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雪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gchenxue 有什么比教书更快乐

博文

走出教学困境,我已准备好出发 精选

已有 8311 次阅读 2025-1-3 17:47 |个人分类:寄语学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走出教学困境,我已准备好出发

 

 

                   新年的意义就是给我们一个重新出发的契机。

                                                         ——人民日报

 

万万没想到,这一两年,身陷教学困境的我,会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随着中国科学报徐记者在科学网公众号发表的报道,经历如此戏剧性的巨变。

 

 

2025年1月1日晚上23:13,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老师,加油!’——被学生治愈的跨年夜”博文的链接,很快又收到了几位同学的信息:

        

  “老师,我是思宇。大四忙于保研以及毕业论文,好久未与您联系。看到您昨晚和今晚的朋友圈,我很是感概,心里颇为波澜。作为一名河南考生,我习惯了认真负责的教学环境,在大学这个校园,能有这么一位老师切心切力,孜孜教诲。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为我们记板书,讲解一个又一个重点、难题……以前,我喜欢您的教学,现在以及未来,我依旧喜欢您给我们教书的样子,我很开心可以在大学认识您。对了,老师。我研究生在天大读书,选的化工。希望老师您保持好的心情,坚持自我和初心。然后早点休息啦!”

                            ——2025.1.1.23:21 来自21级同学,已保研至天津大学

 

        

“晏老师,新年好呀!我是18级轻化工程的学生。刚刚才看到您的朋友圈,虽然我毕业后不从事化工相关的工作了,但因为您,我对化工原理这门课印象很深。您真的是我大学四年见过最认真负责、课讲的最好的老师,真的是一位好老师!不只是我,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觉得的!加油哦!”

                                   ——2025.1.1.23:51 来自18级同学

       

 “亲爱的晏老师:

新年快乐!

晏老师,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表达一下,我真的非常感谢您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大四上半学期跟您上了化工原理专业课,受益良多,您严谨的教学态度让我时刻端正自己‘混水摸鱼’、浑浑噩噩过日子的想法。走过了考研的道路,无论结果好坏,我会一直记住您给我的帮助,谢谢您!

晏老师,我从大二下刚开始学化工原理还需要补考,公式记不得,书也不愿意翻,到大三上化工原理下期末成绩86分,再到寒暑假期以化工原理为考研专业课进行自学,到最后跟了您一学期理论课,对知识的了解愈来愈深。从大三您代我们实验课时,总想着糊弄任务到大四上能帮着点儿学弟学妹做实验,现在回看,真是应了‘人教人,咋教都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同学们对化工原理可以说是‘畏难’,现在网络‘奶头乐’又多的是,课堂上一溜神就跟不上您上课的节奏,看着黑板上的板书也枉然,心想课下作业一抄答案也草草了事,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现在已进入到了mob的时代,大家追求刺激及时的快感猎奇,对微分方程推导公式已不感兴趣,但是我非常尊敬您的热情,授人以渔,带领大家闯关。

我觉得您在课上融会贯通各专业特色结合单元操作的做法非常棒,比如代轻工,说纸浆干燥……,格物致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真的是最浪漫的事!其实还可以简单给学生说说泰达,比如伯努利方程那里,可以拿热电厂烟囱说说。讲课确实是一门艺术,您是真正的艺术家!

从刚才看到您的博客,拿起笔就写到现在,过去半个钟头了,激动震撼,想说还没有说的还有很多,最后引用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晏老师,您辛苦了!

                                                   您的学生:博文

                                                     元月一日

(注:上文是纸质版,此处转成电子版)

晏老师,新年快乐,刚刚有点感触写了些字,等天亮了,我再好好想想整理一下思路…加油,晏老师!其实您的辛勤付出都凝结在每个同学心里了,大家很多年之后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伯努利方程,但会记得您在讲台上的付出,付出总会有回报,老天自有公道。”

            ——2025.1.2.0:03 来自21级生物专业的同学,刚结束考研

 

        

“晏老师好久没有联系您了,老师新年好,老师发的推文我都有认真看过,一边是老师被学生冷漠感到痛心,一边又为老师能被学生温暖感到欣慰,虽然我不会写小作文,但是我还是想说晏老师不要放弃,不要抛弃,坚持您一直教书育人的初心,收获更多的肯定是鲜花和掌声,毕竟像那种如此不尊重老师毕竟是少部分同学,他们不愿意学,绝对是他们的损失,我想在很多学生心里,老师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我一直把老师当做恩师看待,我想大多数学生也是这么认为的吧。所以,新的一年里,老师还会遇到新的学生,继续做好自己就行,继续保持热爱,然后每天开开心心的,这个冬日里不要因为几个学生寒了心。最后我也想说一句老师加油,一切都会变好的!”

           ——2025.1.2.10:34 来自19级同学(全国特等奖队员),目前在华东理工大学读研

 

 

      

 “晏老师,您好!我是2019级轻化工程1班的合斌。请原谅我这份迟到的“告白”,没能在第一时间向您表达我的情感与支持。

 

这几天,我每看一次您发的文章都深受感动。在体会到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真心不被重视、不被珍惜的心酸与难过。回想起当时上化工原理的情景,老师对我们的‘爱’,真如那句‘当时只道是平常’,没能好好去珍惜和感受。

 

在老师您陪伴的一年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程设计作业完成后的答辩环节。当时大家都在门外焦虑地等待,我也有些紧张,害怕回答不上问题,害怕老师的严厉,更害怕不能有好的表现让您失望。然而一进门,就展开了一幕轻松愉快的交谈。我感受到了您温柔的一面,感受到您对我的关注,感受到了您的‘爱’。这美好的一幕,给我的化工原理课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有句话说‘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以及对青春的感受’,在这里也有类似的意思:学生难以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同时,拥有对晏老师的共情。

 

老师,希望您能原谅我上课时的不专注、不在意和不认真。也希望您能原谅那些还在成长中不懂得珍惜的学生。不管是为那些伤了您心的同学,还是为过去的自己,我都想真诚地跟您说一句:对不起,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的文章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内心深处尘封已久的情感之门,唤醒了沉睡的记忆。曾经青春懵懂、对您良苦用心懵懵懂懂的我,此刻被唤醒。我对您的感激与敬意,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不吐不快。我想把心底的话告诉您,让您知道,您曾经的学生一直支持您、想念您、铭记您。您不是独自战斗,在您身后,还有着一群曾受您教诲的学生,始终站在您这边。

 

老师,每一届学生都流传着您的‘神话’,大家都称您为‘化工原理的神’。这虽然有些夸张,却也体现出学生们对您的认可与崇拜。过去您上课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我很少发朋友圈,但还记得曾发过一条朋友圈,那是化工原理在我青春里留下的痕迹。

1.jpg

        曾经,化工原理留在青春里的痕迹

  到这里为止,我把想说的话都倾诉了出来,瞬间感觉轻松了许多,算是弥补了本科期间对化工原理的遗憾。对老师您的感情不再藏在心底,而是能够坦然地表达出来。成长的一个方面,或许就是学会正视自己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所以,再次感谢老师。没想到距离本科毕业已经两年了,又一次受教于您,也许这一刻就是常说的‘教育的闭环’吧。 ”

                           ——2025.1.3.0:51 来自19级同学,目前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

 

 

长长的信,细细地读,泪中带笑,一读再读,不忍收起。每读一遍,内心就会重回过去的温柔和坚定。

万万没想到,这一两年,身陷教学困境的我,会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随着中国科学报徐记者发表的报道,经历如此戏剧性的巨变。

该篇报道于2024年12月30日晚上20:31在科学网公众号发布,两天之内,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并在2025年1月1日被“今日头条”转载。我没想到,报道下面会有150多条留言,太多的高校教师遭遇和我类似的经历。我也没想到,我在朋友圈转发后,会收到那么多已经毕业的同学的长信,还有几位是21级和22级生物的同学。我更没想到,学生们一封封情真意切的长信,一句句温暖诚挚的话语,一点点地融化了我快要冰冻的心!

人民日报说“新年的意义就是给我们一个重新出发的契机。”2024年12月31日晚上19点33分,我还在朋友圈悲观地写下“每年的12月31日24点不会是物理化学的临界点,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可能是命运偏偏要证明给我看,在这岁序更替的几日里,我的心境真的有了彻底的改变!!!阅读那篇报道的10万+的读者们,或许也想不到,短短两三天的时间,报道中的主人公会被她曾经的学生们隔着手机屏幕传递来的温暖和爱悄然治愈!!!

几年前,我曾经在朋友圈写下:“世界上,只有爱可以改变一切”,这一刻,又一次被验证了。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传递,是引领,是启发,是影响,是感染,是爱。

过去20余年的教学之路,我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来,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学生,人生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我教给他们化工原理,他们还我以感恩和爱,他们回报祖国以一颗颗赤诚的心。

这些同学,我记得他们,记得他们上课认真听课的样子;记得他们课堂上专注的眼神;记得他们手握水笔,在本上飞速地记着笔记,记得他们交上来的整齐的作业;记得他们每次做完实验,都默默地收拾实验桌台,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记得他们反复修改、力求完美的实验报告;记得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我一点拨,他们就豁然开朗……

我是“双非”老师,他们是“双非”学生,或许他们没有顶尖的智商,但是他们踏实努力,他们正直真诚,他们有像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的心!他们是国家的希望,国家拥有他们,人民才放心!而我也为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无比骄傲和光荣!

正如学生对我所言,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他们永远支持我,信任我,此刻的我像是一名不久前打了败仗,如今又倍受鼓舞的战士,重新回到了战场,策马扬鞭,内心充满了勇敢和坚定。

走出教学困境,依然艰难,但是,我已经穿上学生为我制作的坚实的盔甲,准备出发了!

                                                       

                                      写于 2025.1.3 阳光灿烂的上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6541-1467240.html

上一篇:“老师,加油!”——被学生治愈的跨年夜
收藏 IP: 180.212.75.*| 热度|

24 王涛 尤明庆 宁利中 晏成和 周忠浩 王德华 郑永军 崔锦华 孙南屏 武夷山 彭真明 刁空非 朱爱军 于立权 钟定胜 褚海亮 李学宽 曹俊兴 孙颉 陆仲绩 陈小开 杨芳 孔梅 夏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