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
D 车内近看哈尔滨东北虎林园中虎狮(2014.08.04)
2025-11-1 11:52
阅读:734

D 车内近看哈尔滨东北虎林园中虎(2014.08.0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51101日发布,第38034

【个人所藏资料 影像资料YXZL2014.08.04

201484日下午,我们来到东北虎林园参观。东北虎林园坐落在松花江北岸,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拥有700多只人工饲养繁育的纯种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饲养和繁育基地东北虎林园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科普陈列馆和供游客参观观赏的野化驯养区、成虎区、育成虎区、种虎区、狮虎区、非洲狮区、虎王区、幼虎区、步行区和观虎台等11处参观景点,可观赏纯种东北虎100只以上,白虎8只,雪虎1只,白狮2只,狮虎兽2只、黑色美洲虎3只,非洲狮20只,游完全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除步行区和观虎台之外,其余景点需要坐在车内去寻觅虎踪。

虎分为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达腊虎、爪洼虎、里海虎和巴里虎八个亚种,其中爪洼虎、里海虎和巴里虎已经灭绝。

东北虎作为国际上最著名的濒危物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列入世界保护物种白皮书。同时,被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CITES)列为附录I物种。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东北虎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为了近距离观察东北虎林园里的老虎,我们坐在有着双重保护的专用车内,靠近笼子里的老虎观看。或者走出专用车,在有防范栏的观虎台远距离的观看众生相老虎。

现在的照片反映的是坐在有着双重保护的专用车内观察。保护好观察和识别老虎的人不被伤害是很重要的。在一路观察中司机的驾驶技术重要,尤其是那些凶猛的拦路虎,不赶走它,就无法前行。

照片A26张, B26.C26张,D14是我们在车内近中虎和狮时所拍摄。

D15

1DSCN2981.JPG

2DSCN2983.JPG

3DSCN2984.JPG

4DSCN2985.JPG

5DSCN2986.JPG

6DSCN2987.JPG

7DSCN2988.JPG8DSCN2989.JPG

9DSCN2990.JPG

10DSCN2991.JPG

11DSCN2993.JPG

12DSCN2994.JPG

13DSCN2995.JPG

14DSCN3006.JPG

15

 DSCN3007.JPG

据介绍,80年代,通过研究部门的调查显示: 野生的东北虎在中国境内仅100余只,世界上也不过400余只。东北虎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而它们生存的环境仍在继续恶化。

1986年横道河子饲养场建立了 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饲养和繁育基地————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

199510月东北虎林园正式开始兴建。东北虎林园建设了36万平方米的猛虎园,改造了虎舍并建立了东北虎科普展厅。

东北虎林园建有野化驯养区、成虎区、育成虎区、种虎区、狮虎区、非洲狮区、虎王区、幼虎区、步行区和观虎台10个参观景点,可观赏纯种东北虎100只以上,还可观赏到白虎、雪虎、白狮、猞猁狮虎兽猎豹、花豹、金钱豹非洲狮、孟加拉虎、黑色美洲虎等珍稀动物,游完全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

虎王区

是著名的虎王兄弟52号和53号东北虎的地盘,别的虎休想踏进半步,一旦有敌来犯,它们会联手出击,共同捍卫自己的领地。

种虎区

区内均是具有国际谱系、遗传性状优良的纯种东北虎,它们担负着延续种群优良基因的重任。园中的37号种母虎,皮毛光亮,花纹清晰,外号为大美人大美人是东北虎林园所有雌性虎中的产仔最多的1只,9年间共繁育成活后代30多只,又被喻为英雄母亲

成虎园

放养的是7-8岁的东北虎,它们正值壮年,身型矫健,动作敏捷异常,对付猎物常常是群起而攻之,刹那间可把猎物撕得粉碎,其场面惊险刺激,惊心动魄。幼虎园内放养是2岁左右的虎,它们是水中捕猎的能手。每逢夏季,饲养员每天都要向深水池中投放活鸭让它们捕食。

非洲狮园

非洲狮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有时雄狮之间也会因为争夺配偶而上演狮王争霸战

狮虎园

是将仔虎与仔狮放在一个园中驯养,让它们慢慢地培养感情,等到成年后,希望狮与虎能进行交配,产出珍贵的狮虎兽或虎狮兽。

步行区

内有当年的仔虎、1-1.5岁的幼虎、白虎、雪虎、白狮、狮虎兽、黑色美洲虎以及孟加拉虎。仔虎喜欢活动,不知疲倦,不时地在园中奔跑追逐;小虎或成群的在一起玩耍、嬉戏,其动作、表情让游人心情愉快,找到十足的乐趣;或成群地卧在一起,一个个圆圆的小脑袋同时向一个方向张望,看上去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国画——百虎脸谱图。白虎十分稀有,它们性情温顺,被喻为君子淑女。狮虎兽是雄狮与母虎交配所生的后代,狮头虎身,身上的花纹呈网状,全世界只有十只左右;黑色美洲虎和白色非洲狮,全世界的数量也不多。

科普陈列馆

免费向游人开放。科普馆里详尽地保存了有关东北虎的各种资料,以标本、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08412.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