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再忆《我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时的任课老师》(2018.1.27; 2025.9.1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9月10日发布 第37507篇
在新中国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回忆起1985年9月9日在有人民教师摇篮之誉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校广场举行的全校大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时任国家总理亲临现场表示祝贺的情景还记忆犹新。重温七年前撰写的《我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时的任课老师》博文,感慨万千。1954-1958学年的本系为我们任课的教师,多数已经作古,如今还健在的仅有刘家和、杜平两位老师了,他(她)们也都已是九十六七岁的高龄老者了。现在想起1954-1958学年的老师们为我们讲课情景,每位老师都还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1954-1955学年,我们在现恭王府旧址北师大北校园(定埠大街)上课和学习生活,教室在楼内和现恭王府内,夜自习在当年恭王府内临建的大饭厅内,住在附近的原辅仁大学宿舍楼地下室(七人一间),开学典礼在原辅仁大学礼堂,陈垣老校长讲话,大学期间我们还到陈老校长家进行专访。
1955-1958年随校本部迁移至现新街口外大街北太平庄总部的数学楼一楼上课。每年的开学典礼照例是陈老校长讲话,地点在今校本部的数学楼和物理楼间。
当年没有时下通用的先进教学设备,主讲教师主要凭一张嘴口授及一手板书教学,教师均有手写备课讲稿但很少在讲课时翻阅。老教授在教学第一线发挥专长,如创魏晋封建论的何兹全先生讲授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段;抗战时期老干部张刚教授为我们讲马列主义基础课程大课;抗战前的老党员王真穿着草鞋为我们讲授中国现代史;而1934年参与发起成立“史学研究会”研究社会经济史,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中央社驻莫斯科的记者、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的朱庆永教授为我们讲授世界现代史;先秦史权威专家赵光贤为我们讲中国历史要籍,还有被称陈老校长“金童玉女”的刘乃和先生;老辅仁张鸿翔教授讲课中含许多野史,饶有兴趣。有的配有助教(如刘启戈教授的助教杜平先生),年轻教师如刘家和先生、吴柔曼先生还使用幻灯片进行辅助教学,老教师几乎全部上教学第一线,白寿彝先生亲自还指导我参加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科研小组,从原始资料卡片手抄积累和讨论开始,赵光贤先生、张鸿翔先生、张守常先生多次带我们教学参观房山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八达岭、故宫、卢沟桥等教学观摩点,徐特立老人家还专门接待我们家访,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贯彻过程,参加十三陵劳动挑红砖、奔红砖的场景终生难忘,师生每当中秋、元旦举行联欢,其乐融融。那是我们的助学津贴每月12.5元,但是却充满幸福和甜美的感觉。1958年毕业时我们喊出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迈口号,彭真同志亲自给我们做报告,为我们打气,在我们看来人民教师没有“特岗”, 理应为人民站岗,回报教师们四年教书育人之恩,人民教师的岗位理应是在农村、在边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0128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