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沉默的金山寻梦华工

已有 6294 次阅读 2009-7-13 15:14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沉默, 金山, 寻梦华工

沉默的金山寻梦华工

2009712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713日发布

 

     19世纪中叶,中国苦力乘帆船远涉太平洋来到金山寻梦,成为第一批来到美国的农民工,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今年是北美第一条太平洋铁路通车140周年,这里发表的是笔者对在2006年出版的《沉默的的道钉》画册中“远涉太平洋金山寻梦”一节一些历史图片的详细说明。

    1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内镶嵌着1853年中国清代浙江宁波府向美国赠送的花岗岩石碑。这块汉字石碑高1.6,宽1.2,碑石周边刻有僧侣、游龙、武士和精美的花纹,碑文书法工整挺秀。上面刻有时任清政府福建巡抚部大中丞的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肯定美国独立战争和称赞华盛顿的文字。镶嵌在塔内第10级内壁上的这块石碑,是中美早期友好关系的里程碑,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赞扬和学习新兴美国精神的心情。1998629,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讲演中提到了徐继畬和这块汉字碑,称它是“150年前美中两国关系沟通交往的见证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14-15页,图1-3选自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全景、碑像、拓片,任复兴供图《克林顿在对北京大学师生的讲话》(1998629),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谈到徐继畲时任清政府福建巡抚部大中丞,他在华盛顿纪念碑上写有两段话:“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於胜广,割据雄於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耶稣教信辈立石合众国传教士识咸丰三年六月初七。”(原文见《瀛寰志略》)。这座华盛顿纪念塔白色大理石方尖碑,高169.33,重9.1万吨,历时36年竣工。碑身由190块纪念石块组成。)

    2

    中国近代启蒙学者徐继畬(17951873,山西五台人,晚清洋务和自强运动的先驱,曾任同文馆首任馆长。他所著的10卷本《瀛环志略》,系他在福建巡抚任上收录中外有关图书资料编辑而成,为中国近代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的概况的专著,被誉为“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67年秋,美国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委托著名画家普拉特,制作了一幅斯图尔特的华盛顿画像的复制品,后来经由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向徐继畬赠送了华盛顿画像。徐继畬在接受美国政府赠送的华盛顿画像复制品时的答词中称“因思贵国中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1997515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前南草坪举行了纪念开创中美友好关系的先驱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问世150周年的纪念仪式。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16页,图4-5选自光庚戌本封面《瀛环志略》;199872太原新闻网

http://www.tynews.com.cn/longchengsanjin/2004-12/02/content_513569.htm 参见纽约报道(1868329纽约时报登载的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向徐继畬赠送华盛顿画像的述评)]

    3

19世纪中叶中国苦力乘帆船越过太平洋寻找金山梦。最早成批地来到美国加州的亚裔是来开采金矿的中国人,这些早期中国苦力大都来自广东,全是结伴而行。为寻求生计,他们乘“三桅大眼船”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历尽艰辛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当时的航行的日期都很长。一般来说,在10月至3月间,整个航程需要100多天,在49月间也需要75天左右。他们被安置在暗无天日的船舱下,拥挤不堪,人靠人地一排排紧紧码在船舱底下,没有手脚平摆的位置,船上大多无任何医药设备,人们与饥饿、缺水、污浊的空气、疾病相伴,死亡率极高。这些立有契约劳工与当年已经被明令禁止贩卖的黑奴事实上没有太大区别。他们签订了带有某些卖身条件的契约,来到美国,被人称为“卖猪仔”。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17页,图7-8,见Becoming American(1)DVD;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26 of 149 DIGITAL IDcubcic brk5393Harper's Weekly, Vol. 201876当时的帆船时代,航行的日期都很长,所以货运吨位价格也特别高。)

    4

1851年的旧金山港一瞥。旧金山位于加州海岸一个狭长半岛的尖端,美墨战争中归属美国,1847年改名为“圣弗朗西斯科”。1848年加州发现黄金,淘金者通过旧金山涌向淘金地,旧金山渔港人口在短短三个月内由300人激增至25,000人。来自广东的大批中国契约华工乘船来到旧金山并向加州其他地区扩散,成为华人最早积聚的城市,被称为“金山”。后来为了有别于新发现的澳洲墨尔本金矿,遂改称“旧金山”,华人利用谐音又叫它“三藩市”,当时旧金山在美国对外贸易额中仅次于纽约、波士顿和新奥尔良。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18页,图9选自中央太平洋铁路历

史图片博物馆收藏自加利福尼亚历史协会。)

    5

    19世纪中叶中国移民乘船到达旧金山海港,等待海关入境检查。19世纪中国人移民美国主要集中于西部由旧金山入境。初期,其中绝大部分人是为“淘金”而来,后期则主要是从事筑路。据旧金山海关记录,1861年新到达美国的有8434,回国的有3594人。1869,入境的华人有14990名。华人一到加利福尼亚,随即为这里的淘金者建造了住所和家宅。大多数华人只是短期打工,暂居美国,攒够一些积蓄便返回中国,又有新的青壮年男性华工接替。有学者盛赞:“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这些淘金者很难在加利福尼亚生活下去”,华工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金矿区“可以依赖的唯一的劳动力来源”。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19页,图10-11选自旧金山海关提供照片,美国国会图书馆或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HARPER'S WEEKLY1850San Francisco Maritime NHP Building E, Fort Mason Center San Francisco, CA 94123

    6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来加州“淘金”的华工。根据美国官方的移民记录,1820-1850年间中国移民只有46人,1848年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下弗雷泽河附近发现金矿。随着圣弗朗西斯科《加利福尼亚人报》、纽约《先驱报》刊载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淘金热”由此开始。消息传到广东,成千上万年轻劳力乘坐帆船来到金山(Gum ShanGold Mountain)。185811630半年中,由香港开往旧金山的船只共15,合载成年男子4634,成年女子186人。1854320,美国驻华使馆官员麦莲自香港致美国国务卿马西的信件说:“从中国去香港去加利福尼亚的移民有增无已。……这个数字不下一万名,而且今年年内还将大大增加。”有人统计19世纪70年代加州华人有15万人,到1882年累计赴美华工30万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来广东农村的单身汉。根据美国学者柯立芝所著《中国移民》一书的统计,在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1852年为25,000,1857年为45,000,1867年为50,000,1873年为62,500人。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0页,图12选自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49 of 160 From Muybridge, Eadweard, 1830-1904 FN-04470加利福尼亚历史协会(California Historical Society)。1848125,詹姆斯·波尔克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正式公布了这一消息,证实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从圣弗朗西斯科到洛杉矶,从沿海到内华达山麓,整个地区都喊着:“淘金!淘金!”起初,由于金沙在地表层,所以只要用一个普通的洗脸盆,就可以从沙里淘洗出黄金。那时,平均每人一天能有20美元的收入,这相当于美国东部工人日工资的20倍。在一个富矿区,人均日收入是2000美元。1849年原先只有1.4万人的加州一下子就涌进了10万人。1853年,淘金热达到顶点,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值由1848年的500万美元增加到1853年的6500万美元;18511855年美国的黄金产量几乎占全世界的45%,美国由此很快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011月撰文称“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使美国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在“淘金热”的影响下,华人来美人数激增。]

    7

    19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加州的淘金华工向加拿大的卡里布(Cariboo)地区发展,1863年这里的华工约有4000人。1858年,加拿大的弗雷泽河与汤普森河沿岸发现黄金的消息传到加利福尼亚,华工还从旧金山前往维多利亚到达不列颠哥伦比亚的采矿区。他们成为中国人移民加拿大的先驱,数千淘金者从香港乘船来到这里。这一年旧金山一家公司签约支付3500美元运送300名华工来到维多利亚,每人附带再支付20美元。1859年另外有2000华工从加州来到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地区采矿,在高峰期约有5000华工生活在加拿大的巴克维尔地区。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1页,图13选自http://collections.ic.gc.ca/generations/emigrants/goldrush.html The Gold Rush

    8

    1852年华工和白人一起在加州萨克拉门托附近的奥本山沟(Auburn Ravine)淘金,1848819,《纽约先驱报》报道加州发现黄金。当年12月,波尔克总统向国会通报:“加州发现大量金矿的报道非同寻常,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根据统计,1849-1857年,10万淘金者的淘金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1851年到1860年的10年中,美国生产的黄金占世界黄金产量的41%1848-1883年,加利福尼亚开采了价值12亿美元的黄金,相当于美国同期黄金总产量的2/3。华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一起为开采黄金做出了贡献。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2页,图14选自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图片博物馆。参见《百年沧桑:移民美国史画》(10)]

    9

1848年在加州萨克拉门托附近地区发现金矿到90年代,开采金银矿的浪潮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其中有1849年的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50年代在科罗拉多、内华达发现金矿、70年代又在爱达荷,蒙大那和达科他发现了金矿。此外在亚利桑那、新墨西哥、蒙大那还发现了银矿,在科罗拉多、爱达荷发现了铅矿。在这些采矿地都有华人的足迹。华工还在内华达、俄勒冈、爱达荷、蒙大那、华盛顿等州“挖金”,并开采铁、铜、水银、殊砂、煤炭、硼砂等矿产。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2页,图15选自Nevada Historical Society收藏;Nevada State Museum, Carson City参见加利福尼亚历史协会Chinese Foundry Worker at Selby Smelting, Sa Francisco. Courtesy of California Historical Society, FN-161661860-70年代(Chinese America Placer Miner, circa 1860s-70s, Courtesy of Nevada Historical Society

http://dmla.clan.lib.nv.us/docs/MUSEUMS/reno/his-soc.htm ]

    10

    在矿工工地一起干活的除了华工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华工埋头苦干,努力工作,受到好评,和各国工人友好相处,公司领班的往往是白人。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3页,图16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DVD

    11

华工在加利福尼亚的矿山冶炼矿石不仅条件十分艰苦,而且还必须交纳采矿税。1850,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了《外籍矿工执照法》,规定每个中国矿工每月须缴纳20美元的“营业执照费”。以18622万采矿华工计算,则全年就需缴纳约1100万美元,1880年加州华人中还有1/5在矿山工作。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3页,图17选自The Virtual Museum of the City of San FranciscoCharles Christian Nashl1818-1878),1860 edition of Hutchings

California Magazine收藏,www.druglibrary.org/schaffer/history/1870/chincradle.htm

    12

    华工矿工在冶炼现场。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4页,图18选自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34 of 160 CradleBANC PIC 1996.001:88—ALB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DIGITAL IDcubcic brk2970

 

    13

    图为“金山梦”中的华工在加州的简陋住地。加州的华工不管是开矿,还是筑路,大都长期生活在荒山僻野之中,风餐露宿,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住房十分简陋,环境十分恶劣,卫生条件很差,生活十分简朴,用咸鱼、咸菜、咸虾酱下饭。在“淘金”队伍中,他们往往结队而行,在河流及其支流的堤岸上支起营幕居住,通常被称为“中国营”。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5页,图19-21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DVD)

    14

    1852年加利福尼亚人口统计第194页显示,有18名中国工人在斯特罗布里奇皮彻(Strobridge and Pitcher)农场工作。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5页,图22选自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图片博物馆,The report by Chief Engineer Montague, dated November 25, 1865G.J. "Chris" Graves and Carol Graves)

    15

华工利用在国内家乡的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在加州从事农田开垦。在萨克拉门托河和美利坚河流域三角洲地区的大片涝洼地上开垦出了1800万亩良田,使之适合种植小麦、玉米、亚麻、大麦、蔬菜、棉花和亚热带水果,这片良田是在全靠双手,没有任何现代农业机械下开出的。开垦前,这里的土地价值为每英亩1—3美元,开垦后猛涨到100—200美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农场,被称为“北欧的面包篮”。潮田开垦公司总理罗伯特斯1876年在国会作证时说:“中国人在农业上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等于我们矿产的总值。仅筑铁路和改良涝洼地,华工就为美国创造了2.897亿美元的财富。美国学者研究认为,是华人教会了美国人如何栽种、培育、收获果园和庭园里的作物。没有华工的辛勤劳作,就没有加州农业的最初发展。加州葡萄园闻名于世,是和华工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1872年加利福尼亚生产的草莓,占当时美国2/3,得益于华人的经营。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6页,图23-25选自Bill Moyers主编和导演的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DVD梁启超认为,加州的繁盛“实吾国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

    16

    图为约1850年时的加州萨克拉门托的唐人街。19世纪50年代来加州“淘金”和60年代修建太平洋铁路的绝大多数华工在萨克拉门托和旧金山地区居住,由于语言不通,只能与周围的中国人在一起交流,逐渐形成了中国人相对集中的社区——唐人街。萨克拉门托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萨克拉门托河下游,西南距旧金山137公里1848年其东北56公里处发现金矿,成为淘金者的物资供应中心。1854年萨克拉门托成为州府。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7页,图26选自California State Library, Sacramento, California)

    17

    华工在美国从事成衣、服装加工、洗衣占有相当比重。不善市场竞争的中国人在加州还从事“淘金”、采矿、筑路,还垦殖荒地、整治农田、种植葡萄和水果、捕鱼虾、餐饮、制烟、制鞋业、羊毛制品业和家佣服务行业。在加利福尼亚的服装业,1870年的产值为27000美元,1880年增加到360万美元。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曾记述:“洗衣业,实在美华人最重要之职业也。”洗衣业工作时间长、劳动繁重、单调重复、孤单乏味、收入低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这样一首歌谣诉说华人从事“八磅生涯”的艰辛:“一把熨斗八磅重,十二小时手不闲。一周干满七天活,挣了一点血汗钱。拣到洗,熨到叠,为了一碗活命饭,辛苦劳累在‘金山’”。图为华工正在从事服装加工。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8页,图27选自Becoming   

American,Nevada Historical Society;1860加利福尼亚清史杂志( Huchings California Magazine

    18

      华工在加州捕鱼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8页,图28选自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 DVD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28 of 149Harper's Weekly, Vol. 191875年,CALL NUMBERMTP/HW: Vol. 19: 240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DIGITAL IDcubcic brk5387)

    19

    在淘金热时代,加利福尼亚的中国菜农为矿区的白人社区和华人提供了大批新鲜的蔬菜。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9页,图29选自加利福尼亚历史协会(California Historical SocietyFN-02346)

    20

    华工在加州从事餐饮业。开餐馆是当年华人最普遍的职业之一。经营者起早贪黑,尝遍辛劳却收入低微。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29页,图30选自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DVDNevada Historical Society)

    21

        许多中国移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些美国人家庭帮佣,从事家务活。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30页,图31-34选自加州伯克利大学图书馆,班克罗夫特图书馆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Berkeley Library

    22

    1868722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清政府在华盛顿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该条约的第五条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切念民人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为是现在两国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第六条规定“中国人至美国,或经历各处,或常行居住,美国亦必按照相待最优之国所得经历与常住之利益,俾中国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适应了美国对华工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平等交往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大批华工去美国修筑铁路和开发西部。由于这一条约的签订,前往美国的华侨人数激增,据统计1868-1870前往美国的华侨人数为:18685157人;186912874人;187015825人;1868-187033856人。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31页,图35-36选自《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69,20页,并见《中外条约汇编》,132页。)

    23

      清政府粤督张之洞在1886年曾上疏朝廷说:“金山各埠,始则利华工之工勤价省,多方招徕开矿修路之工,美商籍华工以获利者,不知几千亿万。” 表明金山华工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32页,图37-38选自《清史稿》志第131卷《邦交》四:《美利坚》,中华书局,1976,4588页;陆鼎元编:《各国立约始末记》(卷八),《续修条约》(光绪六年)编者按语。陆鼎元在编辑《各国立约始末记》中写道:“华工至美国自咸丰季年(公元1852)始,往者皆聚于旧金山,是为加利福尼亚省滨海都会,时初属于美,新得金矿,议开铁路,方利用华工,在香港设招工公司,广务招徕。至同治(开始于1862)初,已有万余人,三四年间至者骤多。”《清史稿》志第131卷《邦交》四:《美利坚》,中华书局,1976,4588页。]

    24

    华莱士·贝克在“淘金热”时的加利福尼亚矿区主动为中国工人所摄的一张老照片:中国男子“Chinese  Man”,是用所谓达盖尔银版法拍摄的。它被镶在金色的金属框中,外面又套着一个压花的丝绒盒子,包括盒子在内,纵长约有9厘米。这位“中国男人”的姓名和籍贯无人知晓,他的姿势像个“中”字。脸上似乎写满了饱经风霜的历史。挺直腰板,把辫子拉到胸前,手中从容持握住辫子的尾端,身穿的白布褂展示了典型的中国服装。

      (见黄安年编著《沉默的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33页,图39选自加州奥克兰博物馆Oakland Museum of  California)。

    25

       在美国内战中,也有少数中国人参加了联邦军队反对南部奴隶主分裂国家统一的战争。究竟人数有多少由于使用英文名字而难以确认。有学者研究至少有5人,有的则说至少有50人。图片中的吴宏毅((Woo Hong Neok编入宾州志愿军紧急民团第50步兵团第1连。他在“自传”中写道:“1863629日,我不顾兰开斯特城朋友的反对,参加了志愿军,因为我认为北方反对奴隶制度是正确的。但朋友们认为我不该冒生命危险,因为我的家人全在中国,而在美国我既无财产又无亲人,去参加志愿军所为何来?” 在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那县奥克兰公墓内,一座老兵名叫托马斯·萧华纳斯(Thomas Syl-vanus)的墓,碑上面刻着“Ching Lee”(李青)二字,他(184574日生于香港,18916月去世),是被美国政府承认在美国内战中参战,并且获得了退伍金的中国人。

      (选自1860 edition of Hutchings California MagaziThe Virtual Museum of the City of San Francisco美国历史学家能确认名字的中国人有吴宏毅、爱德华·戴·科霍特、安东尼·达戴尔、约瑟夫·L·皮尔斯、约翰·托米等。)

 

以下为其他资料,时限包含19世纪下半期

                  (1)1860年哈泼斯周刊刊登:单桅小帆船Spray'和中国人‘Jackalow

         (选自brk5344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130 of 149 Harper's Weekly, Vol. 41860年,CALL NUMBERMTP/HW: Vol. 4: 204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IGITAL IDcubcic brk5344"The Sloop 'Spray'" and "The Chinaman Jackalow")

 

                 (2)中国华工在旧金山入境时等待海关检查

        (选自旧金山海关提供照片,brk5411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1850-1925Item 32 of 149Harper's Weekly, Vol. 211877年,CALL NUMBERMTP/HW: Vol. 21: 81The Bancroft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DIGITAL IDcubcic brk5411)

 

          (3)中国翻沙工人在旧金山的Selby Smelting

            (选自加利福尼亚历史协会,Chinese Foundry Worker at Selby Smelting, Sa Francisco. Courtesy of California Historical Society, FN-16166 )

 

                   (4)中国缝衣工人在旧金山

           [选自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中国劳工在美国西部的工业中心旧金山的雪茄烟业、制鞋业、制长统靴业、服装业、羊毛制品业占有很大比重。在加利福尼亚的服装业,1870年的产值为27000美元,1880年增加到360万美元。Chinese Laborer at Sewing Machine. Newline Photographer Arnold Genthe. Industrialists employed Chinese workers in the cigar, shoe and boot, garment and woolen industries of San Francisco , then the industrial center of the west. In Californias  garment industry, the value of products increased from $27,000 in 1870 to more than $3.6 million in 1880, Courtesy of Library of Congress.]

 

           (5)中国华工在加州的生活区

     (选自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DVD)

 

           (6)加利福尼亚商店中的中国工人

     (选自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DVD,在经营杂货业方面,台山华侨陈程学是成功的典型。他于1860年来到美国西雅图谋生,是该埠第一位中国人。1868年创设华昌公司,是西雅图最老的商号之一,专营雪茄烟、茶叶、爆竹,兼营裁缝,又向中国出口小麦;还做包工,承接建筑工程,招募铁路华工。 )

 

            (7)中国华人商店在旧金山

     (选自Becom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ExperienceGold Mountain DreamsDVD)

 

                  (8) 1890年左右美国Trinity County的编织华人家庭

 (选自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摄影博物馆,Weaverville Chinese American family, Trinity County, circa 1890)

 

          (9)在美国的中国妇女

           (选自The Swackhamer Pacific Railroad Stereograph Collection)

 

                (10) 1860Caribou的货车路

                    (当年Barkerville Caribou最大的采矿城镇,现在已经成为遗址,图为运货车道路。在淘金热高峰期

这里的华人高达5000人。选自

http://collections.ic.gc.ca/generations/emigrants/goldrush.html, The Gold Rush

  Barkerville became the largest mining town to be built in the Cariboo. Today

  it is a heritage site.

  The white miners tried to keep the Chinese out, even by violent means. Still,

  they came by the thousands.  At the height of the gold rush, there were as

  many as 5,000 Chinese in Barkerville, the first recorded Chinese settlement. 

  As the Chinese community expanded, more Chinese poured in, mainly from Hong

  Kong to work in the service occupations - laundries, restaurants, farms.

  In the 1860s the Chinese setup transportation companies to move gold- the

  Kwong Lee and Tai Soong - using mules and later wagons up the Fraser Valley

  and into the Cariboo.)

 

  (11)  19世纪在船上的中国移民

                    (选自http://collections.ic.gc.ca/generations/emigrants/goldrush.html, The Gold Rush

EmigrantsEmigrants,Captain John Meares, a retired British naval officer (1756-1809) noted the presence of Chinese people in Canada as early as 1788. )

 

           (12)在加州送菜的中国小贩

                 ( 选自http://collections.ic.gc.ca/generations/emigrants/goldrush.html, The Gold Rush

LabourersLabourers)

              

         (13) 淘金时代的加利福尼亚湾区

                ( 选自http://www.bachinese.com/forum/read.php?tid=6372湾区华人)

 

[说明:初稿写于20066,20097月博客发布时有所补充和调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243313.html

上一篇: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风情(二)
下一篇:体验地铁自天通苑到西单一路站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