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东校友致信吕启祥(1982.3.21)【手写原文照相及电脑字体版】
黄安年文黄安年发布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8月16日(第37265)
【个人所藏资料—学术信件(GRSZZL-XSXJ-472)
手写体学术信件是普及电脑使用前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是21世纪前学者之间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因而手写体学术信件的整理也是学术研究和承传学术的重要基础工程。
考虑到时下使用电脑检测手段辨认手写体程度远低于对电脑字体的辨认度,不仅给审核工作带来新挑战,须有投入更多精力,而且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于手写字体辨认也很困难和费时。为此,我按照通常做法将通过将校友刘振东致信吕启祥(1982.3.21)全部过录为电脑字体。这些学术信件涉及红学界关注的不少问题。信中如果个别字句我们难以辨认,只能以£格标明或跳过,期待高明解读。为了使得原件更加清晰,还做了必要的修补。希望为学友顺利阅读提供些方便,有兴趣的不妨对照检查,如果学友解读所缺字句相告,不甚感谢。我的博文秉承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嘉惠学界,唯此而己。
下面是信件原文电脑字体,如果发表后网友依然看不到,希望阅读信件内容,请联系科学网编辑部,或者尽快告诉我,或电话,或电邮:annianh@bnu.edu.cn
启祥同志:
来信收到,知您已将王宜心稿件推荐给《学刊》,甚为感激。本该及时给您回信致谢。但犹豫再三,考虑在您百忙之中已经增加了麻烦,再絮絮叨叨的打扰,于心不安。但又感到您在来信之中,毫不见外,流露着老同学的深厚情谊,只字不予回复,又实在于理不当,所以终于还是提起笔来。
61年毕业以后,我们二十五名同学分配到黑龙江省。我到哈尔滨市一所中专任教,第二年就因学校解散,调回故乡的母校曲阜师范。二十多来,虽然生活有不少波折,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一度作为“审查对象”进行劳改,但总起来没离开教书的行当。
多年来在教课之余,因为考虑到党和人民的培养,师友的教诲。倒也未曾忘情於业务上的钻研与学习,但由于地处偏远的乡村县城,孤陋寡闻,时间、资料又诸多限制,除了去年写了一篇极其肤浅的文章经黄药眠先生的推荐发在《文艺理论研究》上之外,丝毫没什么建树,因此,每当在报刊上看到同学们所写的文章,一方面受到鼓舞鞭策,一方面又因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羞愧。大概正是出于这种心情,我总不好意思给那些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的同学写信联系,实在说,如果不是出于别人请托,我也不会冒昧给你写那封信。
受到您热情、谦虚而又亲切的来信,我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也打消了心头不少自卑感。我虽然术无根底,不敢涉足红学,无从求得您的帮助,但将不断自我策励,期望在其他方面或许获得微末成绩,以回报您和其他师友的不弃之情。
今后,您如果万一有机会到曲阜来,请一定到我家里来一叙。听竹心老师说,您现在仍住在师大,估计您的爱人或许是昔日的同学或老师,请代为问候,另外,竹心老师让我向您致谢问好!
即颂
撰安!
刘振东
1982.3.2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9791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