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冯其庸《墨缘集》(《瓜饭楼丛稿》卷六)提要(二)

已有 2390 次阅读 2012-2-28 15:27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提要, 冯其庸, 瓜饭楼丛稿, 墨缘集

冯其庸《墨缘集》(《瓜饭楼丛稿》卷六)提要(二)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2228(北京时间)发布


书名:    《墨缘集》
者:    冯其庸

封面题签: 饶宗颐
书名题签: 冯其庸

出版发行: 青岛出版社

责任编辑:   刘咏、董建国

责任校对:  朱玉麒、孙熙春

出版时间:  20111月第一版

印刷时间:   20111月第一次印刷

照排:     青岛新华出版照排有限公司

印刷:       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
页码:      528

开本:     720X1020毫米1/16

插页:     56

书号:     ISBN 978-7-5436-6791-4

定价:    3200.00(精装全十六卷)
照片     (一)26张,(二)26,(三)26张,(四)21张是依据该书翻拍的。

本书收集了123篇文章,前有《墨缘集》自序、后有后记、再记、三记。

 

本书是冯其庸先生对中国当代近50名书画家的评论集, 如刘海粟、朱屺瞻、王蘧常、赵朴初、启功、沈尹默、林散之、高二适、周怀民、唐云、徐邦达、杨仁凯、侯北人、谢稚柳、傅抱石、箫龙士、蒋风白、刘知白、张正宇、黄永玉、石壶、苏局仙、顾廷龙、谢无量、张伯驹等。作者与这些书画家均有不同程度交谊,或师或友,文字真挚动人,配述往事, 往来信札,亦诗亦文,多有史料价值。文集中还收编了许多书画、壁画、篆刻、摄影、印谱等艺术作品的序。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自小学五年级时因日寇侵华而开始失学,从此就一直在农村种地。我那时特别喜欢读书,还喜欢书画和金石篆刻,对当时的许多名家,私心窃慕,崇敬不已。”“50年代初,我到了北京,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离开。”“我有幸拜识了刘海粟、朱屺瞻、顾廷龙、启功、徐邦达、谢稚柳、唐云、周怀民、杨仁凯等前辈名公,还有幸而能在上海从王蘧常先生学。“在这几十年中,我从学习中,先后写了一些有关中国书画的文章,朋友们建议我出书画集。”“在这个集子中,除了一部分有关前辈名公的文章外,也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年或青年画家的”。“几十年来,我能与这许多前辈名公和当世的才彦们结识,这实在是一种翰墨因缘。因此,我为这本集子取名为《墨缘集》”

作者200912月底在三记中写道:“《墨缘集》是我原来的集子,2001年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次编入文集时,增加了2001年以后的有关文章,原有的序和后记、再记等仍保留,其余文章未改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542189.html

上一篇:冯其庸《墨缘集》(《瓜饭楼丛稿》卷六)提要(一)
下一篇:冯其庸《墨缘集》(《瓜饭楼丛稿》卷六)提要(三)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