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新发图片)古代中国最西一道关口----铁门关纪实(2007.09.21)【2007.9新疆行】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10月2日发布,第37734篇
【个人所藏资料影像资料 YXZL2007.09.21】
我们9月15日下午自乌鲁木齐飞抵喀什,9月19日常真驱车带我们离开喀什经疏勒县、英吉莎县、莎车县大小黑孜戈壁、泽普县、塔南油田,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叶城县、皮山县、墨玉县,傍晚到和田市。9月20日13:00-16:30分,我们从和田出发用了三个半小时的时间走完了424公里的和阿新沙漠公路到达终点阿拉尔市。接着又马不停蹄地由新型兵团城市阿拉尔向阿克苏市进发,18:30分到达了阿克苏,全程552公里。21日上午我们选择307国道经拜城参观克孜尔千佛洞、五彩山、雅丹地貌、盐水沟中午抵达库车。下午寻找库车古城龟兹遗址。
2007年10月21日我的博文《亲历盐水沟印象记》发布,全文如下
2007年9月22日中午过后,我们一行三人驱车离开库尔勒,来到位于市区西北郊八公里处的天山山脉中,汽车在迂回曲折行进中很快到了扼收美丽的孔雀河上游陡峭峡谷的出口,这里是古代中国26道名关最后一道关口, 被称为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中道咽喉,叫做铁门关。关口两旁的山石如削,孔雀河从关边流过,水流湍急,河下面新建了一座水电站,城关是前几年新造的,山石边有许多古今文人的诗词石刻。峡谷中依山傍水,山峰陡峭、流水湍急,林木葱郁,花早争妍,亭台楼阁,错落其间,幽静环境,成为在大漠中难得的军事要塞。
我们在这里心细地注视着这些石刻,这里有后人所刻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登铁门关时赋诗一首:“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旁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刃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真实而生动的描绘了铁门关的险要。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曾路经铁门关,公元前60年,西汉西城都护郑吉在铁门关迎接控制天山以北的匈奴日逐王和汉,迎来了民族和解。东汉班超及其子班勇也饮马于孔雀河,横刀铁门关,唐高僧玄奘经铁门关西行取经。《水经注》中称铁门关所在的峡谷为“铁门关”,后人叫它“遮留谷”。前凉杨宣部将张植进屯铁门关,击败焉耆王龙熙于遮留谷。我们还注意到“襟山带河”4个大字刻在峭壁上。(《晋书·西戎传》称:前凉时沙州刺史杨宣进兵西域,其部下张植曾抢先占据这个峡谷而取得胜利,自此遂有兵关之设。《书·地理志》记:‘自亚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即指此地。《明史西域传》的记载更详:"有石峡,两岸如斧削,其口有门,色如铁,人号为铁门关。‘近代谢彬在《新疆游记》中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说该关"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倚危石,侧临深沟。水流澎湃,日夜有声。湾环曲折,幽邃险阻。时有大风,行者心戒……有一夫当关之势!’ 林则徐经铁门关时在日记中也有对当地物景的记载。
下面的图片54幅为我们当时拍摄,现在新发的。A 27张, B27张,
B 27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吕启祥2007年记事本记叙如下
9月21日 星期五 三人行 晴
清早离开阿克苏宾馆(J来住过)沿途先是道旁白杨参天,整齐排列如队列到砍树扩宽公路。
五彩山典型亚丹地貌。两边又是沙漠。亚丹地貌斜削排列向一边倒。如佛盒如空洞,实乃天成。近中午到千佛洞 94年鸠摩罗什?年纪念塑像 登上最高处,有7洞,导游开逐一讲解。只有残存,丰满,不同于敦煌飞天之飘逸。
中午到库车,城市新路极宽,集市热闹非凡,吃煎包
下午共三处景点
1库车古城墙,实为土堆, 有碑57年立
2 烽火台 路难走 过流沙 在一高地上, 台高耸约四层楼高,汉代景帝时遗存 已建门 拦围,无人,守卫者让我们进去
3 唐代西大寺遗址为一废墟。然宏大规模可见
我只在大殿角上躲荫,安遍走并上制高点拍照
夜宿轮台三宝大酒店 能上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0443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