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纪要(2015.3)
黄安年推荐黄安年的博客第2025年8月1日发布,第37117篇
【个人所藏资料学术手稿XSSG100】
2015年3月4日吕启祥建议由冯其庸先生出面找李希凡、张庆善、胡文彬、吕启祥四人开会,决定启动大词典修订工作。受冯其庸主编的委托,2015年3月11日,李希凡先生在家中亲自主持修订《红楼梦大辞典》新编委会,与会的有李希凡、张庆善、胡文彬、吕启祥。会后张庆善起草了会议纪要,吕启祥作了修改和补充,文彬同意。
下面 是吕启祥在2021年春夏所写的有关《红楼梦大辞典》的口述史稿中所附《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纪要全文
**********************
《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纪要
时间:2015年3月11日上午
地点:李希凡先生家
参加:李希凡 吕启祥 胡文彬 张庆善
缘起:
《红楼梦大辞典》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1990年1月出版,是新时期红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自出版以来,就成为广大的《红楼梦》研究者和爱好者案头必备之书,为红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红楼梦大辞典》还曾获得国家图书出版最高奖——国家图书奖。但《红楼梦大辞典》初版至今已经25年了,25年,四分之一世纪,红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史料、新的版本的发现,新的学术成果的产生,都亟待在《红楼梦大辞典》中有所体现。2010年,虽然做了一次“增订”,但因种种原因,这次“增订”并不理想,不仅原有的错误和不足没有修订好,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对学术和广大研究者、爱好者负责,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术发展和广大研究者、爱好者的需求,对《红楼梦大辞典》进行一次认真的全面的修订已迫在眉睫。去年,冯其庸、李希凡两位先生就提出要对《红楼梦大辞典》进行一次修订,作为《红楼梦大辞典》的主编,冯其庸、李希凡两位先生对辞典的修订工作十分重视和关心 ,但鉴于《红楼梦大辞典》原来的编委或是辞世,或是年事已高,而当年协助冯其庸、李希凡做了大量工作的编委吕启祥、胡文彬两位先生业已七十多岁,为此去年冯其庸、李希凡两位主编正式委托张庆善负责《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并明确由吕启祥、胡文彬两位先生帮助把关。为了尽快落实冯、李二老的意见,推动《红楼梦大辞典》修订工作实质性开展,吕启祥先生提议召开《红楼梦大辞典》编委会。《红楼梦大辞典》编委会原有七人,除冯其庸、李希凡两位主编外,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邓庆佑、吕启祥、胡文彬、顾平旦、陶建基等。其中顾平旦、陶建基两位先生已经去世,邓庆佑先生已经86岁,行动不便,而冯其庸先生已经九十多岁了且身体状况不很好,所以他们没有参加这次编委会。选择在李希凡先生家中召开编委会,主要是为了照顾李老的身体,同时又能得到李先生的直接指导。
纪要: 本次编委会以讨论的形式进行,首先由张庆善报告关于修订《红楼梦大辞典》的一些设想和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李希凡、吕启祥、胡文彬先生分别谈了对大辞典修订的意见。纪要如下:
张庆善:
(1)这次开会要讨论的主要是修订的原则及重点修订的内容。胡文彬先生原来有大修订与小修订两种设想,现在看应该取大修订的方案,是一次全面的修订。本次修订重点是下编,上编的修订主要是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条目,改正明显的错误。
上编:词语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词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梦人物、文史人物、地理;
下编:作者家世交游、红楼梦版本、红楼梦译本、红楼迷续书、脂砚斋评、红学词语、红学书目、红学人物;
附录:一、史事系年;二、机构、刊物;三、《红楼梦》人物表;曹氏世系简表;五、大观园图;
(2)本次修订,要增加版本的书影,现在的大辞典中连甲戌本书影都没有,从现在出版的角度看,适当增加书影是很必要的。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校注本、红楼梦学刊成立的照片、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的照片等等。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献史料和遗址照片等等;
(3)吕启祥先生提出恢复大辞典工具书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就以最新出版的新校注本的页码为准;
(4)“红学书目”如何处理?我的意见是“存目”,现在出的书太多了,都上条目没有必要,况且网上查阅很方便。“存目”有三种考虑:一是全部存目;二是划定一个年限,如以1990年1月为限,初版大辞典上有的书目保留,以后的全部存目;三是在初版大辞典以外的书目中,选择一部分重要的学术著作上目录,其余的存目;我比较倾向第二种处理的办法。“存目”要参照一粟《红楼梦书录》的方法,保持学术性和工具性;
(5)“红学人物”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关键是如何掌握入选的标准,原先的标准基本上是拥有正高职称和一本学术专著,但在实际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正高级职称和专著,但在红学研究中有影响,如杜春耕先生,既是《红楼梦》版本和资料的著名收藏家,又是“二书和成论”的提出者,也发表过比较重要的学术文章,不上不合适;二是在组织《红楼梦》学术活动中有很大的贡献的人,要不要上“红学人物”?如扬州的丁章华,她是几次重要的《红楼梦》研讨会包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组织者,贡献很大。还有大同红楼梦学会会长邹玉义,他也是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还编过《红楼梦》的学术之作,也发表过学术文章。但主要的贡献是组织学术活动,要不要考虑?三是在近些年来涌现出的中青年学者,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但可能还没有正高级的学术职称;四是一些特殊的人物,如欧阳健、土默热、刘心武、霍国玲等。我的意见,不应该拘泥于学术职称,还是要看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这当然要严格掌握。欧阳健、土默热、刘心武应该上,因为客观上造成了很大影响,不能回避。霍国玲是否上,我说不好。
(6)“红学人物”的条目在字数上,应该设三个档次,适当掌握。如冯老、李老这一辈的学者为一个档次,吕先生、胡先生、蔡先生这一辈的为一个档次,其他为一个档次。这样设置,既考虑年龄辈分,也要考虑学术地位。
(7)红学人物的写法上,一律不提博导、硕导,一般不提行政职务,一般不提与《红楼梦》研究无关的著作和文章。
(8)建议增加“戏曲影视改编”部分。
(9)关于增加的红学人物,我提供一个供讨论的名单,范围大了一些,是为了更好的取舍。名单顺序是随意的。
1茅 盾;2胡德平;3董志新;4杜春耕; 5张 云; 6宋广波;7宋子俊;8黄一农;9潘明燊;10皮述民;11崔溶澈;12高明13杨启谯;14黑 山;15陈家生;16刘永良;17康来新;18陈益源;19刘相雨;20裘新江;21詹 旦;22陶晓红;23夏薇;;24王富鹏; 25段江丽;26杜志军;27轩中午;28陈景河;29杜奋嘉 ;30闵虹 ; 31赖振寅;32船越达志;33梅枚;34闵虹;35王慧 36胡晴 37丁章华 ;38邹玉义; 39周书文; 40欧阳健; 41土默热;
42刘心武; 43霍国玲;
(这只是一个供讨论的名单,也可能有遗漏。)
吕启祥:
(1)在李先生家开会,是我提议的。有李希凡先生在场,他是主编之一,有他和冯先生的指导非常重要。这次修订大辞典,是得到两位主编的委托的,庆善要有担当。这个会叫编委会也好,叫编辑小组会也好,庆善是召集人,文彬担当执行责任,在学术上一定要由文彬来把关,发挥作用。这个会要有一个纪要。
(2)修订大词典要有一个机制,或者是成立一个机构,有问题一起研究。上一次的“增订”,通稿的情况完全不知道,对那次增订,我不能负责。在凤凰岭开会时看到了书,发现问题,比如香港梅节的条目,还是原来的样子,新的学术成果都没有,看了“增订本”一宿也没睡好觉。
(3)这次修订,是在初版的基础上的修订。当时“红学人物”部分就存在一些问题,这次修订要把“红学人物”作为一个重点。
(4)这次修订,要十分注意“体例”。比如索引,初版是以笔画索引,现在看来是比较落后。索引一定要便于读者的查找,因此这次修订应该采取音序索引。又如,红楼梦人物,朱一玄先生有《红楼梦人物谱》,是否可以参考,用一个简便的方法处理红楼梦人物的索引。
(5)红学人物适当的宽一些,已经上了辞典的不要拿下来了。除了考虑增加新的“红学人物”,老的红学人物也要看一看,是否有遗漏的。红学人物条目的字数,要有一个上限。
(6)上编词语部分,一定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仔细地审读,比如“服饰”的部分问题就比较多。还有《红楼梦》新校注本中有一些注释,大词典中却没有。下编曹学部分、李煦的材料,以及脂批、译本、交游等,需要补充的东西不少。
(7)同意红学书目采取存目的办法处理,但可以考虑选择一部分重要的学术著作上条目。
(8)时间要抓紧,要有紧迫感,不能旷日持久。要在二老健康的时候把修订本搞出来。
胡文彬:
(1)要历史地看《红楼梦大辞典》、《红楼梦》新校注本和《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要充分肯定这些重要成果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功绩。
(2)《红楼梦大辞典》已经出版25年,现在到了该全面修订的时候了,现在也具备了全面修订的条件。上编也要考虑增加一些条目。服饰的部分问题最大,修订时要找真正懂行的专家把关。冯先生原先推荐的黄先生可能已经去世,要找一位搞服饰研究的专家来修订。下编的修订工作是重点,要补充的东西更多,如曹寅的材料、李煦的材料等。
(3)红学人物略微严一点好,这一部分社会的关注度最高,也最敏感,不要看轻了。确定红学人物,主要还是看红学成果。如李长之应该补上。面可以适当宽一点,但要掌握好尺度和标准。
(4)庆善要担当,责无旁贷。其他参与修订的人选非常重要,要选好。既要有学术水平,又要有敬业精神。比如,曹学的部分董志新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宋广波也很敬业,问题是他现在的科研任务很重,是否还有精力参与修订工作。刘永良、赖振寅、关四平等都是很好的人选。语言部分、脂批部分等可以请陈曦中帮助把关。庆善提出一个基本名单再讨论。参与修订的人选是组成新的编委会,还是作为撰稿人,统筹考虑。
李希凡先生非常重视此次大辞典的修订工作,他完全同意大家关于大辞典要全面修订的意见,他建议张庆善选择一两个助手,帮助处理修订工作的具体事务。他强调一是确定好修订的原则;二是选择好参与修订的人选;三是明确分工,分清责任,统筹安排。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96109.html?mobile=1
收藏