时候的迷惑与震惊,就好像五雷轰顶,震得我头脑发晕,也让我极其兴奋。

   成瘾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像我这样想法成瘾的人。我追求新奇的东西,这是一种危险,让我失去了很多世俗的东西。如果没有新奇的想法,我就会像行尸走肉一般。别人在一般性的活动中获得多巴胺,而我需要内啡肽的激励。如果不是走上了学术的道路,我可能会走上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

   这导致我沉迷在胡思乱想和疯狂的看书之中,所幸有趣的东西总是很多,能让我沉迷其中,还不至于真正的疯狂。有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高中的时候脑袋没有坏掉,是不是会让我变得更加危险?在我看来,任何一个过度学习和思考的人,可能都有点危险。脑袋坏了,不见得是一个坏事情,虽然对此我一直比较纠结。

   我在2003年底开始学习和思考核结构的问题,到2019年初,正好过了16年。抛开去吉大读博士的6年,我几乎就是一直在思考核结构,我的研究方向,1975年由Arima和Iachello提出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这个模型,相对其它的核结构,它超级简单,但是它的确很有效。这是一个数学模型,很漂亮。

   但是在2019年之前,我其实什么都没有做出来,也没有文章。我读博士转向了一个新方向,有很多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可能真的做不出什么新东西了。

   所以当我意识到一些真正的不同的时候,特别在那个时候,我似乎隐约的意识到了一些关键点,这导致了我的狂喜。这种狂喜犹如传说中的涅槃一般,从那个时候,我的生命确实变得非常不一样了。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我和我以前的学生李刚,他当时在大连理工读博士,一起建立了基于热态的后选择热测量理论,我的惊喜就发生过。但是这一次,的确更加不一样。

   人的生命,总是伴随着各种痛苦,虽然我不是太在乎很多东西,但是我依然是一个普通人。发生过的一些事情,在某个悄然的时刻总会带我进入一种极度痛苦的状态。而在2019年之后,这种痛苦确实是离开了我。虽然隐痛时而浮现,但是似乎都不是很重要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49793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