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
吕启祥《一份缘》中“略记我周遭的女教授、女学者”谈《红楼金钗 中秋雅会》(2024.9)
2025-10-7 15:25
阅读:535

吕启祥《一份缘》中略记我周遭的女教授、女学者谈《红楼金钗 中秋雅会》(2024.9)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25107发布,第37782

【个人所藏资料  学术研究XSYJ

 关于胡文彬先生邀请九位红楼梦研究女学者2002年9月20-24日于北京参加《红楼金钗 中秋雅会》的活动,吕启祥在2024年出版的《一份缘我的师友亲人们》一书“卅年一觉红楼梦   赢得半生师友情 —略记我周遭的女教授、女学者”中有所叙述,现摘录如下:

*********************

       2002,承胡文彬兄高情厚谊,组织了一次民间性的“红楼金钗中秋雅会”,让我们这些“老大姐”有重新聚首的机缘,其邀约以“小诗代简”,谓“春风笑语松花畔,二十三年弹指间。相期菊月重聚首,香山梦圆待高贤。”落款署“护花山人胡文彬”。他还请了蔡义江、林正义两先生作陪,戏称“护花使者”。赴约的有如下9: 邓魁英、邸瑞平、张傲卉、李爱冬、郭小湄、王悦、庄克华、刘敬圻和我。此次聚会精心安排,蒙香山黄叶村、大观园等热情接待,特别是借重杜春耕先生之助畅游钓鱼台。期间雅兴逸韵,后文还将提及,在此先记郭小湄即席所赋《临江仙》一阙,以志此情:

                            曾记哈城相见日

                            狂歌尊酒相偎

                            回头双鬓已垂垂

                            谁知天上月

                            过往总难追

 

                            胡公妙思胸中出

                            红楼歌声更脆

                            当年好景又重归

                            中秋明月夜

                            喜与月相随

 

       这首词,仿佛又把我带回到狂歌忘情的当年好景中去了。

 

    王悦是我的学长,或曰师姐,刚留校那阵子住集体宿舍,我们还有同室之谊。。

    2002年中秋雅会再聚首之时,王悦是从三学寺来的,她本多才多艺,擅唱昆曲,记得80年宿舍歌会时就唱过,这次更活跃了。在香山的晚会上,她亮出延安时的拿手节目,连唱带跳,十分精采。

    郭小湄2002年中秋雅会,她又兴致勃勃,远道来聚。

    2002年的中秋雅会期间有一个重要节目是游览钓鱼台,对于郭小湄而言,这是一次怀旧、访古、追寻先辈踪迹的难得机遇。小湄母亲的外祖,即为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人,同治进士,曾为太傅,即溥仪的老师。钓鱼台一地,系民国后皇室赠与陈宝琛,陈故世后,作为祭祀公祠,奉其画像于钓鱼台之青青簃。在其生前,此地应有诗文之会,参与其中的,似还有小湄的伯祖父郭则沄等闽籍诗人。治红者当知道,郭则沄还是《红楼真梦》的作者。总之,钓鱼台一地同郭小湄祖上有着丝丝缕缕割不断的联系,能触发后人历史的记忆和无尽的遐想。今天的钓鱼台是国宾馆,其规模和建筑自然迥非昔日可比,但有些老建筑还是保存了的。记得那天风和日丽,我随郭小湄走过不止一个院落,已记不清是否有一处即为青青簃遗址;但令我印象很深的是郭小湄流连其间,特意留影。在钓鱼台的其他场所,她也拍了不少照片。后来,她曾精选了若干洗印寄我作为纪念。 

    出自山东大学的另一位就是庄克华老师了。2002年的中秋聚会,虽则都已退休,而无不应邀来聚,其中庄克华、郭小湄是最远的,分别从厦门、广州不远千里搭机来京。在京一切已由东道主精心安排,而往返路程则须自理,她俩不仅远道来会,且于临行前执意要在城里请大家吃饭,席间还给刘敬圻等打了电话。依依之情,至今难忘。

        这就要说到近日给我带来意外惊喜的张傲卉老师了。她是三十年前松花江畔的十二人之一,2002的中秋雅集,她也是乘兴前来聚首的一位。我们的见面、相叙也就仅限于这样两次机缘。

写于20104-5

原载《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5辑,收入《红楼梦会心录》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附注:

201874日邸瑞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我通过博客表达哀思,今接内蒙古师范大学李爱冬老师来电,告邸瑞平老师于本月四日辞世。邸老师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退休。她女儿遵母嘱事后告知生前友好。现将八年前之文和2013年若干照片重发,以寄哀思。  吕启祥 敬悼 2018.07.28”

 

2022年3月9日,我的博文《痛悼郭小湄老友》:郭小湄先生的女儿打来电话,沉痛通报她的妈妈郭小湄久病不治于2022223日离世,终年88岁。闻讯我们深感悲痛,谈及结缘红学和在广州看望郭小湄的情景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毛庆耆先生和家人节哀。记得20143月下旬,我和老伴广东行, 22日上午,我赴暨南大学看望中文系已退休多年的红学家郭小湄教授,并学书赠郭小湄词作几幅。今见郭小湄教授裱好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现在授权发布其中两幅。启祥并非书家,只因激赏小湄词作,钞录下来,以表敬佩,更示友情。

 

20231220日获悉沉痛敬告:我们的母亲李爱冬于20231220日晨在北京医院老年病科去世。享年92岁。走得安详宁静,她将活在子女孙辈和爱她的亲朋好友心里。”我们发出唁电:“惊悉爱冬大姐走了,十分悲痛。老人走得安詳宁静,子女尽力尽孝,老友遥盼爱冬大姐天国自由遨翔,家人节哀。吕启祥,黄安年,二十一日十五时四十分敬挽。”

 

2024年4月16日,我们在《痛悼学界良师益友邓魁英先生离世》博文中写道:老友先后传来邓魁英先生今天上午六时因病在北京逝世的噩耗,她的离世使我们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邓先生淡出学界以来仍不忘学界老友。2013年11月25日经先生的亲自安排,已经84岁的邓魁英、85岁的邸瑞平、82岁的李爱冬、76岁的吕启祥在北师大丽耘宾馆相聚的场景至今令人难忘。当年红学研究者中“金陵十二钗”的四位难得见面,格外兴奋,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疫情期间和邓先生电话联系未断,相约疫情解除后再见面。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如愿,今年119日上午是和邓魁英老师最后一次电话沟通。在聂先生2018年去世后六年,邓先生也走了,到天国和聂先生相会去了,她和聂石樵先生一直活在我们心中。先生一路走好,愿聂鸿音、聂鸿飞及家人节哀。

【按:本文载于《一份缘我的师友亲人们》第一辑中第131-153页,中国红楼梦学会出品,20249月版,本文附相关资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04967.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