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所大学叫吉林大学 长春就坐落在美丽的吉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2006

博文

“援疆既是使命,更是责任”——记吉林大学援疆干部、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凡

已有 3306 次阅读 2010-1-17 14:3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援疆既是使命,更是责任”

——记吉林大学援疆干部、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凡

  ■本报记者 蒋夫尔

  不久前,记者见到李凡时,她正在办公室忙着筹备新疆医科大学的科技工作大会。“我不会只考虑个人的得失,援疆既是使命,更是责任。这一点,在我来到新疆后,认识更加深刻了,我觉得我来对了,这里需要我。”作为一名援疆干部,2008年9月,李凡从吉林大学来到新疆医科大学工作,挂职担任副校长,时间是3年。

  引入学科建设新理念,实现零的突破

  李凡是吉林省教学名师,是中国微生物学会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在吉林大学担任白求恩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为了尽快将内地高校一些好的理念和办法与新疆医科大学的办学理念融合起来,李凡带着问题深入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学术梯队建设现状、学科带头人和学位点负责人的作用,以及吸引和培养学术领军人物的措施等。通过调研,李凡发现,有的方面想法很好,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保障。于是,李凡决定从建立新的保障机制入手,推动学科建设上新台阶。

  李凡推动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她组织专家对特色学科进行了论证和遴选。最后遴选出包虫病学、中维西医结合临床学、新疆少数民族特高发心血管疾病学、新疆少数民族特高发肿瘤学、新疆特殊环境与健康学、新疆特色药材学等6个重点特色学科,同时,还遴选出了14个重点学科和14个支撑学科。“集中力量把这些学科建设好,就能从根本上提升全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李凡说。

  用新思路整合平台,激发科研活力

  来到新疆医科大学后,李凡发现,学校有3个地方在从事研制药品的工作。“这让我感到有点意外,3个地方都在做同一类研究,不免会各自为战,科研力量难以凝聚,不容易出大成果。”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李凡认为,有必要用新的思路对这些研究平台进行整合。

  李凡抓住一级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这条主线,以点带面,推进新思路指导下的科研平台建设。她把3个新药研制小平台整合成一个大平台——新药民族药研发基地。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毛新民说,整合后的科研平台上,大小设备都得到了充分利用,防止了资源浪费。有这样的平台做支撑,科研人员的才智得到有效发挥。

  在李凡与其他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又建立了颇具特色的中医理论、临床与基础研究平台,为开展新疆复杂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症候特征的研究,凝练西域学派名医学术思想搭建平台。学校还建立了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新疆基地。特色鲜明的新疆包虫病研究中心、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实验室、地方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和提高。

  带来了比金钱更宝贵的理念

  2009年,新疆医科大学科研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共获各级各类立项项目223项,获得资助经费3664.5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再创新高,由2008年的35项增至2009年的45项,比上一年提高了44%。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首次超过千万元大关。

  2009年,新疆医科大学实现了获自治区医疗卫生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重大突破。学校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获奖率占全疆高校的81.8%,获奖总数居全疆高校之首。

  新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斌说:“李凡用新的理念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中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动力,引领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李凡带来的高水平大学的治学态度和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开阔了新疆医科大学人的视野,增强了‘造血功能’,这是内涵上的支援,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也是我们地处西部的高校最需要的。”

  作为一个知名专家,李凡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中。她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把区内外的科技人才都聚集到这个平台,让他们在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为新疆的企业和基层提供科技服务。

  《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16日第1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36-288043.html

上一篇: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就香港政制“五区公投运动”一事发表谈话
下一篇:吉林省人兽共患病学会成立大会在吉林大学农学部召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