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资本主义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元化和不平衡化的发展(《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已有 4367 次阅读 2008-2-26 07:01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

资本主义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元化和不平衡化的发展(《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225日发布

 

这是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级本科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1998.9.1----1999.1.12)开设的选修课《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的第五讲: 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和外部环境的第三、四个子目,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第五讲的注释一并在此发布。

 

*************************************************************

 

第五讲: 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和外部环境

                                     (3学时)

. 资本主义的外部环境和战争与和平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与和平的外部环境。在近代史上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频仍。例如在德国从1618年开始的30年战争到1721年的北方战争经过了100年时间,从1740年开始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到18701871年普法战争又经历了五次战争。在法国从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到1871年经历了五次战争。在英国从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到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六次。在俄国有自1798年起参与反法联盟战争到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七次。而在1920世纪之交被列宁所称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开始的的英布战争、1898年的美西战争和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19411918年和19391945年的两次世界大战也在使西方发达国家分成两大厮杀军事集团。然而在资本主义大发展的20世纪下半叶,尽管人们发现尽管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并未销声匿迹,然而自1945年以来时钟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第三次世界大战仍未发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时世界的主题,这种潮流显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

    当代世界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世界局部战争不断,其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大超过了20世纪上半期的任何时期。据笔者的粗略统计,不把短暂政变或武装冲突计算在内的局部战争自19461996年间共有126起,其中超级大国、大国强权和地区霸权主义国家直接挑起或操纵的战争21起;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遗留问题引起的战争及多数由于民族的或宗教的领土的纠纷引起的战争共28次;发达国家集体制裁地区国家的战争1起;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战争共16次;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武装冲突或因苏联东欧国家的解体遗留问题引起的战争共8起;民族独立国家内部矛盾计划激化爆发的战争共52次。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没有发生一起。25同时在西欧和北欧的本土除了战后初期在希腊一度内战外,没有战事发生,这种情况无疑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整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战争在美国本土进行数量最少、负面影响最小、经济和政治上的相对得益最大。在建国以来的222年中,美国参加的全国规模的战争共1033年时间,其中本世纪617年时间,自1812年以来的176年间没有一个外国士兵在美国本土为所欲为,自1965年以来的133年间在美国本土没有战事,在1939年前美国通常的军费开支很低,常备军人数很少,所有这些了对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分有利的条件。26德日意为发动世界大战即给世界人民带来空前的浩劫,也使自己付出的前所未有的惨痛代价给人们以反面的启示,二战后日本和德国极低的军费开支对于推动两国的经济腾飞起来积极的作用又从正面给人们以启迪。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和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平与发展潮流既符合社会主义的利益,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现代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元化和不平衡化的发展

    现代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元化和不平衡化的发展趋势是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它在整个上有利于现代资本主义向纵深和横广两个方面发展,但就世界的领先国家而言,会发生有利或不利于某些国家的调整。

    20世纪的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多样化的世界,它不仅有资本主义经济,而且有从资本主义经济中分离出来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有不走传统资本主义老路的新型的发展中资本主义,以及从社会主义道路转轨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列宁在1915年曾经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27苏联和欧洲亚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后出现证明了列宁论断的正确。但是,这种不平衡规律同样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进程中,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不以制度划分的现象,只是在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为突出罢了。

  这个越来越多样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表现为下列一些方面:

  

   首先,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平衡发展是贯穿于本世纪的始终。本世纪上半期的不平衡发展和集团演变表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期间的同盟国(德、奥匈)和协约国(英、法、俄、意、日及美)力量对比的消长和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期间的德、意、日轴心国和盟国(英、法、美) 力量对比的消长和对立。第二此次大战结束后的1/4世纪(1945~1969)的不平衡发展, 呈现美国独霸、日本西欧依附的态势。70年代的不平衡发展, 突出表现在美国霸主地位开始相对衰落, 形成以美为主的美、日、西欧三足鼎力态势。80年代以来, 日本正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雅尔塔体制结束后, 西方大国的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剧, 新的格局态势正在蕴酿中。就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来看,占前五位的国内生产总值顺序是:世纪初为美德英法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是:美英法德日;1965年时是美(6886亿美元)、联邦德国(1148.3亿美元)、英(995.3亿美元)、法(979.3亿美元)、日(909.7美元)1985年时是:美国(39466亿美元)、日(13279亿美元)、联邦德国(6249.7亿美元)、法(5103.2亿美元)、英(4543亿美元);1995年时是:(69520.2亿美元)、日(51085.4亿美元)、德国(24157.64亿美元)、法(15360.89亿美元)、意(10869.32亿美元)28这表明:在本世纪美国的优势地位虽无变化,但是到世纪末绝对优势地位已经动摇;世纪初和60年代中德国的老二地位是相同的;日本后来居上,到80年代已经从世纪初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把交椅,而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德法意三国的总和;英国则从近代日不落帝国的霸权地位跌落到不如被列宁称“贫困的帝国主义”的地步。尽管如此,发达资本国家间力量对比的更替绝不意味着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埃的衰落。

   

    其次, 现代西方世界集团化、区域化和一体化并存。现代西方世界的集团化趋势一个世纪以来,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说, 本世纪上半期(1945)是西方国家间军事集团之间、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集团间的对立, 那么本世纪下半期是苏联为代表和美国为代表的两大社会制度组成的集团对立(1991)29如果说自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 西方世界的集团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集团因素, 那么在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后, 意识形态因素已经开始淡化。但是它并没有放弃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激化方式, 而是在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和民族国家利益的情况下, 更注重演化和经济手段。世界银行报告1992年在地理区划时, 就使用了东欧或东欧和前苏联的分类; 世界银行报告1993年在按人口统计学划分的地区时, 使用了欧洲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分类。30进入90年代以来, 出现了从政治集团化走向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北约集团、欧共体的扩大趋势和巴统组织的解散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区域化的趋势在本世纪上半期表现为的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拉丁美洲一体化、东亚以至亚太圈; 在二战后的最初1/4世纪里, 突出表现为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八十年代以来则表现为北美经济区、西欧经济圈和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雏形的酝酿。

   

  第三, 民族化在现代西方世界的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趋势中占有重要地位。事实上, 西方世界的集团化、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并不排斥民族化, 各自的国家利益仍占中心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国家利益的强化和90年代以来民族化的抬头都反映了这一点。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和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属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但是两者的多方面区别是不可忽视的。前者是近代世界的产物和主角,后者是20世纪的产物并在5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继而自7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开始显示不容低估的作用。80年代以来少数新兴的发展中工业化国家开始挤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90年代则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赶上和超过二三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从一个方面显示了20世纪前兴起的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20世纪下半期崛起的新兴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较量将会对21世纪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就经济发展的水平来考察, 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仅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而且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扩大。世界银行<<1993年发展报告>>显示: 1991年低收入国家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350美元, 而高收入的工业发达国家人均21,050美元。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NP相比, 相差60.14倍。311992年为59.9, 1990年为56倍、198854.6倍、197026.6倍、1950年为22倍。32 1995年最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全部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NP24930美元,而除印度和中国外的低收入国家为430美元,两者相差58倍。33而在1983年时,前者为11060美元,后者为260美元,两者相差42.5倍。34如果把美、日、德、法、意、英六强的GDP总值相加来计算, 则在1970年六强GDP17714.8亿美元, 占全世界的63.09%;而到1994年六强GDP166572.96美亿,占全世界的66.04%。整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1965年的GDP14132.80亿美元,占全世界的70.53;1970年的GDP21056.9亿美元, 占全世界的74.99, 1980年共76855.74亿美元,占全世界的71.43,1994年共201202.4亿美元,占全世界的79.77%。35如果把人口发展趋势计算在内,则这个差距更为明显,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人口1980年共7.76亿占全世界人口44.28亿的17.52,1994年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人口共8.50亿,占全世界人口56.01亿的15.17%。36根据1997年世界银行报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则1995年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224855.48亿美元,除中国和印度外的低收入国家为13522.56亿美元,两者相差16.3倍。而1980年时前者为77580.74亿美元,后者为7382.36亿美元,两者相差10.94倍。37它表明,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迄今并未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

  

  第五, 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扩大。当代世界特别是本世纪六、七年代以来, 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不平衡发展尤为明显。就社会经济制度而言, 少数国家在实行民主革命的基础上, 向初级的社会主义阶段过渡, 大多数国家则是发展中的民族主义领导的资本主义制度, 其中有的带有封建性或半封建性, 有的带有依附于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色, 还有的兼有封建性或依附性, 也有的则是前资本主义的多种社会形态混合向资本主义过渡。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 少数国家已走上了新兴工业化的脱贫之路,如以人均GNP计算, 1995年新加坡为26730美元, 超过了法国的24990美元,居世界人均GNP高收入的第8; 香港地区1995年为22990美元,超过了芬兰、加拿大和意大利。1995年韩国为9700美元, 接近葡萄牙的9740美元,跨入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行列。38虽然新兴国家的工业化不会走发达资本主义的老路, 但是, 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力量在整体上的某些发展势头。然而如果把发展中国家看成一个面孔、一种模式则是不符合事实的。就地区发展来考察, 除海湾地区产油国、东亚“群龙”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外, 整个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区的发展水平, 高于亚洲地区, 居末位的是非洲地区, 尤其是黑非洲地区。据<<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按地区的人均GNP计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为3320美元, 比欧洲和中亚地区的2220美元要高,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490美元, 而南亚地区只有350美元。391992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1990年时阿联酋人均GNP19860美元, 而最低的莫桑比克仅80美元,两者相距248倍。1992年阿联酋人均GNP22260美元, 而莫桑比克降到60美元, 两者相差371倍。401997年新加坡人均GNP为莫桑比克(80美元)334倍。41

  

    第六,环境、人口和资源等可持续发展因素的不平衡性。环境问题的突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是现代化高度发展带来的伴生物。环境保护运动首先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即向全球扩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不同的环境问题。一般说来,在处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上,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好得多。世界人口的爆满以及城市人口的剧增、人口的国际性流动加快、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发达国家人口的相对减少和人口老领化的发展,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发达国家的人口困境要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爆满困境要好得多。至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样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不可再生的自愿优势已经相对减弱。从总体上说,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发达国家无疑比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的有力条件。

 

   20世纪同时还呈现了世界资本主义更加相互依存的趋势。这种相互依存和统一性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 20世纪是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和一体化、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世纪。19世纪的世界,世界经济现代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尚未真正开始。世界上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大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系。到了20世纪,自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来,世界上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的对立。但是在整个20世纪里尽管双方力量对比的效长时有变化,但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占有绝对优势或很大优势是明显的事实。整个世界经济秩序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以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主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为主干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经济秩序,抑或冷战体系结束后旧有国际经济秩序向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起核心作用的旧有国际经济秩序向世界经济新秩序过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运转占据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在影响全球的科学技术、世界贸易、投资、金融、货币等经济联系的加深和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带来的全球性重大影响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而且大大加速了社会生活的全球化趋势、推动了文化艺术和教育的全球影响、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趋势。在当今世界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深受市场经济规律制约的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除了朝鲜。古巴等极少数国家迄今未宣布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外,世界上极大多数国家均宣布走市场经济道路,其中占绝对优势的资本主义体制类型的市场经济。世界性贸易、投资、金融、货币等经济联系的加深和集团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使得全球市场经济更加相互依存, 各个地区和国家协同发展则互利互补, 对抗拆台则损人害己。在当代世界不仅联合国及其建立的10多个政府间机构承担了“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制国际问题”的责任。42而且产生了几乎无所不包的世界性、区域性、专业性经济组织,这是在二战前所没有的现象。这些不同类型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生动地体现了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国家经济间的相互依存和经济一体化走向。其中1995年起改称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七国首脑会议、欧洲共同体(1995年起改称欧洲联盟)77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的影响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的。

 

    第三, 超越国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人口控制等影响全球问题的协调。当代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全球性的, 大气质量的恶化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水资源污染和匮乏、森林和草原植被受严重破坏, 土壤沙化和耕地面积减少、野生动植物和稀有资源的减少、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对于全球的环境恶化造成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加强环境合作, 在环境和发展领域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成为各国义不容辞的义务。至于当代世界人口激增, 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而且加速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的老龄化成为世界性首先是发达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当代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是全球性的。当代世界的新移民浪潮和难民问题同样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各国协调对策。

 

    第四, 维护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防止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成为关系为全球关注的大事。80年代前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经济的迅速增长。80年代以来,维护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并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50年来。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有过经济的大发展,也有多次的经济危机,这种危机对于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有过辉煌的发展经历,但是也有严重的挫折,这种挫折例如苏联东欧国家的转轨同样对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严重的影响。以及发展中走上新兴工业化道路的“脱贫”国家和贫困程度加重的国家,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影响。30年的大危机的直接后果,产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策源地。要防止新的世界大战重演, 依然依赖于全球的协同奋斗, 包括扼制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蔓延。1997年秋以来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同样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政局的动荡带来重要影响。

 

    第五, 各国普遍面临的发展和改革的重大课题。发展和改革是当代世界的主潮流之一,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普遍面临的发展和改革的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各国可以借鉴,而不分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人们不难忘记,正当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时,美国进行了强化国家干预的经济改革,而苏联则沉醉于社会主义无比优越性的苏联模式中,从而对战后美苏经济的竞争产生了不利于苏联的影响。80年以来,中国摆脱文革十年的经济困境,开始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无疑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97年秋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向全球敲响了新的警钟,即使被誉为“经济发展奇迹”的国家,仍然需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进行新的改革。在人类历史行将跨入新世纪的90年代中期, 国际经济政治关系格局的变迁和世界大国的沉浮,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各国改革战略的正确与否及其后果。改革兴国,改革强国。43

 

注释:

1 <<参考消息>>199828日第6版转印自法新社斯图加特199824日电。

2 参见徐大同主编:<<20世纪政治思潮>>,73,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3 参见胡金平:<<美国70年代的新保守主义>>,世界历史,1991年第三期;王恩铭:<<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3;丁一凡:<<80年代欧美的自由主义新浪潮及其走向>>,欧洲,1993年第2期。H·塞西斯著,杜汝辑译:<<保守主义>>,商务印书馆,1988年。

4 徐大同主编:<<20世纪政治思潮>>,92-95,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5 参见方绍伟:<<美国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利他主义经济学>>,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1年第7期。

6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合著:<<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

7 这些是:西方基督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印度河流域古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安第斯文明、古代墨西哥文明、育加丹文明、玛雅文明等。引自汤因比著:<<历史研究>>,1,牛津大学出版社,1957年英文版,34,转引自郭圣铭著:<<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45页。

8 []亨廷顿,塞缪尔:<<文明的冲突>>,<<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

9 []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

10 []布鲁姆,艾伦著,缪青、松丽娜等译:<<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11 []布热津斯基,兹比格涅夫著:<<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116-118,123页。

12 []克林顿著<<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45-46页。

13 []石原慎太郎、江藤淳著:<<日本坚决说`'——战后日美关系的总结>>,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4 []梅原猛:<<超越日本的现代化>>,日本<<呼声>>月刊19956月号。

15 李慎之:<<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美国研究>>, 1994年第4期。

16 []亨廷顿,塞缪尔:<<文明的冲突>>,<<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参见徐国琦:<<塞缪尔.P.亨廷顿及其”文明冲突”论>>,<<美国研究>>,1994年第4期。

17 亨廷顿,塞缪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前言,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18 []克莱门斯,沃尔特:<<不同的文明有利益冲突担可以合作>>,<<国际先驱论坛报>>,199717日。

19 亨廷顿,塞缪尔:<<西方文明:是特有的,不是普遍适用的>>,<<外交>>杂志1996年第11-12月号。

20 亨廷顿,塞缪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版序言,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1 亨廷顿,塞缪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版序言,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2 亨廷顿,塞缪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348,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3 亨廷顿,塞缪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350354,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24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31页。

25 黄安年著:<<当代世界五十年>>22<<五十年间世界上一百余次局部战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6 黄安年著:<<美国社会经济史论>>4<<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历史上的战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7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8.23),<<列宁选集>>2,709,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版。

28 世界银行:<<198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185; 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207;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237页。

29 黄安年:<<雅尔塔体系和美苏两极世界>>, 世界历史, 1991年第1期。

30世界银行: <<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1993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 1993年。

31 世界银行:<<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

32 笔者据历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表1统计。据<<1994年世界银行报告>>,1992年除中国和印度外低收入国家人均GNP370美元, 高收入国家为22,160美元。

33 世界银行:<<1997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年版,214-215页。

34 世界银行:<<1985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5年版,174-175页。

35 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1,209;<<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212213页。

36 同上。

37 世界银行:<<1997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年版,236-237页。

38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14-215页。

39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 1,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215页。

40 <<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 1,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 <<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年。

41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14-215页。

42 联合国新闻部编:<<联合国手册(1945-1965)>>,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409页。

43 黄安年: <<跨世纪的当代世界改革潮>>, <<历史教学>>, 1994年第3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6308.html

上一篇: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和外部环境 书目 《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下一篇: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文化(下)(《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