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穗先生致信吕启祥(1993.8.17)【手写原文照相及电脑字体版】
黄安年文发布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8月27日(第37375号)
【个人所藏资料—学术信件(GRSZZL-XSXJ-486)
手写体学术信件是普及电脑使用前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是21世纪前学者之间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因而手写体学术信件的整理也是学术研究和承传学术的重要基础工程。
考虑到时下使用电脑检测手段辨认手写体程度远低于对电脑字体的辨认度,不仅给审核工作带来新挑战,须有投入更多精力,而且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于手写字体辨认也很困难和费时。为此,我按照通常做法将通过将贾穗先生致信吕启祥(1993.8.17)全部过录为电脑字体。这些学术信件涉及红学界关注的不少问题。信中如果个别字句我们难以辨认,只能以£格标明或跳过,期待高明解读。为了使得原件更加清晰,还做了必要的修补。希望为学友顺利阅读提供些方便,有兴趣的不妨对照检查,如果学友解读所缺字句相告,不甚感谢。我的博文秉承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嘉惠学界,唯此而己。
下面是信件原文电脑字体,如果发表后网友依然看不到,希望阅读信件内容,请联系科学网编辑部,或者尽快告诉我,或电话,或电邮:annianh@bnu.edu.cn
吕启祥先生台鉴:
8月4日的尊扎拜悉,谢谢先生的关心及指教。我因8月上旬到庐山参加会议,回苏后又忙于处理一些琐事,故延至今日才给先生写信,希请鉴谅。
尊扎称拙稿《就当前红学研究突破点及有关问题的看法》,是“所论较为宏观”,实属谬奖。我自知拙稿纯是管窥蠡测, 且多狂悖之言,难免不为方家所晒笑。之前,在88年,我曾写过另一篇对当时的红学界表示若干看法的拙稿,和此篇拙稿有某种相联系之处(但两篇拙稿具体针对的镀锡对象不尽相同)。现不避浅陋,随信呈上,以便先生能更全面了解我的看法,帮助指正拙见中的谬误及偏颇之处。希先生不吝匡教!
另,先生以前在来函中曾提及拙作评注俞平老对《红楼梦》“著者”问题看法的一稿,此文原稿约4000余字。89年季度应《学术月刊》部要求压缩到1200字左右,但至90年上半年该部终未能刊用,后改投《海南师范学报》,才在91年中刊出。现将原稿一并奉呈先生请正,主要目的是如先生对俞老观点感兴趣的话,则从拙作原稿中可以对俞老看法的前后演变过程及缘由了解得更为详细(我对俞老观点的评述,未必恰当,只能聊供参考),记得俞老1986年11月在香港讲学时指出“集体创作”一说后,红学界一度议论纷纷,却莫衷一是。连俞老的亲属,以及王湜华先生等在此后发表的文章中,对俞老看法的解释也纯为臆测,离俞老之意甚远。我前提先生言及俞老此说的大函后,即拟将拙作原稿寄至,后因犹豫之故,未能付邮。
“浮生六记”是我十分喜爱的读物之一,前后阅过数次。昨观《文史知识》7期,拜读了先生的大作《浮生若梦忆云娘》,更有一种亲切之感。顺次 附告
敬颂
时安
【黄安年按:原件未署写信年代,《文史知识》7期《浮生若梦忆云娘》系1993年7月出版故而确定为1993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0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