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帕米尔高原上盖孜边防检查站(2007.9.17)【2007.9新疆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9月24日发布, 第37647篇
【个人所藏资料 影像资料 YXZL2007.09.17】
2007年9月17日这天下午16:00-16:30 我们如愿以偿登上海拔475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在此以前须经悬崖峭壁间盖孜河畔的盖孜边防检查站,我在《帕米尔高原上盖孜边防检查站》(黄安年博文 2007年10月7日)写道:
进入帕米尔高原必须经过位于悬崖峭壁间盖孜河畔的盖孜边防检查站,没有事前办好的过关证件别想顺利通过这一关,人车分流,逐一接受边防哨所战士的检查,我们16日在喀什办好了一切手续,前往红其拉甫界碑的70岁以上老人则只需出示身份证,不需开具特别通行证件。和我们在云南所见通往缅甸的边防检查站不同,这里没有那么多的买卖摊位,在检查站前的一侧排列着几家摊位,使得严肃屏息的检查气氛多少显得平和了许多,我们在检查站前几十米地方摄影留念,避开了摄影禁区。
10张是随机拍摄的。
1
23
4
5
6
7
8
9
10
吕启祥2007年记事本记叙
9月17日 晴 星期一 5人行 二排挤 徐经理坐中间
为了办边防证,迁移至10时才出发。
离开喀什市,不久进入山区,道路开始盘旋上升,一路数着高度,3千多,4千多,沿途看见雪线了,群峰上戴着银色冠,赏真告知这就是慕士塔格了。车随山转,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巨大的喀喇昆仑不愧为冰山之父,公格尔、慕士塔格诸峰都是你的儿子,各有风姿。
海拔4750米红其拉甫口岸,经过几重边防检查,我们到达了帕米尔高原走在世界屋脊上,我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走,节约体能并无多大反映,风较硬,天较凉。并不觉冷,走到飘着红旗的岗哨前照了相,在界碑石旁又留了影,一位大胡子高大的巴基斯坦哨兵着装整齐,神态和蔼,应我们招呼过来一一和我们合影。友谊、和谐,愿所有的边境都能如此。
*************************
*****************************************
(一)帕米尔的拥抱——驾车行走红旗拉甫 小今
我告诉朋友说准备去喀什,于是他们给了我大堆的建议,其中一条则是那边比乌鲁木齐要热一些,在八月天里不必带太多的衣物。可是我还是准备得很充分,因为我知道,这一回去喀什的目的是要上帕米尔的,是要去一个叫塔什库尔干的海拔较高的地方。仅仅凭这一点点信息,我估计旅途的目的地会很凉爽,也会很刺激。由喀什市途经塔什库尔干前往红其拉甫口岸,相当于要走完314国道最南端的这段路程。也许平时开车根本不会注意路旁的里程碑,但行驶在这一段“中巴友谊公路”,里程碑上不断递减的数字让人读得激动不已,因为随着数字的不断变化,预示着我们正在接近国门,正在向着真正的异域方向进发。
峭壁与河流由喀什向南127公里处就是盖孜边防检查站,本来一路上的嘻嘻哈哈突然在这一处戛然而止.因为每一个想通过这里的人和车都是要提前办理边境手续,再挨个儿地对照身份证检验边防检查站给检验前后的车辆与人员都划分了严格的停靠、进出区域.加之每个士兵们都是一副严肃的表情。让这个边防站的气氛显得很紧张.而这只是通往边境的第一个关卡这一带被称为“盖孜峡谷”,从公路两边的悬崖峭壁和蜿蜒在左侧的盖孜河可以明显感觉到峡谷的幽深。其实远在汉代这里就是通行要道,并在此处建立过盖孜骤站,骤站东西两侧的悬崖峭壁…….
(二)漫步西昆仑 作者: 昆仑 发表日期: 2006-07-29 12:24
盖孜边检站
从乌帕尔开始,沿盖孜河逆流而上,越过一段戈壁,坦平的大地突然象发面般的隆起,便进入了昆仑山口。从三千多米到一千二百米的落差,使盖孜河水象无挛的野马,东突西奔,把沿河公路冲刷成一条险途。路侧的山崖上,时有巨大的滚石跌落,更增加了行路的艰险。盖孜边防检查站的门楼,就设在一道宽沟急剧收缩的喉口部位。我三次到达这里,总有维吾尔小姑娘围拢在车门前,向旅人兜售食品。兜售的总是那种农家自做的葱花油饼或水煮鸡蛋,直接捧在稚嫩的小手中。一旦成交,小姑娘的脸就透出一丝欣悦。二十米开外,必有戎装士兵持枪伫立。哨楼、士兵和国旗,衬托着一种神圣和尊严,与卖食品的小姑娘相衬,表述着军旅威严与居家祥和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边检站坐落在一道陡峭的隘口间,旁山而临河。峻拔的山崖,笔挺的青杨,高耸的哨楼和鲜艳的国旗,加上威武的士兵,很是入画。但请不要尝试将这个包含哨楼的边关特写收入你的镜头,以免遭遇尴尬。
从盖孜边防检查站继续南行,随着海拔的持续升高,树影就彻底的从山野景观中消失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0333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