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启祥致信冯其庸先生(2013.4.25手稿)【手写原文照相及电脑字体版】
黄安年文黄安年发布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8月12日(第37226)
【个人所藏资料—学术信件(GRSZZL-XSXJ-455)
手写体学术信件是普及电脑使用前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也就是说是21世纪前学者之间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因而手写体学术信件的整理也是学术研究和承传学术的重要基础工程。
考虑到时下使用电脑检测手段辨认手写体程度远低于对电脑字体的辨认度,不仅给审核工作带来新挑战,须有投入更多精力,而且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于手写字体辨认也很困难和费时。为此,我按照通常做法将通过将中央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举办的高知专家学习班分组名单(1991.6.3)全部过录为电脑字体。这些学术信件涉及红学界关注的不少问题。信中如果个别字句我们难以辨认,只能以£格标明或跳过,期待高明解读。为了使得原件更加清晰,还做了必要的修补。希望为学友顺利阅读提供些方便,有兴趣的不妨对照检查,如果学友解读所缺字句相告,不甚感谢。我的博文秉承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嘉惠学界,唯此而己。
下面是信件原文电脑字体,如果发表后网友依然看不到,希望阅读信件内容,请联系科学网编辑部,或者尽快告诉我,或电话,或电邮:annianh@bnu.edu.cn
其庸先生:
今春气候变幻,您房前西府海棠刚开复闭,实乃罕见,近日回暖趋稳,想已繁花满树了。
得知您正筹措《瓜饭楼丛稿》“外编”,包括书法、绘画、摄影、金石、碑刻等文物,多达十余卷。如此规模,初闻殊觉震撼和意外,回思又在意中,类比感受时常发生。每每觉得某项学术工程完竣,您可以松一口气,歇歇看看了,却紧接着又有下一个新的目标。总之,在您那里,没有完成式时态,永远是进行式时态。
以“外编”内容之富,品位之高,其编辑、整合、拍摄、印制之难超过内编,许多关键环节旁人又不能代劳。如此重担压在一个九旬老人身上确乎超出负荷!如若放弃,则一身心血所经的艺术结晶所藏珍品难保散失。对此,您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之情;然而,又不能不受制于高龄病痛等身体条件,不免令人担心。
如今之计,必须在成事和体能这对矛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助您掌握分寸达致平衡的只有夏老师。她最了解您的急迫心情和身体状况。离开她“外编”是做不成的。万望二老多多保重。还是那句老话,学术生命和艺术生命的延展有赖于自然生命。
近日找出来郭沫若老致您的书信复印件五页,是关于再生缘作者陈端生的。今寄上。
即颂
安好
启祥
另外 一份 草稿最后署名
吕启祥拜上
黄安年同此
二零一三年四月廿五日
据吕启祥2013年记事本记叙
老冯嘱今去领赐“秋风图”已装裱好,精美大气……….
将启动瓜饭楼丛稿外编,书画、摄影、金石文物,文化含量更高,印刷难度更大,但愿功德圆满。
四月二十 星期六 不暖
找出来郭沫若老致您的书信复印件五页
仍再写信删短。可知文章要改
四月二十七 星期六 晴 23°C
老冯来电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9738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