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不得不说的想法:关于科学时报《美国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报道

已有 3974 次阅读 2010-8-19 09:33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不得不说的想法:关于科学时报《美国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报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819日发布

 

科学时报:《以5%的世界人口创造40%的高科技产品 美国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作者:王静 科学时报www.sciencenet.cn 发布2010-7-14 9:04:5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7/234544.shtm)一文,我是昨天才看到的,因为这篇报道涉及到我,我不得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一,报道共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用较多篇幅引述了我的话,这第二段全部内容如下:

领先世界非一时一事之功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了美国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他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中指出:“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及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正源于其背后有着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之所以成为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浪潮前头的国家,绝非一日之功。”

黄安年列举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3次大变革,在每一次变革中,美国都扮演了“领头羊”角色。

黄安年介绍,美国政府自始至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查阅美国历史,人们会发现,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都非常重视科技,第一部美国宪法就提出,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认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他在任期间,采取了许多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早在1867年,美国就建成了国家科学院。同时,许多私人企业也视科学技术为工业发展的基础,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研究部门与实验室。在二战前,美国就建成了一个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多元分散的科研体系。

在近、现代,“199311月,美国历史上破天荒地在白宫内设立了以国家领导人为首的国家科技委员会,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三足鼎立。美国政府早就认识到高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历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发展高技术产业。因此,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即是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发展科技的战略措施。”黄安年说。

为了推动科技发展,1990年,美国商务部实施了“先进技术计划(ATP)”。这是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计划,成为政府与私人企业间一种独特的合作形式,目的在于推动和促使企业对高风险的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便提高美国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和服务在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

据悉,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完成了对先进技术计划(ATP)的评估。评估报告认为,实施先进技术计划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对这一规划的投入。评估报告说,如果没有这个科技创新计划,美国的许多产业,诸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产业、制造业、软件业等,都难以达到今天的技术水平。如在先进技术计划的支持下,由一些中小公司联合开发的整套监测和控制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在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公司下设的很多工厂里得到了应用,到2000年,许多新技术都获得到充分使用,并促使美国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汽车制造业,每年的生产成本下降6500万到1.6亿美元;而一家小公司研发的加工大型半导体晶片的新技术,使美国成为世界市场上第一个能加工300毫米直径的半导体晶片的国家。

19914月,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国家关键技术》报告,确定美国将发展22项“关键技术”。

1993年,克林顿提出了“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发电机,科学为发电机加油”的口号,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

19967月,美国国际科教委员会发表题为《利国的技术》的报告,报告中提出:“进入21世纪,我们把握技术领导地位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的富强、安全和全球影响力,并因此决定着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年,美国政府确定将科教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或军民共用,大力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因此,“美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强劲有力,完全得益于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在美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已成为带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此外,黄安年说,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名牌企业,都十分重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认为只有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扬名世界的贝尔实验室聚集了5万名科学家,正是这些科学家为他们的公司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英特尔(Intel)公司从1968年成立到1994年,营业收入就增长了1000多倍。

据统计,美国硅谷集中了7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20家在硅谷安营扎寨。如电脑公司惠普,软件公司微软,芯片公司英特尔等。硅谷的辉煌不在于它生产了芯片、电脑、软件等,而在于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上最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造才能的人才,并由这些人建立了创新的制度、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派朝气蓬勃的创新社会环境。正因为有了这样特殊的环境,又不断地培育出一批批创新力更强的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7/234544.shtm

 

对于作者的辛劳和对我的特别关注,从那方面讲,都是心存感激的。

 

第二,对此报道,我一无所知,作者事前并未采访过我,也没有和我打过招呼,发表后我也没有收到科学时报的报纸或者通报信息。如果作者事前给我看过有关报道的清样,也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第三,报道写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了美国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他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中指出:“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及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正源于其背后有着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之所以成为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浪潮前头的国家,绝非一日之功。”

然而,我本人并无《美国经济发展史》一书出版,我出版过涉及美国科技的书有:《二十世纪美国史》(1989)、《美国的崛起》(1992)、《美国社会经济史论》(1993)、《老话题与新挑战----美国的崛起与崛起后的美国》(2009)、《当代世界五十年》(1997)等,专题讲座有:《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1999)、《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科技篇》(2006)、《美国现代化道路》(2007)、《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研究》(2008)等。即使在专题讲座《美国经济发展史专题》(1999)中,我也没有如报道上所说的引语。由于我本人对知识经济的提法,一直保持观望,所以在我的文章中很少提到现在是所谓知识经济时代。

 

第四,报道写道: “黄安年介绍,美国政府自始至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查阅美国历史,人们会发现,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都非常重视科技,第一部美国宪法就提出,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我并未说过“第一部美国宪法就提出,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这样的话,美国宪法也没有“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的条款,对此,我在《美国宪法并无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条款》黄安年的博客/2010819日中已经谈到。(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4316

 

最后,还是要感谢科学时报和科学时报记者,看得出记者对于我的一些文章进行了研究和综合,你们确实很辛苦,如果发表前和涉及的相关学者沟通,也许有些用词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354340.html

上一篇:美国宪法并无“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预独立发展”条款
下一篇:当当网从网上订书到书送到家仅仅17个小时
收藏 IP: .*| 热度|

5 杨学祥 李小文 曹聪 许培扬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