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广州邮局快递物品,北京24小时收到

已有 5222 次阅读 2011-2-20 16:26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10-11)|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北京, 广州邮局, 快递物品, 24小时收到

广州邮局快递物品,北京24小时收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220日发布

 

节后恢复秩序的广州物品快递北京,24小时收到了,邮局承诺三天之内北京会收到,而昨天从广州寄出的物品,今天下午3:15分已经送到我们家,距离广州亲人电话通报还不到24小时,可谓名副其实的快递。记得去年中秋前,广州友人寄来的广式月饼也是24小时内收到的。

 

相比之下,自美国通过网购(经由深圳)的四件物品,130日付款网购,除一件鲜花在31日已经送到家中外,其他三件均迟迟不见送到,212日下午收到了第二件,是深圳公司声称因春节休假快递公司无人投递但承诺在初八上班后两天内最晚三天内(12日)一定送达的最后一天,但是我们收到的只有一件,而另外两件距离今天(20日)又过了八天,距离美国网购日已经三个星期过去了,他们准备还要拖何年马月呢,而据美国来电话,在问讯后他们承诺三天内送到,是否言而有信要看这家网购公司的信誉了!难道深圳的快递公司还在放假过新年不成。

 

附今天收到的邮戳

****************8888

节前网购收钱不发货, 邮政正常服务不兑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21日发布

 

笔者131日博文(见附文)提及“昨夜12:29(美国时间即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29分,)在美国的亲人通过网购寄来北京家中“今天送到家”。这网购的速度究竟如何,且看结果再议”。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结果:

昨天(131日)下午1645,网购四件中的一件鲜花已经送到家中(见附照片)

 

今天下午1430左右,接收网购单位自深圳打来电话称:那三件物品因为快递公司放假无法投递。需要等到初八开关才开始从深圳送货,到货时间在初十左右。

 

我说:美国快递变成了慢递了,这合适吗?

 

他说:没有办法,因为快递公司放假,我们只负责将货发到快递公司,他们放假我们没办法。

 

我说:不是有报道说:“国家邮政局近日连续发出通知并召开会议,要求快递企业保证重点地区网点的正常营业,合理安排春节期间生产运营,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春节期间快递企业工作安排,在春节期间,所有营业网点照常提供收件和派件服务的企业只有两家,分别是邮政EMS和顺丰速运,而圆通、申通、韵达、中通、宅急送等企业则提供部分区域服务。”就是说,快递公司是有运营的吗?

 

他说:那是一种说法,事实上我们这里的快递公司要到初八才上班。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是他们快递公司和国家邮政的事。

 

你看,他们收钱倒一点不含糊,送货到户则推来推去。一份130日(美国时间)订购的物品要等到212日(北京时间)才可能收到,这种服务怎么说? 国家邮政局通知也发了,可以说也无责任,责任在谁?难道在消费者?在消费者不该节前寄物品?在消费者不该以为快递还能递起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谁来保护?

 

**********************

节前邮寄需耐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131日发布

 

每到春节前夕,邮寄业务成倍增长,如果不是提前量,挤在这个时间上邮局,那么不是赶上排长龙,就是得耐心等待了。前几天广州的姐姐来电话说在邮局排了很长、很长的队才取到我们寄去的挂号,而她准备给我们寄来的邮包只能等待节后了,本想通过快递公司,谁知公司收发快递的人员回乡过年大量减员,好多快递服务停止了。邮局员工以人为本了,这服务不能因此不满足更多人以人为本的需要。

 

十来天前黑大的L教授来电话问有张贺卡寄来收到没有?迄今尚未看到。上周还通过快递公司寄来的物品,大前天来电话询问有没有收到?那时我们并未收到,不过前天中午总算收到。

 

昨夜12:29(美国时间即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29分,)在美国的亲人通过网购寄来北京家中“今天送到家”。这网购的速度究竟如何,且看结果再议。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959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414861.html

上一篇:深切悼念恩师何兹全先生(照片)
下一篇:早春二月的室内杜鹃花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