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胡文彬著《红楼梦与台湾--跨越海峡的记忆》提要

已有 7678 次阅读 2009-8-4 18:18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提要, 胡文彬, 红楼梦与台湾

胡文彬著《红楼梦与台湾--跨越海峡的记忆》提要

 

黄安年辑自  胡文彬著   黄安年的博客/200984日发布

 

书名          红楼梦与台湾--跨越海峡的记忆

作者          胡文彬

出版          白山出版社

选题策划      邢志有  董志新

责任编辑          董志新

装帧设计      赵连志

责任校对      李国宽

印刷          辽宁省印刷技术研究所

幅面尺寸      170X240

印张          21.75

字数          350000

版次          20094

书号          ISBN 978-7-80687-630-5

定价          人民币45

目录、序、    同见影印件, 图片18幅,其中前17幅翻拍自该书,胡文彬照片为笔者拍摄于2009726日辽阳

 

作者简介:胡文彬 祖籍山东黄县(今龙口市),193910月生于辽宁省盖平县九区瓦盆窑村。1961,从抚顺市中学毕业后,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读书,1966年毕业。1968年入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20年,19872月转入中国艺术院后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平生酷爱《红楼梦》,沉酣一梦,久而不觉,痴而不悟。近年著有《冷眼看红楼》、《读遍红楼》、《红楼人物谈》、《〈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数种。而今步入古稀之年,仍然以书为伴,聊谴愚哀。

青山在  人未老。(引自本书介)

 

感谢胡文彬先生提供:目录、卷首絮语、后记

**************************************88

 

  

 

卷首絮语

 

卷一      渡海篇

海天重话石头禅

——《红楼梦》在台湾的流传及其研究

附录:山重水复疑无路

    ——太平闲人张新之生平追索(一)

  柳暗花明又一村

    ——太平闲人张新之生平追索(二)

淡粉轻烟别有名

——王兰沚《无稽谰语》读后

留将解语枝,尤是知音伴

——孔昭虔与台湾

妙音历尽几多香

——唐景崧与台湾

五云捧出游仙笔

——台湾诗人邱逢甲“题红诗”

月旦公评又一新

——台湾诗人邱树甲“题红诗”

吟到红楼独擅场

——许南英、谢道隆的“题红诗”

留与人间永记忆

——齐如山与《红楼梦》

 

卷二      胡适篇

沉酣一梦八十年

——胡适:新红学考证派的奠基者

跨世纪的思考

——新红学在新世纪红学研究中的地位

站在巨人肩上前行

——写在胡适先生逝世40周年的日子里

附录:

耕耘播雨,嘉惠学林

——《胡适红学年谱》序

继承是为了超越

——《胡适论红楼梦》序

说不完的胡适

——《胡适与红学》序

 

卷三      对话篇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近五十年来台湾“红学”印象

偏多奇情只缘梦

——近20年海峡两岸红学交流回眸

红学与世界对话

——甲戌红学研讨会开幕记

红楼渡海百年情

——甲戌年台湾红学研讨会散记

新世纪,两岸红学走向辉煌

——写在“海峡两岸中青年红学研究会”闭幕之际

海珠凝泪到今圆

——赴台“《红楼梦》文化艺术展”侧记

红楼是梦元非梦

——赴台“《红楼梦》文化艺术展”的几点启示

又逢甲戌寻梦忙

——台湾影印甲戌本《石头记》

宝岛寻梦倍辛勤

——台湾影印“程乙本”辨

扫尽浮云梦正长

——宝岛归来谈“红学史”事

 

卷四      书话篇

这一解,石破天惊

——潘重规与《红楼梦新解》

纵有关山不隔梦

——潘重规校订《红楼梦稿》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雪林与《试看红楼梦的真面目》

贵在“一家言”

——高阳与《红楼一家言》

红楼一梦谁先觉

——高阳与《高阳说曹雪芹》

领新标异惊世姝

——张爱玲与《红楼梦魇》

不作豪语但写真

——林语堂与《平心论高鹗》

梦里乾坤绝妙文

——李辰冬与《红楼梦研究》

惟有痴情价更高

——潇湘与《红楼梦与禅》

一卷红楼千百解

——杜世杰与《红楼梦考释》

家庭,人类社会的细胞

——萨孟武与《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好书满目振精神

——余英时与《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女性眼中的女性

——梅苑与《红楼梦的重要女性》

版本,红学研究的基石

——王三庆与《红楼梦版本研究》

《红楼梦》程刻本研究

——徐仁存与《程刻本红楼梦新考》

笔底情深话西游

——读林以亮《〈红楼梦〉与西游记》

精妙一时说不出

——读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

满天风光照眼新

——读罗德湛《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李鼎:《石头记》作者说

——读皮述民《苏州李家与红楼梦》

基于道而又归于道

——墨人与《红楼梦的写作技巧》

梦到君前格外新

——读张寿平《红楼梦外集》

细微之处见精神

——读王关仕《微观红楼梦》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读余昭《红楼人物的人格解析》

雍正与红楼梦

——读邱世亮《红楼梦影射雍正篡位论》

 “探”的什么“秘”

——黄炳寅《红楼梦创作探秘》简说

细细思量又不同

——读王大方《红楼说梦》

《红楼梦》里的“同性恋”

——读陈益源《从〈娇红记〉到〈红楼梦〉》

石头,恒留在文学的世界里

——康来新与《失去的大观园——红楼梦》

博观约取见通奇

——读(美)浦安迪《红楼梦批语偏全》

试探红楼面目新

——读张明彦《试探红楼梦》

化外自有梦中人

——读刘广定《化外谈红》随想

 

卷五      游记篇

台湾的“故宫博物院”

——甲戌红学会前的一次参观

胡适纪念馆巡礼

——访“中研院”一日

乡音绕耳,乡情依依

——在桃园机场过海关的一幕

思乡与高粱酒

——友人赠高粱酒并告其历史

吃在台北

——在台湾吃饭的品味

古道绿茶的启示

——从马路广告牌上看到的

红楼佳馔宴宝岛

——在台北来来大酒店吃红楼宴

雅韵漫舞梦红楼

——在台北看云门舞集的演出

台北的交通

——一个外乡人眼中的台北

在台北逛书店

——离开台北前去购书

“摩耶经舍”访大千

——意外的一次参观访问

同心楼前话同心

——这里被戏称为“台湾大观园”

雨中游石门水库

——罗凤珠教授邀游石门水库

圆山夜色

——端阳节游圆山

夜赏华西街

——端阳节参观台北民俗村

校园漫步

——参观中央大学校园

宝岛梦归圆

——从一幅题词想起的

在历史巨人身边

——台北“国父纪念馆”巡礼

深夜,灯光依然闪烁

——中秋后二日夜游竹仔湖

风吹浪打自不动

——雨中游鼻头角远眺

枯枝花开朵朵艳

——曹雪芹铜像前枯枝开花

语出肺腑惊宝岛

——柏杨细说《红楼梦》

 

卷六      珍藏篇

方寸天地,两岸情怀

——两岸《红楼梦》邮票知多少

红楼佳肴满纸香

——两岸“红楼宴”菜单中的学问

红楼小天地,真情大世界

——两岸《红楼梦》藏书票

与时俱进红楼话卡

——两岸电话磁卡上的红楼故事

贺岁年年红楼梦

——两岸贺卡上的红楼故事

片片寄真情,都是梦中人

——两岸《红楼》明信片

 

后记

 

附录:台湾《红楼梦》研究书目

*********************************88

 

卷首絮语

 

  记得,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地理老师教我们识地图,从那个像“大公鸡”的挂图上我第一次知道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个美丽的台湾岛。有几分遥远,又有几分亲近。

  后来,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宝岛在我心中愈来愈清晰,阿里山神奇的故事,日月潭美丽的传说,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在吸引着我。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峡两岸人民长期风雨相望,在漫长的40多年间不能往来!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今海峡两岸同胞终于打破了“僵局”,结束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过去。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种种阻挠,长时间里又是“只来不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陆的人民才有机会踏上这块热土,一睹宝岛的绮丽风光。

  1994年是中国农历甲戌年,时值《红楼梦》早期抄本“甲戌本”诞生、流传240周年。台湾广大红学研究者为了纪念这个在红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版本诞生,邀请大陆12位红学同仁前往台湾,参加由中央大学举办的“甲戌年红学研讨会”。正当这次红学盛会即将召开的前夕,震惊两岸的“千岛湖事件”发生了。一时间,两岸间正常的文化交流被暂时“搁置”了,刚刚筹备就绪的“甲戌红学会”也受到了影响。恰在此时,有人匿名写信给台湾中央大学校长和本次会议的组织者康来新教授,企图阻挠两岸的红学交流。但在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冲破重重障碍,“甲戌红学会”如期举行。

  68日晨,大陆12位红学同仁从北京和上海分别乘中国民航飞抵香港,并于当日晚750分从香港启德机场换乘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0666航班,越过海峡,飞向台湾。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飞机在桃园机场徐徐降落。当我们一行12人走出机舱,迎着扑面而来的热风,遥望着繁星灿烂的夜空,每个人的心情都分外激动。“啊,你好宝岛!”我在心中默默地念诵着。此时此刻儿时的记忆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大公鸡”还有两只脚呢—— —是海南岛,一是台湾岛,一前一后在前进,雄鸡高唱,天亮了!

  《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我借来说,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果然,四年之后的1998年,应台湾庆京集团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的邀请,我随中国艺术研究院“赴台《红楼梦》文化艺术展”第二次踏上了宝岛台湾,并在“国父纪念馆”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接着,1999年又应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的邀请,我再次随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三国演义》文化艺术展”第三次来到台湾。同以往来台不同的是,在黄静(子瑛)、陈碧玲二位女士的共同努力之下,这次展出一个月之后又移到了最南部的高雄市展出,在这里同样是一个月时间。我生而有幸,三次访台时间恰好为120天,经历了中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端阳节、中秋节和西方人的圣诞节、新年。从北部的鼻头角到南部的垦丁;从古城赤嵌到香烟缭绕的佛光山;从秀美的竹仔湖到鲜花盛开的梅岭山巅,都留下了我的履痕。我的感受是回到了自已的家,回到了我的童年。宝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么的亲切,令我流连忘返——我爱这块热土!

  梦,海峡两岸同一个梦。它是《红楼梦》,也是祖国统一的梦。

  仰望苍穹月更圆,梦更甜,好梦成真!

                                             2001102

                                                       写于京华饮水堂

*******************************88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开始关注《红楼梦》一书在台湾的传播与研究。从那时到现在,三十余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天当我整理完这部书稿,编出目录,即将送交出版社的时刻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不是当年康来新、刘广定两位教授坚持邀请我参加甲戌红学研讨会的话,我或许不会有那么快就踏上宝岛台湾的大地。甚至我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重访宝岛的机会。在此还应该特别提到时任《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张庆善和沈春池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黄静(子英)女史,他们对我的关爱和支持令我感念至深。如果没有他们的安排,我也就没有机会去写本书所收录的那些长长短短的文章。因为真实的情感来自于真实的体验,即使是那些具体要求有学术品格的文章也是如此。三次120天的台湾之行,使我了解了台湾,认识了台湾。人们说两岸的关系是“血浓于水”,今天我有了最真实、最亲切的感受。所以,在此谨向康来新、刘广定两位教授与那些热诚接待过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表达我崇高的敬佩和由衷的谢意!

  本书所收的文章是我三次访台之后的时间里写成的,大多发表在大陆和台湾的报纸杂志上。本次整理时除了个别文字稍有补订之外,绝大多数一仍其貌,以存真实。实际上,我已收集的资料和拟定的写作计划,还有不少题目没有完成。例如台湾的小吃非常丰富,品尝了不少,心有所感;又如台北的“流浪狗”问题,台湾作家们写春联呼吁全社会关心,这些社会问题颇值得“研究”。特别是第三次南下高雄市时在春节和元宵节前夕,恰又赶上台湾的“大选”,到处是竞选的宣传车,还有拜票、吃席、辨论,仿佛在重温“文化大革命”似的。透视台湾的“选举文化”给人一种新的思考——即我们到底要一种什么样的民主与自由!

  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高雄市博物馆馆长洪庆峰先生和竭力促成此次赴高雄市展览的陈碧玲女史,他们不仅拨冗陪同我们参观了高雄市的名胜古迹,而且还一道参观了嘉义、台南的秀丽的风光,使我们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三十天。我本想用自己的笔写下此次南行的感言,总因琐事相缠未能如愿,今次整理书稿时深感愧疚。我想来日方长,未来必将补上这些真实的记录。

  正如本书的题名一样,是一本“记忆”而非台湾红学史或两岸红学交流史。我在本书中所提供的一些研究“史料”不过是自己的一孔之见,倘对台湾红学同道有所助益的话,私愿已足矣!

  94年前,邱逢甲先生在欢呼辛亥革命胜利时写下了一首祝贺的诗,其中有云:

  

郁郁钟山紫气腾,中华民族此重兴。

江山一统都新定,大纛鸣笳谒孝陵。

 

  94年后,我们迎来了台湾国亲两党的领袖连战和宋楚瑜两位先生所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他们亲赴南京拜谒中山陵,同样为“江山一统”、“重兴”中华民族,展现了新气象和良好的愿景。作为一个大陆普通学人,我只能,默默地祈祷上苍:保佑两岸人民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今天历史给了我们机遇,愿我们两岸人民共同携起手来,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愿本书的浓浓墨香,给两岸广大红学爱好者带来缕缕温馨。

                                     2005515日初稿

                                          2008618日改于京华饮水堂之东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247446.html

上一篇:极品鸡血石欣赏(二)
下一篇:每天健步您坚持了吗?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