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路过天津新意街

已有 5800 次阅读 2010-5-9 08:21 |个人分类:国内所见所闻(10-11)|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天津新意街

路过天津新意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59日发布

 

昨天上午,我们来到天津,在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赵建忠的陪同下前往梁启超纪念馆参观,途经正在努力恢复和维护历史原貌很多老建筑。新中国成立前原位于天津意大利租界,现在称为新意街。天津的意大利租界是意大利在海外的唯一一处租界,始于190267日,止于1943年意大利投降。天津租界史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匆匆路过,对于天津市在这方面的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说年年有变化,今年和20082009年来天津时的观感就不同,天津附近的外观变得更美了,时间关系我们只是路过新意街的一小部分路段,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够集中一两天时间来天津站附近和新意街仔细了解和观察。

 

附随机拍摄的照片7幅。两片报道和文章是笔者从网上下载的。

 

****************888888

天津新意街

 

  新意街

  天津---新意·街

  最近天津维修了很多老建筑,其中形成规模的当属原意大利租界,现在称为新意街。天津的意大利租界是意大利在海外的唯一一处租界,始于190267日,止于1943年意大利投降。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将天津前法租界地区的修缮和保护列入其“亚洲城市复兴AsiaUrbs”项目。在欧盟的资助下,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城市建设办公室组织意大利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士开始了对天津前法租界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考察和设计,规划建议将提交给天津市政府。

  190267日开辟。面积771亩。位置在天津奥租界与天津俄租界之间,南临海河,北到京山铁路。距离东火车站不远。与市中心天津法租界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意大利领事馆位于大马路(建国道52号)首任领事:费洛梯(FILETE)上尉。

  1914年,天津意租界将大马路(建国道)建成天津第一条柏油马路,并最先将所有道路修成高级路面。

  意租界的道路:

  马可波罗路(民族路)

  但丁路(自由道)

  佛罗伦萨道(民生路)

  的里雅斯德道(北安道)

  桑朱利亚诺侯爵道(博爱道)

  埃马诺卡洛托道(进步路)

  康特伽利娜道(光复道)

  营盘小马路(光明道)

  伊曼纽尔三世路、大马路(建国道)

  意租界广场:

  马可波罗广场

  但丁广场

  意国花园

  位于马可波罗广场的东南角,现为一宫花园。建于1924年,平面呈圆形,建有喷水池、花坛、罗马式凉亭。

  隐居者的天堂

  隐居者的天堂

  意大利租界最初并没有多少意大利人居住。据统计,1911年意大利租界只有251名意大利人和5348名中国居民。意大利租界建立初期由意大利政府特派行政委员行使行政权。1923年意大利政府将天津意大利租界作为“自治”区域,设立工部局董事会作为行政机构,掌管警察、工程、财政等权利。凡居住在以租借的居民都有选举权,但5个人的董事会中必须有3个人是意大利籍。1929年意大利政府根据本国的制度颁布了《天津意大利租界章程》由意大利外交部任命行政长官。这一职务一直由领事兼任,因此原来工部局的行政权实际被取消,而成为一个咨议机构。意大利在中国驻有一个混成营,近千人的军队,大部分驻扎在天津意租界兵营。1928年北伐军接管天津的时候,当时意军在租界堆起了沙袋和电网,荷枪实弹实行戒备。

  意大利租界是天津九国租界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租界。

  英租界 6329

  法租界 2860

  美租界 140

  德租界 4200

  日租界 2150

  俄租界 5971

  意租界 771

  奥租界 1030

  比租界 747.5

  除了意大利国王诞辰,或是意大利领事更替外,在天津的报纸很少有关于意大利租界的报导。同其他租界比较起来,意大利租界相对比较平静。意大利租界当局比较注意市政建设和房地产的经营活动,租界的房地产税相对与其它租界是最低的,而且对建筑不足的地块每亩征税20两白银,具有罚金的性质。这些政策促进了意租界的发展,使意大利租界形成环境整洁幽静,建筑风格独特的适合居住的区域。一般来说,由于租界的相对独立性,是中国政治势力达不到的地区,许多达官贵人离开政治舞台以后,为了自己的安全,往往选择外国租界作为落脚点。意大利租界1931年居住着14位著名人物,“九一八”事变以后的1932年就增加到34位。在意大利租界居住过的著名人物有:前总统黎元洪、两广总督张鸣岐、政治家梁启超、旧军阀李廷玉、倪嗣冲、吴玉麟、段芝贵、天津市长张庭谔、程克、周龙光等等。有人回忆说,当时天津的英租界是金融政治中心,法租界是繁华的商业区,日租界是策划阴谋的巢穴,而意大利租界则是希望与世无争的隐居者的天堂。

  风格独特的建筑

  风格独特的建筑

  意大利租界的建筑风格首先体现在区域的规划上。规划之前的状态几乎是一个村落的格局,道路的不发达是与交通工具的不发达相联系的。规划后的网状的街道体现了现代城市的风格,特别是街道的设计考虑到了与相邻区域的连接,如意租界大马路与俄租界和奥租界道路的衔接,避免了以前英法租界道路互不衔接的缺点,而且保持了与俄、奥租界建筑景观的自然过渡。值得一提的是,意租界行政委员费洛梯于1914年在天津首先试验用沥青铺路。在意租界大马路(Corso Vittorio Emanuele)成功以后,意租界所有道路都铺上沥青,成为天津道路最平坦,最少灰尘的地区。广场对于传统的中国城市来说是陌生的,在意大利城市发展中却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广场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市民集会的场所,权利的象征。 马可波罗广场是意大利租界最精彩的部分,广场位于一个交叉路口,面积为1962.5平方米,中央立一个高13.6米的柯林斯石柱,顶上立一女神像,基座四周有雕刻和喷水装置。广场的尺寸与四周围合的建筑十分和谐,充分体现了意大利城市风格的典型特征。1929524日,意大利领事为了向捕匪有功人员颁发奖章,曾在纪念碑前举行过阅兵式。

  中国传统的房屋建筑与欧洲的建筑理念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以四合院为基础的中式房屋所有的门窗都朝向院内,体现了一种封闭的观念。而欧洲的房屋门窗朝向四周,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意大利租界的公共建筑数量不多,包括:领事馆、工部局、医院、教堂和一座回力球场,而且也没有英法租界那种柱廊式的大体量建筑。

  领事馆(Italian Consulat):顶部望楼的特征很明显,为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别墅的风格,用于公共建筑极少见

  工部局

  医院(Municipal Hospital

  圣心堂 平面为八角形,属集中式教堂,希腊十字形制

  意大利租界中保留最多的是它的民居建筑,与其他租界建筑比较也是独具特色其中包括:梁启超住宅和饮冰室、马可波罗广场住宅、汤玉麟住宅、刘髯公、杨以德、程克、曹瑞、曹禺、胡若愚等的公寓。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每一座建筑进行建筑风格上进行教科书式的分析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每座建筑都有建筑师个人的风格掺杂其中。意大利租界的建筑与其他租界的建筑一起构组成了一个建筑博览的景观,同时也构成了天津这个城市中西合璧的性格。

  梁启超宅邸坐落于现在的民族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买地皮,请意大利设计师白罗尼欧设计了住宅,后来又修建了书斋“饮冰室”。梁启超在此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颇具影响的著作,前后居住了15年,直至病逝。

  在意式风情区的梁启超宅邸附近,还居住着著名报人刘髯公。他曾在意租界的住所中创办了《新天津报》,后陆续发行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晓报》等进步报纸。“九·一八事变”后,因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拒不与汉奸合作,被日寇拷打致死。

  毗邻而居的大戏剧家曹禺,其故居位于民主道,曹禺的父亲叫万得尊,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得到黎元洪的赏识,成为总统秘书,便买下意租界28号的房产。这座宅邸为意大利式建筑,由两座小楼组成。原来有回廊接通,现在已经分成独立的两座楼。曹禺的童年、青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汤玉麟在意租界的寓所坐落在建国道,该楼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楼墙和墙基均为花岗石条石砌垒。楼前的廊厦下左右开坡道,有左右两门,汽车可一出一入。楼内设有正厅和附厅,门窗宽大。这座建筑在当时是很高贵的,至今仍很有特色。

  张廷谔曾两次出任国民党天津市市长。这座房屋建于民国初年,为意大利风格的二层楼房,四周方砖墁地,广植各种树木,是一处闹中取静的豪宅。

 

  天津新意街,又名意式风情区

 

新意街,是意大利本国以外在世界上唯一一处大型建筑群。全区1902年建成,为当时意大利在中国天津的租界区,也是中国唯一的意大利租界。风情区于2005年修缮完毕,自海河岸边绵延到胜利路。那里主要是很多意大利租界时期留下的小洋楼和名人故居,经过整修成为旅游和商务休闲场所。现在已经完成2个街区的招商,其余12个街区也将陆续完成修缮和招商工作。新意街的建筑中最著名的是梁启超饮冰室,冯国璋故居,曹禺故居,华世奎故居,第一工人文化宫(原回力球馆)和意大利兵营等风貌建筑。

  马可波罗广场位于两条街道交口,典型的意大利风格建筑,成为重要的意大利风格景观,保留着100余年以前的地中海风情。众多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新近而著名的有2009年上映由范冰冰、章子怡主演的《非常完美》和由张铁林、郭富城主演的《白银帝国》。

  众多来自亚平宁半岛的经营者来到这里,您不仅可以品尝到纯正的比萨饼、意大利面条等意式小吃,欣赏到意大利风情表演,还可以观赏意式风貌区的风采,参与各种意大利服饰、工艺品等展示会。

  众多休闲的酒吧、咖啡厅、餐馆、艺术馆、博物馆和露天影院整日营业,全球宾客纷至沓来。

  新意街已经被评为国家3星级旅游区。

http://baike.baidu.com/view/2881104.htm?fr=ala0_1

 

*****************************88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可持续保护利用探索

(发布日期: 2010-2-24 作者: 路红 来源: 《中国房地产》

 

路红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编者按]建筑是以她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历史的过往,余香阵阵,遗韵悠悠。天津就是这样一座因为建筑而说话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卫600年来,天津保留了一大批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有历史悠远、雕梁画栋的民族建筑,也有典雅华美、灵动时尚的西洋建筑。尤其是近代以来,各种建筑风格融会相生、缤纷荟萃。这座因建筑而说话的城市,也因此向人们展示了绝美的历史画卷:渔阳灯火,辉映千载独乐古寺;九河下梢,折射百年华夏风云。天子津渡,开启城市兴衰历史;三岔河口,孕育津沽灿烂文化。大沽烟云,尽展不屈不挠斗志:历史建筑,更显兼容并蓄胸怀。回溯历史的长河,天津以东西交融、南北汇集的文化和百项第一 (曾有学者作过统计,天津创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100多项第一),构成了天津独具魅力的城市人文和旅游资源。为展现天津等地历史风貌建筑之风采,反映各地保护利用历史风貌建筑的理念及实践,本刊决定开设“历史风貌建筑”栏目。提高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意识,探索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让历史风貌建筑历久弥新、光照万世。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天津作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我国北方最早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拥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对这些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200591日,天津市人大正式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使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四年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部门依据《条例》规定的标准,先后确认了746幢、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古文化街、五大道、一宫花园等6个占地面积277公顷的历史风貌建筑区,并按照“修旧如故,恢复原貌,安全适用”的原则和“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整修、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利用”的标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历史风貌建筑实施全方位保护利用。

 

一、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概况

 

历史风貌建筑是《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中的法定名词,是指“建成五十年以上,在建筑样式、结构、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上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反映本市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特点,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具有异国建筑风格特点;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在革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名人故居及其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历史风貌建筑集中的街区为历史风貌建筑区。

 

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寺院,又有西洋古典、现代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是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

 

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林林总总,跨越了1000多年的历史。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九种类型:居住建筑、文化教育建筑、金融建筑、商贸建筑、办公建筑、厂房仓库建筑、交通建筑、娱乐建筑和宗教建筑等。按建筑的外部特征划分,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中国传统官式建筑。主要为寺庙、官衙等,如独乐寺、天后宫、玉皇阁、大悲院等。二是欧洲古典复兴主义特征的建筑,大多是以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范式为摹本。如原开滦矿务局办公楼等。三是折衷主义特征的建筑。既有欧洲典型的集仿主义建筑,也有中西合璧的折衷建筑,天津大多数历史风貌建筑属于此类。如鲍贵卿旧宅、孙殿英旧宅等。四是各国民居特征的建筑。既有中国传统民居和天津地方文化结合产生的天津四合院民居形式,如石家大院、徐家大院等。更多的是采用欧洲各国的典型民居,如西班牙、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风格的民居。五是现代主义特征的建筑。引进新结构,使用新材料,如利华大楼、渤海大楼等。

 

天津现存的历史风貌建筑,有非常显著的特点。

 

一是建设年代比较集中,有60%是1900年至1937年不足40年的时间里建成的,这在世界上非常罕见,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风格。

 

二是建筑的群区性明显。如金融建筑主要集中在解放北路一带,被称为“金融一条街”。商贸性建筑主要集中在和平路、估衣街、古文化街一带。居住建筑主要集中在河北区“一宫”、河西区大营门、和平区五大道及中心花园等地区附近。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独乐寺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天后宫

 

三是规划与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用技术与西方社会同步。如英租界新区(即现在的五大道地区)基本按照“花园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规划与建设,形成了具备完整的公共配套设施、宜人的空间尺度和舒适的居住环境的高级居住区。新型公寓建筑、联排住宅等也直接从其诞生地移植到了天津,建设了完善的市政设施,如路灯、绿化、上下水等设施。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如以起居、餐厅、舞厅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公园、教堂、市政厅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方式,以电车、汽车代步的现代交通方式。这些开放的生活方式与封闭的中国传统方式迥然不同,同时也带来了迥然不同的城市空间。

 

四是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多样。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交相辉映,形成了天津独特而又丰富的城市空间和景观。

 

五是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特色突出。天津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形成了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独特性。材料的质感与美感,体现了天津建筑的纯朴与厚重。中国南北、世界东西的技术交汇,形成了天津特色的建造技术。如广东会馆戏楼的鸡笼斗拱,独特而适用;石家大院的地下通道式的土空调等都是创新之举。

 

六是建筑的内涵和人文资源丰厚。近代中国给天津留下了珍贵的遗迹。经考证,近代有200余位名人政要曾在天津留下了寓所、足迹和故事。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邓颖超、张太雷,在这里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爱国将领张学良、吉鸿昌、张自忠,曾在这里度过人生的重要阶段。文化教育科技及实业界人士梁启超、李叔同、严复、张伯苓、范旭东、侯德榜等,在此留下了创办新学、传播文化、科技救国的史迹。末代皇帝溥仪,北洋政府五位大总统袁世凯、徐世昌、黎元洪、冯国璋、曹锟及北洋政府的数任总理、国务大臣,曾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的历史活剧。

 

二、明确责任主体,构建全方位保护管理体系

 

2005年以来,天津市相继成立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办公室、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保护管理工作的完整体系。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是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由市长任主任,主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各相关委局、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市国土房管局为行政主管部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系由全国范围(包括香港特区)内的规划、建筑、文物、历史、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有关评审工作。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则是按《条例》要求成立的专门负责历史风貌建筑腾迁、整理的特设国有独资公司。这些专门机构的设立,使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三大层面的全方位保护管理体系。同时,为保证管理有效、维护到位,天津市采取三项措施提升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水平。

 

1.依法履行职责,健全完善保护监管制度

 

天津市历史风貌保护部门根据《条例》规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订了《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区确定程序》、《历史风貌建筑使用管理办法》、《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腾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完善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法规政策体系。同时,成立了专门执法队伍,为每幢历史风貌建筑拍摄了各角度照片14000多张,建立建筑档案。每月对全市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例行巡查,重点地区和建筑则坚持每周巡查,主要查处擅自拆改、违规装修以及其他各种影响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行为。四年来,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7件,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吉鸿昌故居

 

746幢历史风貌建筑中,有各级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点171处。为加强对具有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双重身份建筑的保护,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国土房管局与市文物局从审批、执法两个方面入手,建立了协同管理机制,实施了双重保护。

 

2.精心组织安排,有序开展整修与安全查勘

 

由于历史风貌建筑建成年代较早,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对这些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和整修是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历史风貌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这项工作:一是建立技术档案和整修标准。通过建立历史风貌建筑地理信息系统,将全市历史风貌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产权情况、房屋完损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照片等资料建立数据库,为每幢历史风貌建筑“量身定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图则》,成为保护整修的依据;编制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提供了技术标准,填补了技术领域的空白。二是加大查勘整修力度。四年来,市历史风貌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修旧如故,恢复原貌,安全适用”的原则,先后组织开展了五大道、一宫花园、解放北路等历史风貌建筑区综合治理工作,改善了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整体环境,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四年来,共对497幢、7412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的外檐进行了复原整修,其中部分建筑作深度结构整修。整修后的历史风貌建筑成为城市的亮点,凸显了城市特色与风貌。为更全面地掌握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的安全状况,给今后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整修打下坚实基础,从2009年开始,天津市在国内率先对全市未经深度结构整修的544幢、82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的基础、墙体、楼板、屋顶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安全查勘,建立建筑安全档案。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梁启超故居

 

3.加强宣传交流,引导社会增强保护责任感

 

近年来,天津市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文物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和各界人士关注历史风貌建筑,自觉参与保护事业。同时不断加强与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007年,天津市政府与天津大学共同举办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及国内相关省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在确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发展方向、重要历史风貌建筑整修方案审核等方面,还邀请法国、意大利、韩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吸收采纳了他们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依据《条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对历史风貌建筑的2000多个产权人、经营管理人、使用人进行走访,并与他们签订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书》,明确了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使保护关口前移,起到了预防违法行为的作用。

 

三、合理有效利用,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200510月以来,依据《条例》,天津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陆续对80幢、714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整理。整理共分腾迁、整修建筑、挖掘历史、利用等四个环节。目前已完成了溥仪旧居一静园、五大道民园西里的整理工作,建成了各具特点的人文历史旅游点。其中,静园整理前共有居民45户,房屋损坏严重,院内环境脏乱,整理完毕后,既改善了原住户的居住水平,又使静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和展示天津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20077月正式对外开放后,至今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5万余人次。五大道民园西里则在整理后的历史建筑中引入纽约“Storefront建筑艺术画廊海报回顾展”和“POPUP立体艺术画廊”两个公益展览,入驻环球游报全国媒体中心等8家创意单位,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提升了五大道区域的晶位,探索了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的旅游新亮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要求会越来越高。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与这个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如何把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如何加强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意识、如何运用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对此,我们将加大宣传,提高保护的责任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对历史建筑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专家、企业和民间等多方力量,做好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守住天津历史文化的根。

http://www.scfdc.cn/XinWen/XinWenXX.aspx?wid=7754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321747.html

上一篇:哈哈体验京津城际快速列车 称速度比美国快
下一篇:再到天津绿色时代大酒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