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记(2007.9.24)【2007.9新疆行】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10月8日发布,第37787篇
【个人所藏资料影像资料 YXZL2007.09.24】
我们9月15日下午自乌鲁木齐飞抵喀什,9月19日常真驱车带我们离开喀什经疏勒县、英吉莎县、莎车县大小黑孜戈壁、泽普县、塔南油田,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叶城县、皮山县、墨玉县,傍晚到和田市。9月20日13:00-16:30分,我们从和田出发用了三个半小时的时间走完了424公里的和阿新沙漠公路到达终点阿拉尔市。接着又马不停蹄地由新型兵团城市阿拉尔向阿克苏市进发,18:30分到达了阿克苏,全程552公里。21日上午我们选择307国道经拜城参观克孜尔千佛洞、五彩山、雅丹地貌中午抵达库车。下午寻找库车古城龟兹遗址。22日走轮台,入胡杨林公园、奔库尔勒、走 铁门关、越天山、经库米什镇、奔吐鲁番,晚上入住绿洲宾馆。23日路过火焰山,直奔高昌古城遗址,参观葡萄沟和吐鲁番博物馆。24日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2007年11月5日我发布博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记》,全文如下
在全国各类博物馆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极具特色,9月24日上午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玉麒博士陪同我们逐一详细参观了各个展馆,他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博物馆内的珍品和最新考古成果,馆内不许照相,这里发布照片37张,包括已经在2007年发布即时拍摄的是外景和个别经同意拍摄的镜头共16幅新发布的当时拍摄的照片21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吕启祥2007年新疆行记事本记叙
9月24日 星期一 小雨转晴
在新师大自助餐
10时朱玉麒陪去自治区博物馆
一层看历史, 小朱讲解, 对应看过实物特别亲切
五星出东方利中华 由易演出之卜象 汉代解释,
五颗星同时到东方 罕见
干尸 楼兰美女 复原, 比吐鲁番强 明亮 复原
清代版图极大 沙漠 干燥 才能保持至今, 玻璃当年就有了。
西域文化研究中心
中午在楼外楼 小朱同司机 和我俩(牛肉长荀嫩、小血豆腐红烧、铁板茄子)
下午小朱陪同红山公园 在市中心
天放晴,登山上亭,俯瞰全城,四周青葱一片,绿化好
国际大巴扎,极富民族风情
仿苏公塔 高耸
与阿凡提合影 与维族老人合影
大宋新大58年李怀和老同学家
吴道芬新疆党校 联想梁锦伟
晚 朱玉麒宴请在新师大 李怀和夫妇、吴道芬、邢政委、常真、胥惠民、施新荣、连我们二人共10人
菜肴过于丰盛 老人多战斗力不强
附网上的介绍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是新疆文物收藏和科研中心,建于1953年。其外观造型具有维吾尔建筑风格。馆内装饰亦富有民族特色。展厅面积7800平方米,共收藏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万余件。目前,常设如下展览:1、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览──系统介绍新疆12个少数民族在服饰、起居、节庆娱乐、婚丧、礼仪、饮食、宗教及其它方面各具风姿的民情风俗。展品丰富,深得国内外人士好评。2、新疆历史和出土文物展览──展出了自四、五千年前直至近代从丝绸之路发掘及收集的一千多件珍贵文物,包括锦娟、陶瓷、泥俑、钱币、碑贴、文书、典籍、兵器、器具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西域的灿烂文化。3、新疆古尸展览有距今3800余年的楼兰女尸;有距今3200余年的哈密女尸和距今3000年且末女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1953年筹备,1963年10月1日正式开馆。
该馆藏品3.2万件(号),其中一级品288件。有丝毛棉麻织物 (包括锦、绮、绫、罗、纱、缦、绢、印染、刺绣等大量汉—唐丝织品,毯、毡、绦带、刺绣等古代毛织品),多种文字 (汉文、回鹘文、 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构成了独具一格的藏品特色。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
该馆基本陈列有“新疆历史文物”、“新疆民族民俗”。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绣”、“新疆古尸 (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 等专题陈列和展览。“新疆民族民俗”、“新疆古尸及出土文物”、“新疆石窟壁画”等陈列曾先后应邀到北京等地展出。1986年“中国新疆文物”先后在日本长岛、东京、冈山、仙台等地展出;1988年“新疆民族民俗文物”、“新疆维吾尔族工艺品”分赴澳门、香港展出。
该馆科研工作以馆藏文物为重点。在泥塑俑像的修复与复制,古尸处理与保护,以丝网加固法修复残破的栽绒鞍毯(76×74厘米),以自建传统小窑复制陶器,揭裱古代书画等方面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在古代丝织品研究方面突破了前人“唐代纬锦”说的局限,对唐代印染工艺,尤其是久已失传的“夹缬”工艺作了恢复并使之再现。在回鹘文文献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科研人员 (包括与外单位人员合作 )完成的论著先后分别在全国或自治区专业刊物或结集发表,有的以专著问世,其中有的论著曾分别获1983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不同等次的优秀成果奖。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0506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