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阿克苏停留一夜(
黄安年文 发表:
9月20晚,我们在阿克苏宾馆停留一夜,这里位于市中心的附近的新华路西,为地委招待所,是一所闹中取静的休息地.高档新馆江泽民曾住过,还有他为宾馆的亲笔题字.我们则住在旧馆的标准间,优惠价一间120元,21日这里有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推进边境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会的会议,只允许我们住一夜,我们也只计划住上一夜。虽然设备已经老化,服务还都到位。尽管是地委招待所,也有“要不要服务”之类的骚扰电话打来,这种情况我们在新疆的宾馆中已经遇到一次,无奈每晚只能将话机接口拔掉。
晚饭后,我们徒步上街浏览市容,用不了20分钟就到了市中心广场。广场四周为商业繁华地段,高楼林立,行人川流不息,一派兴旺发达景象。象观光旅游一条街、新世纪宾馆、新农世代广场、西北联合医院等建筑物十分抢眼。广场被分隔成演出、儿童乐园、园林几部分,商业气氛很浓,看来作为文化休闲场所已经淡出。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宾馆用过免费早餐后,即离开阿克苏向库车、库尔勒方向进发。
附百度百科关于阿克苏的介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
阿克苏市北靠天山汗腾格里峰,东望塔里木河,西界中吉(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天山山地,南邻塔里木盆地。属阿克苏河的冲积平原带,阿克苏河主流从市区南部流过。“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市内海拔高度1114.
地理位置
阿克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东与沙雅县相邻,西与柯坪、乌什县毗连,南与阿瓦提、洛浦、策勒县接壤,北与温宿、新和县为界。地理坐标为北纬39°30'ˇ41°27',东经79°39'ˇ82°01'。市境总面积18369.9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18369.9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建成区28.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8万人,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乌孜别克、壮、满、锡伯、布依、土家、苗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汉族占总人口的55%,人口密度30.5人/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阿克苏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中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辖7乡2镇1场、130个行政村及农一师12个国营团场。新中国成立后,阿克苏从1949年至今为阿克苏专署、地区行署所在地。
阿克苏市辖5个街道、2个镇、5个乡:栏杆街道、英巴扎街道、红桥街道、新城街道、南城街道、喀勒塔勒镇、阿依库勒镇、依干其乡、拜什吐格曼乡、托普鲁克乡、库木巴希乡、托喀依乡。市境内有:良种场、红旗坡、兵团一团、兵团二团。
气候物产
阿克苏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地区,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市境内有阿克苏新大河、老大河及长年不冻的多浪河流过,年径流量114亿立方米,还有储量
经济发展
2000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931万元(1990年不变价542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19%(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粮食产量123098吨,蔬菜139688吨,瓜36199吨,水果34604吨,核桃439吨,当年造林面积
完成工业总产值48870万元(1990年不变价378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加工食用植物油2487吨,面粉2.65万吨,混合饲料383吨,皮棉47419吨,生产棉纱7228吨,砖13703万块,水泥33万吨,塑料制品5966吨(其中薄膜3858吨)石膏纤维板
旅游资源
阿克苏是南疆重要的旅游城市。古城堡有图地旦古城遗址、黄宫古城遗址、喀拉玛克沁古城、图鲁克旦木古堡,这些古城堡都位于距阿克苏市
地理资源
阿克苏地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历来以农业经济为主,产量以小麦、棉花、玉米、大米、甜菜为大宗,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阿克苏市工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已逐步形成了以轻纺、建材、机械、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多层次工业结构。
交通通讯
阿克苏交通、通讯事业发达。市境内公路总里程
科教文卫体
阿克苏市在经济建设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几年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切实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形成了每年两次市委、常委例会专题讨论教育工作的制度,并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从财政拿出相当可观的专项经费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目前,阿克苏市的教育发展在全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农村卫生条件也大大改善,全市农村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人人懂初级卫生保健知识。连续多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
2000年,全市职工11733人,年工资总额12013万元,年人均工资8037元。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1892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附图14幅均为即时拍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