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量子力学诞生一百周年的特殊日子。回顾过去的一百年,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科学的进步所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化。也深刻的理解,人类共同文明的根本之一就是科学文明,正是科学使得所有人类拥有了许多共识。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国科学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特别是在Nature、Science等这类世界顶级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数量巨大,影响广泛。
这个过程和上个世纪的美国是非常相似的。那个时候美国也正好寻求科学领域的突破,持续发力。不过美国运气比较好,正好赶上科学大爆发的时代。这和中国今天的情况不同,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已过,许多新的观念已经建立,新的理论已经明确,许多实验都是在极端条件下运行,导致新实验现象不容易观测。
科学是建立在实验之上的,可不是思维陷入混乱的产物。
但是当下中国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科学史有些冲突,这导致原始创新能力有些不足。做原始研究,在当下中国的科研环境下,条件不够充分。一是实验难做,二是学术评价无法做到长期准确,导致科研人员更愿意做短平快的热点研究。没有人愿意进入无人区探险。在加上中国科研文化传统不足,所以原始创新不够也是能够理解的。
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方面,我们只有屠呦呦先生,在本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让人有些尴尬的。获得更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当下中国科学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所以,取得一大批世界最顶级的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话题是不能回避的。
当前科学进展缓慢,关键是实验难做。所以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胆子要大一点,冒些风险,要舍得投入,只要有希望拿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就应该都试试。屠呦呦先生发下青蒿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典范。
比如高能对撞机,虽然超对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是也许意味着新的可能。比如电子,缪子和陶子三兄弟,很明显是一个东西,然后在希格斯机制下出现了三个不同的质量。问题就在这,但是还看不到理解的迹象,也许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实验迹象。如果能建一个最好的高能对撞机,也许就能撞出来新迹象。
比如引力波探测,还有很多预言到的现象没有探测到。我们可以建造更加巨大的引力波探测器。火星上发射一个,木星上发射一个,地球上发射一个,在条件适合的时候,也许就能探测到更到最为微弱的引力波信号。也许还能探测到引力波的量子信号的迹象。
原子核物理领域,很多东西都已经开始研究了。实验上完全可以做的更好,更精细,发现许多新现象。
量子技术,一直是中国做的比较好的,可以加大力度,多开展一些应用。
很多领域,都是有希望做出突破的,拿到诺贝尔奖。化学、生物等领域也是如此。
中国有许多顶级专家,都应该加入到这种超级大项目中,不要浪费太多精力在一些不太大的小型实验和计算中。天天琢磨发些Nature、Science这些常规性的研究很显然是不够的。老一批科学家精忠报国,以身许国,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中国的科学家水平更高,利用超级大工程,完全可以做出许多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强国,基本的标志就是一年最少一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我很难想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怎么能成为科学强国。特别是在今天,科学持续乏力的年代,如果中国能够咔咔在各个科学领域全面开花,那一定是最让人欢欣鼓舞的局面。当下,正是中国在科学领域,全面反超,领先国际的最好时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44220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