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维护华侨先人墓地、立碑纪念、举行公祭、开展墓地研究

已有 3537 次阅读 2014-4-5 09:09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维护华侨先人墓地, 立碑纪念, 举行公祭, 开展墓地研究

维护华侨先人墓地、立碑纪念、举行公祭、开展墓地研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4月5日发布


   广东江门新会地区是我国第一侨乡,华侨先人为开发与建设南洋、北美和世界各地作出了无私奉献,也为中外交流合作和友谊谱写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一个半世纪以前,主要来自广东江门地区的数以万计的农民工远涉重洋来到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修建太平洋铁路,对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建设发展和国家的崛起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荣誉,也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据有学者估算,有一万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的迄今葬身异国他乡,有的无人认领的遗骸被同胞带回祖国埋葬于新会、台山等地,他们是沉默的道钉、默默无闻的弱势群体,在异国它乡受到歧视和排斥,而当时的清政府却未能给予有力的保护,不论他们中有的是被胁迫、为求生而去,或者在清政府和美国公司推动下前往,都为美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我国赢得了荣誉,华侨先人理所当然地是值得国人永远怀念的我国第一代出洋的农民工群体,华侨先人更是我们华乡的荣光。


笔者建议第一加强维护和管理华侨先人墓地的力度,不仅要严格现有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原地保护华侨先人墓地,而且要提高文物保护等级有现有的市级提高为省级甚至更高级别,逐步改善墓地周边环境,建立华侨先人墓地遗地公园,辟为缅怀先人、教育后人的华乡文化基地。

在我国,我们纪念为国争光和捐躯的先烈们,其中有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的烈士们,也有在建设祖国铁路事业中牺牲的道钉们。1865年一般认为大批华工开始参与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1869年5月10日则是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合拢的日子,标志着美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显而易见,150年前的以北美铁路华工群体为代表的华侨先人历史地位是无庸置疑的,理应享有类似先烈的待遇,纳入民政部规范化、法制化范围之内。


第二,为北美铁路华工等华侨先人建立纪念碑。在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城市和社团组织在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为沉默的道钉们立碑纪念,表彰华工对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奉献。如1964年美国内华达州纪念建州100周年,建立了华工纪念碑,碑文写道: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州长还宣布今后每年的1024向华人先驱者致敬日1969年太平洋铁路通车100周年时,美国犹他州立碑纪念,上面写着丰功伟绩横贯美国 1991年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向中国上海捐赠了一座由三千枚道钉组成的中国铁路工人纪念塔,立在衡山公园前,上面写着:中国建路工人所作的贡献是连接美国东西海岸并促成其国家统一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这十来座丰碑,都铭刻着华工先辈们的功绩,都承载着深厚的情谊。然而,在我国国内还没有一座这样的缅怀华侨先人群体的纪念碑,我们希望在江门侨乡在2015年建立第一座纪念北美铁路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150周年大纪念碑。

 

第三,每年清明节日举行缅怀北美铁路华工的公祭活动,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倡导奉献意识、弘扬道钉精神,推动美中民间友好交往。

我们高兴地看到已经中学近年来连续组织学生来到华侨义冢举行缅怀先人的公祭活动,这类公祭活动需要扩大到全社会乃至政府层面,永远不忘哪些默默无闻的沉默的道钉们、怀念我国第一代出洋的农民工。

 

第四,组织力量加强华侨先人墓地文化研究。华侨先人墓地既是我国文物遗产保护的领域,也是开展包括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在内的华侨先人研究的重要依托,还是大型广东华侨通史研究的基础工程之一。当务之急,需要对于江门乃至全国相关地区的华人先人墓地(不限于义冢)进行普查,对所有涉及华侨先人墓地及墓志铭逐一登记,对墓志铭逐一拓片,整理成册,并比照地方志、清代和民国时期野史笔记、口述史、家谱以及美国现已发现的华人墓地,开展华侨华人先人及起后华活动的跟踪研究,丰富学术成果。

(说明:本文以我在2014327江门市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在新会调研两处华侨义冢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言为基础撰写的,感谢五邑大学张国雄教授、梅伟强教授、刘进教授和江门市人大的热情接待。)

附:相关博文目录:

01,倡议为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立碑、公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4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7058

02,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遗骨今何在?,7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4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7090

03,海外修建多座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纪念碑,国内无一自建纪念碑,1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4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7154

04, 纪念“五一”莫忘沉默的大多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51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5534.html

05,再谈倡议为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立碑、公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51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85551.html

06,华工遗骨在波特兰的报道 Portlands OldChinese Burial Grounds

张益池先生提供  黄安年的博客/201371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7998.html

07,重视北美铁路华工墓地研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71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8295.html

08,关于开展北美华工铁路后裔口述史调查的建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721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09907.html

09,为纪念华工开始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150周年,我们做些什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23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8390.html

10,目睹第一侨乡新会华侨义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28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9806.html

11,新会仁义村黄坑海槐华侨义冢387穴观察(GO PRO HERO 3),()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29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0130.html

12,新会仁义村黄坑海槐华侨义冢387穴观察(GO PRO HERO 3),()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29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0272.html

13新会仁义村黄坑海槐华侨义冢387穴观察(NIKON)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29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0308.html

14建议对150年前的北美铁路华工群体进行历史定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4月2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1470.html

15新会金牛山(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1508穴观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43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1803.html

16新会金牛山(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1508穴观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43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1812.html

17全市已发现7处华侨义冢,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建议加强保护和研究

推荐江门人大网报道  黄安年的博客/201443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1817.html

18新会华侨义冢保护工作调研座谈会掠影(2014 年3月27日)

黄安年拍摄  黄安年的博客/201444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1951.html

19江门市人大组织专家学者到新会调研

保护华侨义冢建议举行公祭

推荐南方都市报    黄安年的博客/201445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2190.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782211.html

上一篇:江门市人大组织专家学者到新会调研保护华侨义冢建议举行公祭
下一篇:新会金牛山(黄冲坑鹤嘴)华侨义冢1508穴观察(GO PROHERO 3版)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