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97岁指挥大师和他“七老八十”的学生们

已有 3273 次阅读 2014-9-17 14:38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97岁指挥大师和他“七老八十”的学生们

 

黄安年推荐新华每日电讯 黄安年的博客/2014917发布

 

2014年07月25日11:55:4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中学教育,目的不应仅是高考胜出。从人生的完整度上看,中学教育应有更广博的旨趣。正如这群可爱的老人,从少男少女到两鬓白霜,“时光流转雁飞边”的背后,未曾变更的是博雅的特质。这种可贵的特质,正是根源于他们接受的中学教育。对他们而言,年华虽易逝,光景仍如昨…… 

     

▲黄飞立先生(右二)在指导排练(右一是指挥温钰泽)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强晓玲

 

  雨后的北京凉爽宜人,77岁的赵莱青赶到现场时已是满头大汗。由于出发前汽车的GPS出了小问题,赵莱青不得不改乘地铁,几经换乘赶到时,那里已聚满了她的银发团友,“生日歌”响彻早已沸腾的大厅。一位耄耋老者坐在中间,人们争着上前问候、握手、照相,欢愉的气氛充溢整个会场。

 

  “年年的这一天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您的生日成了我们的节日……” 

 

  这里,“育英贝满老校友合唱团”全体成员在给他们的恩师——著名音乐家、指挥家黄飞立先生祝贺97岁生日。这样的“生日会”,黄飞立和他的这些“七老八十”的学生们一过就是十几个年头。

 

  在黄飞立陪伴走过的日子里,这些因歌结缘、因师结缘的老校友、老专家、老学者们带着60多年前英姿少年的热情,带着对音乐的执着热爱,再次走进神圣的音乐殿堂,将众多经典曲目重新搬上舞台,并且展现出非凡的演唱水平。

 

  “如果没有黄先生,就没有合唱团的今天。他是恩师、慈父,更是合唱团的灵魂。”赵莱青激动地说道。

 

  “黄先生以耄耋之年、一颗年轻的心,带领我们在音乐和人生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辉煌之路。”合唱团成员温钰泽说。

 

“笨”学生和“不厌其烦”的老师

 

  周六早晨,大雨哗哗地下着。从灯市东口路北穿过一处斜街后,豁然开朗。不远处教室里传出优美的旋律,伴着一声声高亢悠扬的和声回荡在曾经的“贝满女中”,今天的“166中学”上空。与它一墙之隔的“25中学”是曾经的“育英中学”。

 

  阶梯教室里,60多名白发苍苍的老年“学生”齐刷刷地站成几排,歌声浑厚有力。坐在讲台一侧、97岁高龄的黄飞立先生不时站起来叫停、示范,一旁的指挥温钰泽和钢琴伴奏赵莱青在黄飞立的要求下一遍遍地重复,乐起、乐停……

 

  “悲欢离合……”,女声部唱了很久就是过不了,黄飞立又一次叫停。说到激动处,黄飞立忽地站起来,“悲---合……”,声音伴着自己手势的指挥,苍劲悲凉,“伴奏注意音的连接”,赵莱青孩子般点了点头。

 

  “女同学,我们再来一次。”温钰泽耐心地召集着,和声又起,一旁的黄飞立挥动着手臂说道:“好,进来,非常好!”女生们开心地笑了。

 

  “黄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我们这些‘顽习’很深的老年‘笨’学生。”排练间隙,赵莱青笑着说,合唱团今年的重中之重是813在国家大剧院的专场音乐会,为此大家已经把排练的次数一加再加,“我们每一场音乐会的最后曲目,黄先生都亲自参与,每个曲子都亲自排练。”

 

  正在加紧排练的《长恨歌》,是由我国音乐教育奠基人黄自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专业教学的经典之作,但现今已经很少被演唱。

 

  十几年来,合唱团已经排练了许多中外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祖国大合唱》,1947年马思聪在创作此合唱曲时,从排练到演出都是由黄飞立担任指挥的,马思聪亲自钢琴伴奏。1947年广州首演便被当局禁演。

 

  演唱这些经典曲目,对专业院团都是考验,何况这些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们。一度有人叫苦叫累,“哎呀我们又不是专业的,乐呵乐呵行啦!”“怎么要唱这么难的作品,多难啊,我们本来就是来玩的。”

 

  每到这时,黄飞立总会语重心长地教导着他的这些早已不年轻的弟子们:“你们的声音不能和年轻人比,但对作品的情感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唱歌要投入,要动情,要感情充沛。”

 

  黄飞立认真严格的要求,一次次成功演出后的轰动,一次次专业人士的认可,使合唱团成员备受鼓舞。“在黄先生的精心筹划与指导下,我们先后举办了多场音乐大师经典音乐会,受到媒体和音乐界人士的广泛赞誉,说我们是在‘缅怀音乐大师传承历史经典’,是‘凝聚深情的纪念音乐会’,评价‘黄飞立教授65年后再排《祖国大合唱》,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灿烂的篇章’。”温钰泽说,“这使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做挖掘我国合唱艺术传统、将经典作品重新搬上舞台的有意义的工作。”

 

“育英贝满”背后的“高人”

 

  “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是两所已经有150年历史的教会中学,具有优良的音乐传统和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在上世纪30年代就建立了自己的合唱团,新中国成立后又得到发展。作为一个中学合唱团,其水准一直是一流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时育英贝满合唱团的少男少女们,如今都已是两鬓白霜、年过花甲的老者,如今大家又被合唱团这个纽带聚合在了一起……”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育英校友、“育英贝满老校友合唱团”艺术顾问于润洋曾多次回忆道。

 

  “育英贝满老校友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合唱团召集人之一、前任团长王国忱告诉记者,合唱团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校友为主,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音乐专业的育英、贝满校友,温钰泽一直担任声乐指导和常任指挥;赵莱青、黄佩莹任艺术指导、钢琴伴奏。

 

  建团初期,合唱团邀请到中国合唱协会等专家老师亲临指导。但对于一支业余合唱团来说,几名专业出身的成员更希望看到合唱团能迅速地成长成熟。1998,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请当代指挥家、音乐家黄飞立教授担任艺术指导。

 

  黄飞立的学生、曾经的同事赵莱青主动请缨,“您辅导了一个(北京市101中学)金帆管弦乐团,能否也关心一下社会上的老年人。”赵莱青大着胆子对黄飞立说,“我们合唱团没钱,但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没想到,黄先生欣然答应了。”赵莱青说,其实邀请黄飞立的专业院团非常多,包括一些国外团体,但黄飞立却总说,“我不去专业团,会有别人去。我更喜欢辅导业余乐团,因为他们更需要。”

 

  “我第一次接触他们时,感觉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真正的老专家啊,有钢铁专家、地质专家、建筑专家、博士生导师、医生、教授……和他们一起排练,没有障碍,他们理解力很强。我说既然接受了邀请,就要以一个艺术标准来要求,他们都能欣然接受,我也就很开心。”排练间隙,黄飞立和记者聊了几句就又回到教室认真“督战”了。

 

  自从有了黄飞立,合唱团演唱水平进入迅速提高和产生质变的崭新阶段。2002,合唱团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夕阳红”全国老年人合唱大赛,获得金奖。新闻专访中主持人惊呼合唱团“背后必有高人”。

 

  近20年来,合唱团排练了中外合唱歌曲200余首,公开演出百余场。除每年为母校师生演出外,还多次承办文化部、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专场音乐会;并赴香港、澳门、美国、德国、台湾、日本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2002年荣获文化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第三名。

 

“‘泰斗’‘泰斗’太陡了,站不稳会摔跤的”

 

  “您是阳光,慈爱、明亮,天天给我们巨大的正能量……”12点整,“生日会”准时开始,团长周彬大声宣读合唱团全体成员送上的真诚祝福。

 

  黄飞立身后,用椅子临时搭建的“礼台”一再延长,生日礼物被摆放得满满当当,最引人注目的是合唱团全体成员送给黄飞立97岁生日大礼:《同一首歌——黄飞立改编合唱曲集》。曲集汇集了这些年来黄飞立为合唱团精心改编的一批合唱曲乐谱以及实况演出的音像资料。

 

  “黄飞立老师是指挥界、教育界的泰斗。1948年在沪江大学取得生物学学位又赴美就读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3年后谢绝导师、音乐大师保罗·亨德米特盛情挽留,毅然归国从事教育工作,并于1956年创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黄飞立是公认的音乐大家、一代宗师,是新中国指挥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耕耘者。值得尊敬的是,黄老师放下音乐家的架子,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在《曲集》序言第一稿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写道。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段话,一句描述,竟让黄飞立坐立不安。“说我是‘泰斗’‘一代宗师’,我不敢当。我不是泰斗,我还离得太远,想高攀也攀不上。‘泰斗’‘泰斗’太陡了,站不稳就会摔跤的。称我‘先生’‘教授’就可以了。”拿到序言后,黄飞立在电话中说。

 

  合唱团成员黄佩莹急不可耐地对他说:“嗨,就这事儿啊,您本来就是泰斗嘛……”电话那边黄先生显然急啦。黄佩莹意识到“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立即给院办打了电话、写了信,直到把序言改得符合黄先生的意思为止。

 

每天都很忙,却又忙得充实

 

  “他们身着艳丽的旗袍、西服,文雅端庄、风度翩翩地走上台来。他们个个美丽、身材修长、形体挺拔……他们已超越了歌者的局限,他们分明是一群文化使者,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与艺术美的享受。”200911,合唱团在台北中山堂音乐厅的演出盛况被许多人记录下来。当时现场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太精彩了!这是许多年来中山堂最好的一场演出!

 

  “我是1948年来台湾的,过去深感中国人太穷,很心酸。今天看到大陆老人精神状态那么好,歌唱得那么好,感到有希望啊。”演出后一位86岁老者的话让合唱团成员兴奋激动。

 

  这些满头银发、没有一点苍老感的歌者,他们每天都很忙,却又忙得充实。今年76岁的团长周彬就是个忙叨又利落的老太太。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级工程师说,“能有一点余热为大家服务,能和大家一起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我特别开心。”

 

  赵莱青被大家誉为合唱团的一名“闯将”“能人”,“我很热爱这个集体,在这里我学到很多。黄先生的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让我的音乐素养专业技巧不断提升,更让我们懂得了助人为乐、知足常乐、乐在其中。”

 

  同样77岁的温钰泽和黄佩莹是“育英贝满”的一对恩爱夫妻,指挥和钢琴伴奏的角色让他们必须承担很多。黄佩莹说,记得有一次大家在排练的时候都累了,有人就说,“咱们也真是不容易啊,都七老八十的。”可回头一看,黄飞立都90多岁了还在坚持,“在他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必须坚持。”

 

  黄佩莹说,“有团员家里有事就不来了,等再见时就觉得苍老许多,在大家的鼓励下,重回合唱团,状态就又不一样啦!

 

专职“的哥”

 

  黄飞立亲临合唱团的每一次排练,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总默默地坐着一位50岁出头的男子,或低头不语,或玩着手机……来这不唱歌,他来干什么?

 

  排练结束前,他就早早把他的出租车停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默默地等待黄飞立上车,送他回家。李师傅,一位默默义务接送黄飞立的“的哥”。“生日会”上,合唱团成员纷纷过来给李师傅敬酒,这名憨厚的北京汉子笑了,“黄先生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也是。”

 

  早几年,李师傅会把黄飞立送到学校,然后抓紧时间拉两趟活儿,但是随着黄飞立年岁增加,腿脚也越来越不利索,李师傅索性“只要黄先生有事,今儿就全陪”,直到把黄先生安全送到家。这样的接送,李师傅不知道已经坚持了多少年。

 

  每一次排练,除了李师傅,166中学校园里还有好几位老师校工在为合唱团默默地忙碌着。尽管是周六,校长王蕾常会等在这里,因为,老校友们总有些问题琐事需要麻烦她。

 

  王蕾对“育英贝满老校友合唱团”的赞誉源自学校150年的博雅教育与文化传承,“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非常优秀,我希望他们身上那种文化特质能在学校继续传承下去。教育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王蕾说,“不管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管他身居何处,他在人群当中都能被你一眼看出来,那就是我们的毕业生。”王蕾的妈妈和赵莱青、黄佩莹是同届校友,除了这种情结,166贝满校歌有童声版和老校友版,这些让人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品质。我们不仅仅是给老校友提供了一个合唱训练的地点。”

 

  雨停啦,周六的校园里清爽干净,上午的排练结束了,813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事宜还有许多没有落实,按照惯例AA制的聚餐和商量事宜两不耽误……不一会儿,一辆一辆驶出胡同的小汽车消失在灯市口大街,驾车的爷爷奶奶们,不紧不慢地汇入了滚滚车流。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7/25/c_133510265.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828494.html

上一篇:从潮汕地区出国契约华工的统计表谈起
下一篇:馮品佳譯《木魚歌》(台湾繁体版)提要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1 胡九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